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树“三秦工匠”让技能人才金光闪烁
我省广大技术工人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奋战在各个产业,其中的佼佼者被授予“三秦工匠”。五年来,陕西培养造就了一支技艺精湛、技能高超,特别是掌握绝技绝活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
5月3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国家高级技师、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三秦工匠徐立平走进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工友讲述新时代工匠精神在生产一线的具体实践,并与樊凡、刘斌斌签订“名师带徒”协议,开启了跨企传道、授业、解惑的新里程,打造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高度。
师带徒是中国技师行业的一个老传统,也是陕西工会评选“三秦工匠”,提升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
2021年,徐立平、刘湘宾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22年,何小虎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杨峰获评“中国质量工匠”,白芝勇获评“中华技能大奖”。
从“三秦工匠”到“大国工匠”,越来越多像徐立平、刘湘宾、何小虎一样的一线职工,从默默无闻到闪亮登场,成为产业工人的“新偶像”,“三秦工匠”的金字招牌闪亮在三秦大地,这背后正是陕西对“工匠”培育的持续聚焦。
五年来,陕西工会以培育新时代工匠为目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崇工匠、宣传工匠、学习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和厚植工匠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的时代风尚,引领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把匠心像一粒粒种子植入职工队伍,让“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工作作风蔚然成风。
加大工匠培育 架好产业工人“登云梯”
古时候的工匠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工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今年,“三秦工匠”选树正式迈入第八个年头。在最新产生的“三秦工匠”中,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领域、新赛道,无论是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还是高科技、新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用实力证明:工匠的诞生,不唯年龄、不唯性别、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工作年限、不唯企业性质,只唯技能。
早在2016年,省总工会首创“三秦工匠”荣誉称号,时任陕西省省长胡和平在会见首批命名的10名“三秦工匠”时,对省总工会工匠人才选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018年,省委常委会议同意省总工会提出的将“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人”变更为“三秦工匠”的建议。“三秦工匠”成为省级表彰项目。同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三秦工匠计划”实施办法》,将“三秦工匠”纳入省级人才项目,明确了“三秦工匠”的遴选范围、数量、程序、支持和管理服务政策等。
2019年,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批复同意将“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人”表彰项目名称变更为“三秦工匠”,由省委省政府主办。至此,“三秦工匠”表彰和人才项目所有报批程序全部完成。
2021年,为激励更多一线工人成长成才,我省加大“三秦工匠”选树力度,评选名额由20名增为40名。
近年来,陕西各级工会上下联动,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科技节、工匠人才选树、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技术扶贫等工作平台,强化技能,提升素质,着力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形成陕西工会工作品牌和亮点,彰显了工会在陕西追赶超越中的作用和力量。
目前,我省技能人才总数达518.8万人,占就业人口的25.1%,高技能人才155.7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30.01%。5年来,累计培育140名“三秦工匠”,120名“陕西省首席技师”,2500名“陕西省技术能手”。但也存在着技术工人在职工总数中占比不高、“高精尖”技能人才短缺、分布不均衡,产业工人队伍整体创新力不足等突出矛盾。
“‘三秦工匠’选树工作始终秉持高质量、宽容量、正能量、精数量和有力量的原则,选树领域从最初的工业制造、工艺制作等传统领域,拓展到覆盖50多个专业和行业领域。通过开展工匠选树,弘扬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时代新风尚。”陕西省职工创新技术协作中心主任贺娟介绍。
铺好发展“赛道” 掀起选树潮流
有着“技师摇篮”之称的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从首批“三秦工匠”李晓佳开始到田浩荣,再到杨忠洲,一年一名“三秦工匠”,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像麻建军、张云飞、李宏林、翟江利这样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走遍各个车间,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职工积极投身各种急难工作中已成为宝鸡机床的一种普遍现象。
该公司“工匠”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市级以上高技能人才清一色都是本土培养,二是高技能人才并非个别而是一个群体。
“践行使命靠人才,做强主业靠人才。”是宝鸡机床对工匠人才培养从未改变的认识,也是陕西健全培育选树体制机制,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渠道的缩影。
近年来,工匠选树愈发呈现出行业覆盖面广、一线职工比例高等特点,这与全省各市、区、县、行业、系统工会掀起的挖掘工匠热潮密不可分。
西安工匠、宝鸡工匠、咸阳工匠、铜川工匠、渭南工匠、延安工匠、驼城工匠、天汉工匠、金州工匠、商山工匠等市级工匠人才项目陆续实施,形成了省、市、产业工匠人才选树培育体系,800名一线技能人才被评为市、产业级工匠人才。
以大国工匠、三秦工匠和精湛技艺的职工为领衔人,联合不同岗位和工种职工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跃升为单位的创新智囊团和师徒带教的人才培养高地。围绕发现和解决企业工作现场的急、难、险、重问题为重点,广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目前,累计创建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9个,省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140个,全省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达到2000个以上,每年带动数十万名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产生近千项创新成果,实现经济效益亿元以上。
依托工匠的牵引,“三秦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能人才作用,为一线技术工人搭建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竞赛平台,培养产生更多技术能手、三秦工匠,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唱响匠心“逐梦曲” 树工匠时代新风
“我切身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产业工人的重视。无论是经济待遇、社会地位,还是政策支持,我们一线工人成长通道正在由‘独木桥’向‘立交桥’转变,发展机遇多了、地位提高了、舞台更大了。”5月26日晚,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首席技师张新停走进职工夜校,为工友讲述个人成长经历,鼓励青年要在日积月累中精益求精,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在实战中提升“心感、手感”。
三秦工匠的选树,不是“一评了之”,五年来,陕西工会努力打响工匠品牌,围绕讲好工匠故事、厚植工匠文化、铸就工会文化品牌,组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挖掘和展示新时代工匠的精神内涵,让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2022年2月17日,陕西省首批43名“三秦工匠”喜获“三秦优才卡”,享受覆盖国内42个主要城市机场提供的一站式登机、子女入学(园)等优惠政策、医疗卫生系统“绿色通道”、全省所有A级景区免票、购买自用商品住房不受省内限购政策限制等10大方面的优待服务。各项礼遇政策的落地实施将激励更多一线技能工人学技术、练技能、提素质。
落实高技能人才待遇,定期组织三秦工匠开展疗休养和素质提升培训;三秦工匠从事被国家认定为有毒有害工种的,每年给予岗位补贴2000元。加大全省工匠人才培养选树力度,逐步实现每年选树市级工匠人才、产业工匠人才各100名左右。
同时,探索开设了开放教育“劳模工匠学历班”,助力劳动者能力与学历“双提升”。“三秦工匠大讲堂”聘请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三秦工匠,采用线上直播和录播方式为职工授课,搭建职工成长平台。
“周信安老师太棒了!”2022年“三秦工匠”评选结果一揭晓,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群情振奋。授课老师既是身边榜样,也是前行的力量。该校将持续营造尊重技能人才、有利于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让崇尚劳动、崇尚技能、学习先进、争当劳模、立志工匠的时代新风,在广大师生心中生根发芽,让“工匠精神”在三秦大地薪火相传。
“充分为发挥工匠人才的‘领头雁’作用,让工匠升级为‘师傅’‘教员’和‘引路人’,最大化释放工匠人才的聚合效应,形成‘工匠热’,掀起‘技能潮’,带动培育更多技能人才。”贺娟说,推动以“三秦工匠”为领衔人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打造工匠创新创造、集智攻关、技能传授、职工培训平台,不断发挥高技能人才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带动更多职工成长成才。
五载实践趟新路,而今奋进新征程。
“陕西省是制造业大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省,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陕西工会将继续做好‘三秦工匠’培育工作,不断深化、丰富和厚实弘扬工匠精神,努力激发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一支能够支撑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工匠人才队伍。”陕西省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刘伟说。
本报记者 鲜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我省广大技术工人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奋战在各个产业,其中的佼佼者被授予“三秦工匠”。五年来,陕西培养造就了一支技艺精湛、技能高超,特别是掌握绝技绝活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
5月3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国家高级技师、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三秦工匠徐立平走进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工友讲述新时代工匠精神在生产一线的具体实践,并与樊凡、刘斌斌签订“名师带徒”协议,开启了跨企传道、授业、解惑的新里程,打造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高度。
师带徒是中国技师行业的一个老传统,也是陕西工会评选“三秦工匠”,提升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
2021年,徐立平、刘湘宾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022年,何小虎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杨峰获评“中国质量工匠”,白芝勇获评“中华技能大奖”。
从“三秦工匠”到“大国工匠”,越来越多像徐立平、刘湘宾、何小虎一样的一线职工,从默默无闻到闪亮登场,成为产业工人的“新偶像”,“三秦工匠”的金字招牌闪亮在三秦大地,这背后正是陕西对“工匠”培育的持续聚焦。
五年来,陕西工会以培育新时代工匠为目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崇工匠、宣传工匠、学习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和厚植工匠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的时代风尚,引领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把匠心像一粒粒种子植入职工队伍,让“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工作作风蔚然成风。
加大工匠培育 架好产业工人“登云梯”
古时候的工匠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工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今年,“三秦工匠”选树正式迈入第八个年头。在最新产生的“三秦工匠”中,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领域、新赛道,无论是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还是高科技、新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用实力证明:工匠的诞生,不唯年龄、不唯性别、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工作年限、不唯企业性质,只唯技能。
早在2016年,省总工会首创“三秦工匠”荣誉称号,时任陕西省省长胡和平在会见首批命名的10名“三秦工匠”时,对省总工会工匠人才选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018年,省委常委会议同意省总工会提出的将“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人”变更为“三秦工匠”的建议。“三秦工匠”成为省级表彰项目。同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三秦工匠计划”实施办法》,将“三秦工匠”纳入省级人才项目,明确了“三秦工匠”的遴选范围、数量、程序、支持和管理服务政策等。
2019年,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批复同意将“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人”表彰项目名称变更为“三秦工匠”,由省委省政府主办。至此,“三秦工匠”表彰和人才项目所有报批程序全部完成。
2021年,为激励更多一线工人成长成才,我省加大“三秦工匠”选树力度,评选名额由20名增为40名。
近年来,陕西各级工会上下联动,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科技节、工匠人才选树、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技术扶贫等工作平台,强化技能,提升素质,着力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形成陕西工会工作品牌和亮点,彰显了工会在陕西追赶超越中的作用和力量。
目前,我省技能人才总数达518.8万人,占就业人口的25.1%,高技能人才155.7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30.01%。5年来,累计培育140名“三秦工匠”,120名“陕西省首席技师”,2500名“陕西省技术能手”。但也存在着技术工人在职工总数中占比不高、“高精尖”技能人才短缺、分布不均衡,产业工人队伍整体创新力不足等突出矛盾。
“‘三秦工匠’选树工作始终秉持高质量、宽容量、正能量、精数量和有力量的原则,选树领域从最初的工业制造、工艺制作等传统领域,拓展到覆盖50多个专业和行业领域。通过开展工匠选树,弘扬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时代新风尚。”陕西省职工创新技术协作中心主任贺娟介绍。
铺好发展“赛道” 掀起选树潮流
有着“技师摇篮”之称的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从首批“三秦工匠”李晓佳开始到田浩荣,再到杨忠洲,一年一名“三秦工匠”,并涌现出了一大批像麻建军、张云飞、李宏林、翟江利这样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走遍各个车间,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职工积极投身各种急难工作中已成为宝鸡机床的一种普遍现象。
该公司“工匠”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市级以上高技能人才清一色都是本土培养,二是高技能人才并非个别而是一个群体。
“践行使命靠人才,做强主业靠人才。”是宝鸡机床对工匠人才培养从未改变的认识,也是陕西健全培育选树体制机制,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渠道的缩影。
近年来,工匠选树愈发呈现出行业覆盖面广、一线职工比例高等特点,这与全省各市、区、县、行业、系统工会掀起的挖掘工匠热潮密不可分。
西安工匠、宝鸡工匠、咸阳工匠、铜川工匠、渭南工匠、延安工匠、驼城工匠、天汉工匠、金州工匠、商山工匠等市级工匠人才项目陆续实施,形成了省、市、产业工匠人才选树培育体系,800名一线技能人才被评为市、产业级工匠人才。
以大国工匠、三秦工匠和精湛技艺的职工为领衔人,联合不同岗位和工种职工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跃升为单位的创新智囊团和师徒带教的人才培养高地。围绕发现和解决企业工作现场的急、难、险、重问题为重点,广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目前,累计创建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9个,省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140个,全省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达到2000个以上,每年带动数十万名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产生近千项创新成果,实现经济效益亿元以上。
依托工匠的牵引,“三秦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能人才作用,为一线技术工人搭建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竞赛平台,培养产生更多技术能手、三秦工匠,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唱响匠心“逐梦曲” 树工匠时代新风
“我切身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产业工人的重视。无论是经济待遇、社会地位,还是政策支持,我们一线工人成长通道正在由‘独木桥’向‘立交桥’转变,发展机遇多了、地位提高了、舞台更大了。”5月26日晚,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首席技师张新停走进职工夜校,为工友讲述个人成长经历,鼓励青年要在日积月累中精益求精,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在实战中提升“心感、手感”。
三秦工匠的选树,不是“一评了之”,五年来,陕西工会努力打响工匠品牌,围绕讲好工匠故事、厚植工匠文化、铸就工会文化品牌,组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挖掘和展示新时代工匠的精神内涵,让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2022年2月17日,陕西省首批43名“三秦工匠”喜获“三秦优才卡”,享受覆盖国内42个主要城市机场提供的一站式登机、子女入学(园)等优惠政策、医疗卫生系统“绿色通道”、全省所有A级景区免票、购买自用商品住房不受省内限购政策限制等10大方面的优待服务。各项礼遇政策的落地实施将激励更多一线技能工人学技术、练技能、提素质。
落实高技能人才待遇,定期组织三秦工匠开展疗休养和素质提升培训;三秦工匠从事被国家认定为有毒有害工种的,每年给予岗位补贴2000元。加大全省工匠人才培养选树力度,逐步实现每年选树市级工匠人才、产业工匠人才各100名左右。
同时,探索开设了开放教育“劳模工匠学历班”,助力劳动者能力与学历“双提升”。“三秦工匠大讲堂”聘请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三秦工匠,采用线上直播和录播方式为职工授课,搭建职工成长平台。
“周信安老师太棒了!”2022年“三秦工匠”评选结果一揭晓,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群情振奋。授课老师既是身边榜样,也是前行的力量。该校将持续营造尊重技能人才、有利于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让崇尚劳动、崇尚技能、学习先进、争当劳模、立志工匠的时代新风,在广大师生心中生根发芽,让“工匠精神”在三秦大地薪火相传。
“充分为发挥工匠人才的‘领头雁’作用,让工匠升级为‘师傅’‘教员’和‘引路人’,最大化释放工匠人才的聚合效应,形成‘工匠热’,掀起‘技能潮’,带动培育更多技能人才。”贺娟说,推动以“三秦工匠”为领衔人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打造工匠创新创造、集智攻关、技能传授、职工培训平台,不断发挥高技能人才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带动更多职工成长成才。
五载实践趟新路,而今奋进新征程。
“陕西省是制造业大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省,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陕西工会将继续做好‘三秦工匠’培育工作,不断深化、丰富和厚实弘扬工匠精神,努力激发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一支能够支撑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工匠人才队伍。”陕西省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刘伟说。
本报记者 鲜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