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420期:第04版 读书

一曲精神坚守者的赞歌

——长篇小说《大梁村》赏析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贠文贤的长篇小说《大梁村》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力作。

这部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长篇著作,采用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反映了白鹿原上大梁村发生的子民雅俗不拘、跌宕自喜、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交织的人生遭际。歌颂了他们在建设家乡中所表现出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同时也折射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的多姿多彩和人的精神风貌。

纵观整部小说,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真实生活,弘扬时代主旋律,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有着一股催人昂扬奋进的力量。

其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现实主义文学是以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的声音、风貌为其主要特色的。

要表现一个历史时期真实的社会生活,怎么去表现,取材什么,常常取决作家熟悉什么。《大梁村》一书的作者,对于笔下的乡村生活、民俗风情及各种人物无疑是十分熟悉的。一旦诉诸文字,即可从这些人物和他们的生活里,发掘出闪光的思想、宝贵的时代精神,烘托出一幅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斑斓画面。

因之,凡展现在《大梁村》中的乡村生活、耕读劳作、邻里交往、家族恩仇、男女情缘等世相百态,以及新时期乡村道路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富民产业、普及农耕文化等开拓创新活动等,犹如一幕幕充斥着鲜活生活底色的剧作,在乡村广阔的舞台上得以一一上演。由于其无可辩驳的真实性、生动性,便给人一种亲临其境、触手可及的感觉。

现实主义文学依赖的是生活本身,但绝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是依靠典型化及创造性的想象、以艺术形象的力量来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和对生活的态度,一切唯恐读者不明白而由作者直抒胸臆之论,都是文学创作之大忌。《大梁村》始终忠实于生活,让生活本身以艺术形象向读者传递信息,宣示思想,显露情节,表达情感,展望前景,摒弃一切说教和空洞的议论,这是这部小说的又一可取之处。

其次,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样、生动变幻和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的欢乐、悲苦、正义、邪恶、抗争、奋进等等一切现象和故事,在《大梁村》中都通过各种不同人物的活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作者笔下,起着掌舵作用、堪称“压舱石”的公社方社长;为人正大、爱社如家、工作勤恳的大队长席广田;性情开朗、以编“顺口溜”见长、赞美或调侃人生的金文涛;阅历丰富、思想缜密、能言善辩的丁恭让;在乡村新经济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离职从事建筑设计的席养涵和退役搞房地产的闫银堂等人。中间人物有横蛮不羁、市侩圆滑的聂老大。反面人物如土匪出身、奸诈狡黠的丁德让及个性阴险、心胸狭窄、因故坐牢的丁锁柱。这些人物,鲜活生动,呼之欲出而无不跃然纸上。

而对于主人公于刚乾的描写最为成功。于刚乾从一名青涩中学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县委书记,其间的道路是曲折的。于刚乾有思想、有理智、有抱负,远见卓识,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他魂牵故土,心系苍生,勤政为民,清正廉洁,与时俱进,勇于站立“革开”潮头,迎着时代的疾风暴雨而奋进。其所做所为,很好地展现出一位新时代领导干部的风采。这是一个塑造得极立体、极生动、极典型又光彩夺目的人物。

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个人物是易建设。这个人物因其正与反两面性的存在,使其成为贯穿全书一条线索的同时,其形象的不尽完美也是显而易见的,严格说来是处于“灰色”地带的一个人物。但这个不可或缺的人物的出现,使人从中不惟看到社会生活的繁杂多变,还看到官场生态的一鳞半爪。

同时,作者笔下的诸多妇女也写得活灵活现。具有代表性的金玉秀、丁香梅等,她们天生丽质,曾有着美好的理想,渴望幸福生活,祈盼能嫁一个如意郎君。在家乡建设中倾注过心血,但终因情场失意而导致人生路走得不顺畅。最终希望破灭,特别是金玉秀乃至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最终沦为一个悲剧人物。

书中这一极具个性的人物众生相,对于读者来说,有人看到人心叵测,有人感慨命运无常,也有人唏嘘造化弄人,但更多的则是从中领略了蕴含的生命哲学、人生价值理念、人性的真善美。这一主旋律贯穿《大梁村》始终,支撑起这部小说的精神脊梁。

其三,简捷明快的语言表述。《大梁村》中语言的叙述,采用传统小说简练明洁的笔法,尚白描,去繁缛,不空洞,弃浮夸,既不矫揉造作,又不故弄玄虚,行文干净利落,突出本土语言特色。小说从头至尾、拖沓冗长的句式几乎没有,均以凝练简洁见长,三至四字构成的短句,比比皆是。真乃语不着纤尘,澄洁明清,不枝不蔓,目之所及,一览了然。

作者还用简略的笔墨交代头绪纷繁的事件,一章中夹叙两件以上的事情,在小说中多处可见。这种描写手法,不仅不使人感到生硬、堆砌和勉强,反而觉得这插叙之笔,来得自然,来得顺理成章,来得必不可少。

《大梁村》引用了不少带有秦韵的方言、俚语、歇后语、箴言及警句,风趣幽默,饱含哲理,为文章增色不少。

古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说,谈的是诗,但揆其要旨,对于任何体裁的文学作品说来,都不无有借鉴之处。《大梁村》行文简练,即是一例。

评判一部作品,读者的慧眼是公正的。至于我个人的主观议论,仅属浅陋之见,冒昧抛出,实为借以引玉罢了。□冷丁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