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谷糁
□西滨
关中平原又称“八百里秦川”,自古盛产苞谷,亦称“玉米”。虽不如小麦备受青睐,但关中农家几乎天天在喝,是家常饭。
难怪有人言:“晌午面、两头汤,一天三顿不变样。”所谓“两头汤”意指软饭,或熬苞谷糁或用苞谷面掺出的“沫糊”,俗称“喝汤”;“晌午面”意指硬饭,一天辛苦劳作,稀汤拉水咋行。因而,午饭说不上要多好,起码要咥饱。可以这么说,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沿袭秉承这一传统的生活习俗。
苞谷,在关中地区普遍种植,分早苞谷和晚苞谷,面积大、产量高、收成好,是主要的农作物。苞谷全身皆是宝,苞谷皮、苞谷杆、苞谷芯晒干、粉碎后,可作大牲畜或猪羊家禽的饲料,也是农家日常生活中当柴禾或沤成农家肥的原料;黄澄澄的苞谷棒,人们总是先梳理编成一串串、一溜溜苞谷棒,悬挂于自家房前屋后或吊挂在树上墙面,这样做的好处,易于通风晾晒,经一段时间,苞谷干透了,主家才会摘下一串串苞谷并手工剥下苞谷豆,需多少剥多少,常吃常新,常流水不断线。苞谷属杂粮,在乡下的做法多种多样:其一是把金黄的苞谷豆拿到磨坊粉碎成颗粒,大、中、小的糁子全由主家决断,然后用沸水煮着吃,这种饭食叫“苞谷糁”;其二是把苞谷豆磨成苞谷面,在锅里熬成黏稠状,可做“搅团”,可漏“鱼鱼”,不过这两种做法较泼烦,费工耗时,还需填加有滋有味的汤料;其三忙里偷闲,图个简单,大多数农家是用沸水将苞谷面搅拌成面糊状,掺成“沫糊”,老少皆宜;其四苞谷面可以调制成软面状,放进大锅里的筚子上,蒸成“锅沓沓”(也叫“发糕”)或手工捏成“窝窝头”,粗粮细做,花样翻新。
常言道,大锅糁子小锅面。瞧那一米口径的大锅熬出的苞谷糁黏糊糊、黄亮亮,端起饭碗由不得人先“唏溜”几口,只觉得嗓子眼冒烟,上下嘴唇粘黏,怪不得亦称“烧心食”。略为留意,在村落的街头巷尾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农民圪蹴在墙根儿,一手掂着馍,一手端着老碗的馋相。
如今,不知咋咧!倘若隔一段时日,不喝一碗黄灿灿、亮晶晶、黏糊糊的苞谷糁,心发痒,蛮想的……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西滨
关中平原又称“八百里秦川”,自古盛产苞谷,亦称“玉米”。虽不如小麦备受青睐,但关中农家几乎天天在喝,是家常饭。
难怪有人言:“晌午面、两头汤,一天三顿不变样。”所谓“两头汤”意指软饭,或熬苞谷糁或用苞谷面掺出的“沫糊”,俗称“喝汤”;“晌午面”意指硬饭,一天辛苦劳作,稀汤拉水咋行。因而,午饭说不上要多好,起码要咥饱。可以这么说,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沿袭秉承这一传统的生活习俗。
苞谷,在关中地区普遍种植,分早苞谷和晚苞谷,面积大、产量高、收成好,是主要的农作物。苞谷全身皆是宝,苞谷皮、苞谷杆、苞谷芯晒干、粉碎后,可作大牲畜或猪羊家禽的饲料,也是农家日常生活中当柴禾或沤成农家肥的原料;黄澄澄的苞谷棒,人们总是先梳理编成一串串、一溜溜苞谷棒,悬挂于自家房前屋后或吊挂在树上墙面,这样做的好处,易于通风晾晒,经一段时间,苞谷干透了,主家才会摘下一串串苞谷并手工剥下苞谷豆,需多少剥多少,常吃常新,常流水不断线。苞谷属杂粮,在乡下的做法多种多样:其一是把金黄的苞谷豆拿到磨坊粉碎成颗粒,大、中、小的糁子全由主家决断,然后用沸水煮着吃,这种饭食叫“苞谷糁”;其二是把苞谷豆磨成苞谷面,在锅里熬成黏稠状,可做“搅团”,可漏“鱼鱼”,不过这两种做法较泼烦,费工耗时,还需填加有滋有味的汤料;其三忙里偷闲,图个简单,大多数农家是用沸水将苞谷面搅拌成面糊状,掺成“沫糊”,老少皆宜;其四苞谷面可以调制成软面状,放进大锅里的筚子上,蒸成“锅沓沓”(也叫“发糕”)或手工捏成“窝窝头”,粗粮细做,花样翻新。
常言道,大锅糁子小锅面。瞧那一米口径的大锅熬出的苞谷糁黏糊糊、黄亮亮,端起饭碗由不得人先“唏溜”几口,只觉得嗓子眼冒烟,上下嘴唇粘黏,怪不得亦称“烧心食”。略为留意,在村落的街头巷尾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农民圪蹴在墙根儿,一手掂着馍,一手端着老碗的馋相。
如今,不知咋咧!倘若隔一段时日,不喝一碗黄灿灿、亮晶晶、黏糊糊的苞谷糁,心发痒,蛮想的……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