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88期:第03版 一线新闻

不必担忧国企人才流向民企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最近几年,不少国有企业员工甚至骨干离开国企去民企就职或自己创业。一些人担心民企从国企挖人,尤其是挖走技术或管理骨干,会导致企业核心技术逐渐从国企转移到民企。

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的确,随着国家对国有企业的限薪,尤其是央企中高层的限薪,导致一些公司骨干薪酬和同类民企相同职位相比出现差距,当一些民企开出高薪加股权的价码时,一些人难抵诱惑。国企员工淘汰率低,总体流动性小,晋升需要论资排位,这也让一些年轻骨干等不及而选择跳槽。另外,国企严格的纪律和条条框框的限制也是一些人选择跳槽民企的原因。

但在抱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大部分领域,国企既具有规模的优势又有特殊的信用背书,因此在一些竞争性领域内也容易获得优势。员工就业的稳定性、安全感和归属感普遍强于同类民营企业,国企依然更多地拥有包括人才引进上户籍等优先照顾。在一些重点领域,国企所能提供的研发环境和生活条件也是大部分民营企业所不具备的。

这也是为什么虽有众多民企抛出橄榄枝,但国企尤其是顶尖国企依然是就业市场上的抢手雇主。在考虑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同时,国企也需要思考企业内部管理上是否做到人尽其才,让优秀人才更早脱颖而出,给他们更好的成长空间。

对于那些违反职业道德将职务成果直接窃取或用其他方式转移到新东家及用来自主创业的情况,应回到法制的思路上去判断和解决。除这种情况之外,国企和民企间正常的人才流动是有益的。

第一,人才流动打破了国企普遍流动性不高的问题,让年轻一代有上升通道,保持企业的新陈代谢。虽然有可能失去一些骨干力量,但人才流失也会促进国企内部改革,为企业尊重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创造内外部条件。

第二,国企人才的流动,可以让一些人才通过脱离体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条件,作出在原来岗位上不可能实现的贡献。不同人适合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习惯,很多国企吸纳了众多某一专业上的顶尖人才,但未必都能给每个人发挥能力的机会。如果让他们到新的环境发展,或许能够焕发出新的创造力,增强国家整体的竞争力。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诞生了无数这样的先例,比如缔造了华为的任正非、创立了联想的柳传志、组建了华大基因的汪健都是从国企或国有事业单位内走出来的。这样的人才诞生之路其实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种优势。这种优势可以概括为,利用国有资源培养高素质未来梯队,之后将其放飞,通过市场机制获得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在市场机制下人才成长的有效路径。

第三,国企人才的流动,有利于让一些象牙塔内的技术获得广泛的社会应用,形成产业。我们有很多在国防等领域的尖端技术常年只能在内部体系内应用,如果鼓励一部分技术人员流向民企或者自主创业,则为这些技术的产业化提供了可能性。□刘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