与鹿丁联老师的文缘
我和鹿丁联老师是在一个特殊时期的特别日子里相遇的。那天,正在居家的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鹿老师的文章,就点进去阅读。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企业报和《西安晚报》上,我经常拜读鹿老师的文章。如果从那时算起,我与鹿老师算是神交已久,只是她在子校,我在车间,两人还没有工作上的交集。
我曾专门寻找一个合适的人为我的散文集《十里印迹》作序,却迟迟没有找到。那天看到微信,我眼前一亮,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我身边的鹿老师不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吗?虽不能见面,仅一个电话沟通后,鹿老师让我把书稿电子版发给她。我知道,鹿老师当时正在赶时间出版她的散文评论集《逐光前行》,并没有闲余时间。况且,鹿老师是我们子校资深的语文老师,也是《西安晚报》《华商报》的专栏作家,有《语文精品阅读》等100万余字的专著出版,是实至名归的“教师作家”。她能否有时间或者说是否愿意为我这个无名小辈写文作序呢?
两天后,一篇鞭辟入里、字字走心、带着温度的序文就发到了我的手机上,我高兴得不知该怎么感谢她。立刻把序发给编辑,看能不能加进文集里,可惜晚了一步,书稿已审核完毕,送到了印刷厂。我满是遗憾,没有鹿老师的序文,我的散文集似乎少了画龙点睛的神韵。
天下所有母亲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生活导师。我整理出版《十里印迹》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实,孩子需要家长特别呵护的时间,就是小时候的几年,教育培养孩子打好基础,道理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所以,家长要把教育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贯穿在琐碎生活、学习劳动、待人接物中。”鹿老师在序中一下就点中我的要害,不禁令人深深感叹她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近期,我把出版的《十里印迹》送给鹿老师,她也回赠我了一套《逐光前行》。书拿到手,我的眼睛却出了点小问题,医生不让看手机、看书,但捧着鹿老师的新书却不能一睹为快,让我心慌慌。于是,背着老公和儿子,我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用东西挡住受伤的眼睛,用一只眼艰难地读完了《逐光前行》。
《逐光前行》中的感情描写细腻,语言形象生动,又有关中的文化习俗,诸如吃饭吸溜的响动、风吹蛇皮袋嘶啦的声音,让人身临其境;还有八大、九爷的称呼,“朝华山”等方言,字里行间处处彰显着鹿老师超越的洞察力、为人处事的亲和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跳动着孝心、爱心、慈母心和对学生的赤诚之心。鹿老师的文章,有温润如玉的质感,有芝兰之香,许多文章都是对生活的反复品味和人生的练达……文如其人,这些从心底流淌出来的“非官样文章”,的确是营养我们性情品格、启迪灵魂拷问、培养文学素养的“家常便饭”,读起来有一种“少读一篇就如少吃一顿”的“文化饥饿感”。
期待在生活中也做一个与鹿老师一样勤思考、善观察、用眼睛发现美好事物的有心人,在文学天地携手前行,温润我们彼此平凡而多彩的生活。□阿言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我和鹿丁联老师是在一个特殊时期的特别日子里相遇的。那天,正在居家的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鹿老师的文章,就点进去阅读。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企业报和《西安晚报》上,我经常拜读鹿老师的文章。如果从那时算起,我与鹿老师算是神交已久,只是她在子校,我在车间,两人还没有工作上的交集。
我曾专门寻找一个合适的人为我的散文集《十里印迹》作序,却迟迟没有找到。那天看到微信,我眼前一亮,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我身边的鹿老师不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吗?虽不能见面,仅一个电话沟通后,鹿老师让我把书稿电子版发给她。我知道,鹿老师当时正在赶时间出版她的散文评论集《逐光前行》,并没有闲余时间。况且,鹿老师是我们子校资深的语文老师,也是《西安晚报》《华商报》的专栏作家,有《语文精品阅读》等100万余字的专著出版,是实至名归的“教师作家”。她能否有时间或者说是否愿意为我这个无名小辈写文作序呢?
两天后,一篇鞭辟入里、字字走心、带着温度的序文就发到了我的手机上,我高兴得不知该怎么感谢她。立刻把序发给编辑,看能不能加进文集里,可惜晚了一步,书稿已审核完毕,送到了印刷厂。我满是遗憾,没有鹿老师的序文,我的散文集似乎少了画龙点睛的神韵。
天下所有母亲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生活导师。我整理出版《十里印迹》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实,孩子需要家长特别呵护的时间,就是小时候的几年,教育培养孩子打好基础,道理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所以,家长要把教育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贯穿在琐碎生活、学习劳动、待人接物中。”鹿老师在序中一下就点中我的要害,不禁令人深深感叹她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近期,我把出版的《十里印迹》送给鹿老师,她也回赠我了一套《逐光前行》。书拿到手,我的眼睛却出了点小问题,医生不让看手机、看书,但捧着鹿老师的新书却不能一睹为快,让我心慌慌。于是,背着老公和儿子,我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用东西挡住受伤的眼睛,用一只眼艰难地读完了《逐光前行》。
《逐光前行》中的感情描写细腻,语言形象生动,又有关中的文化习俗,诸如吃饭吸溜的响动、风吹蛇皮袋嘶啦的声音,让人身临其境;还有八大、九爷的称呼,“朝华山”等方言,字里行间处处彰显着鹿老师超越的洞察力、为人处事的亲和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跳动着孝心、爱心、慈母心和对学生的赤诚之心。鹿老师的文章,有温润如玉的质感,有芝兰之香,许多文章都是对生活的反复品味和人生的练达……文如其人,这些从心底流淌出来的“非官样文章”,的确是营养我们性情品格、启迪灵魂拷问、培养文学素养的“家常便饭”,读起来有一种“少读一篇就如少吃一顿”的“文化饥饿感”。
期待在生活中也做一个与鹿老师一样勤思考、善观察、用眼睛发现美好事物的有心人,在文学天地携手前行,温润我们彼此平凡而多彩的生活。□阿言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