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427期:第04版 读书

真和爱编织的生活画卷

——散文集《青青潏河岸》读后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收到苗晓瑛散文集《青青潏河岸》,读了第一篇《爷爷》我就放不下了,整整读了一下午,家人喊我吃晚饭的时候,我才放下了书。我很喜欢这本书,原因可能是因为我是长安人,苗晓瑛的文章写的大都是长安的人和事、地和物,我感到很亲切。还有,苗晓瑛写的这些人、这些地方,我都很熟悉,有些好像就是我们村、我们村的人。

《青青潏河岸》收录苗晓瑛文章58篇,有234000字,其中有对故乡故土的热爱和眷恋,有对乡情、乡俗的记录,有对过往生活的回忆,有对亲情、友情、乡情的赞美,还有对日常生活中逸闻趣事的描写,内容比较宽泛,文章篇幅短小,作者感情细腻,生活气息浓郁,文字干净简洁,文章充满了爱心、真情,很温馨、很温暖。

我认为《青青潏河岸》是一部真情和爱心编织的生活画卷。

先说真。散文贵在情真,用真心、抒真情、说真话,是散文最基本的要求。《青青潏河岸》里的文章,都是作者真实生活的描写,真实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无论作者写亲人、友人,还是写故乡故土,都真实可信,真实可亲,所以文章生动感人。比如作者写“做事认真,干活踏实,啥事都干过,啥苦都吃过”的《父亲》,“贤德善良,敢说敢为,一年闲不住”的《母亲》,作者“最崇拜,最敬仰”的《二叔》,特别是作者从来没见过面的《爷爷》,都很真实,可敬可亲,给我们的印象都非常深,好像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难以忘怀。

著名作家孙犁说:“小说可以虚构,散文必须亲历。”我以为,苗晓瑛的文字一定是自己的亲历、亲见、亲闻,更重要的是她用真心、真情写了真实,写了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这个真实就是生活的真实,人物的真实,人物所处时代的真实。

再说爱。作者苗晓瑛在《青青潏河岸》这部书里倾注了深深的爱,这种爱发自内心,发自肺腑。这种爱,有对长辈的爱,对哥哥弟弟的爱,对故乡、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爱,还有长辈对晚辈、夫妻之间、姑嫂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爱,爱意浓浓,温馨温暖,酸甜苦辣、世故人情,非常生动。这种爱,几乎渗透在每篇文章里,通过这些文章,我明显感觉到苗晓瑛是一个充满爱心,非常正直善良的人。

《青青潏河岸》另一个特点,是成功的人物描写。这部散文集有58篇文章,其中20多篇都是写人物的,而且每个人物都富有特点,富有个性,这也是很不容易的。我认为,苗晓瑛首先抓住了人物个性特征。比如写《三叔》,他抓住了三叔“爱看书,多才多艺”,写《姑姑》,抓住了姑姑“乖巧听话,爱学习”特别是写《爷爷》的兽医生涯,生动感人,甚至富有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其次是苗晓瑛的细节描写,在《父亲》一文中,她写上学的时候,父亲把不舍得吃的一只鸡蛋,跑了四五里路送到她的手上。一个小小的鸡蛋道出了父女的深厚感情,写出了深深的父爱,这个细节,让人鼻子发酸。

我想起了小时候,我的奶奶去别人家坐席,把自己不舍得吃的旦旦馍夹着肉拿回家给我吃,我至今难忘,那个年代,肉夹馍可是奢侈品啊!可惜,我在写奶奶的时候把这事忘记了。这本书中还有作者写父亲带病在地里干活的细节,写孙女《大宝和二宝》中二宝受委屈,见到最熟悉的姨奶奶的“哭”,都非常生动感人。

苗晓瑛的语言也有特色。其文字干净简洁、不啰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很是灵巧生动,比如她在《父亲》一文最后一段写的“忘不了父亲殷切的眼神,忘不了父亲的谆谆教诲,忘不了父亲蹒跚的脚步,忘不了父亲那熟悉的背影。”四个忘不了,涵盖多个方面,文字层层递进,感情步步升华。

还有《想起母亲做的搅团》最后一段,“多少年过去了,我依然怀念那飘着清香的搅团,因为那里面有母亲的味道,有苦涩的记忆,有岁月的沧桑,有淡淡的相思,也有幸福的甘甜。”合上书,闭上眼,仔细回味,很美。□周养俊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