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科学报国光荣传统 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回信激励科技工作者以更饱满热情投身科普事业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7月20日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对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提出殷切期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技强国的实践中,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的同时,为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普及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科普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创造能力。”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高鸿钧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我们是肯定,更是激励和鞭策。
2002年,中国科学院联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发起了“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20多年来,院士专家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开展科普活动2000余场次,有力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党中央对科学普及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与中国”组委会主任杨玉良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这就要求我们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党中央关心支持下,越来越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目前,我国有180多万名科普专兼职人员。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庞晓东说,落实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中国科协将更好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进一步促进科普人才成长,激发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厚植科技创新的土壤。
时值暑期,各地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场所热闹非凡,成为很多家长与孩子假期出游、研学的首选。
7月21日,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沉浸式”的科普体验。通过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孩子们直观了解地震相关知识,掌握地震来临时的自救互救技能。
“知道了怎么应对地震,还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感觉很有收获!”淮安市新安小学四2班学生薛澄兴奋地说,“地球内部还有很多秘密,我和同学们都想探索更多未知的奥秘。”
“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做好科普工作指明方向。
湖南省郴州市一中图书馆五楼报告厅,热烈的掌声不时响起。今年暑假刚开始,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就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以“数学漫谈”为题的科普报告会。围绕数学问题解决、实际应用和兴趣培养等,袁亚湘院士和同学们频频互动。
“人才培养和种庄稼的过程其实很像,撒下种子,提供足够的养分和良好的环境,好苗子会逐渐冒出来。激发孩子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让他们有机会关注科学、热爱科学、探索科学,才能收获更多的科技事业接班人。”袁亚湘说。
大江南北、城市乡村,科学的种子处处生根发芽。
在革命老区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寻乌中学,一座小小的农村中学科技馆丰富了当地学生的课后时光。
“总书记的回信增添了我们在基层做科普的信心和动力。”寻乌中学物理老师、农村中学科技馆负责人黄才发坦言,“广袤中国,对许多偏远地区来说,科学教育资源是稀缺品,但大山挡不住大家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要把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落到实处,为山里娃架起通往科学的桥梁。”
国家科普能力的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把科普展览和课堂搬到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学校、社区、工厂、村庄……我国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两个流动科普项目,已累计服务公众超5亿人次,有力促进了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
“总书记提到‘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矢志不渝的事业。12年前我们拉着第一批流动科技馆展品在四川省巡展时,全省还只有两座实体科技馆。如今,项目已服务当地观众超过2100万人次。我们相信,越来越多基层群众将从科普服务中受益。”四川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副主任徐铮说。
科学普及,不仅有助于传播科学知识,更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
在中国空间站,航天员们正在为下一次太空授课作准备。
“我们要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希望孩子们在天宫课堂中学习到航天员们坚强不屈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无怨无悔的付出。”太空授课科普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说。
“科普工作并不是简单讲讲PPT,而是要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今年已整整在航天系统工作了60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龙乐豪说,“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的灵魂。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鼓励更多年轻人勇闯科学探索‘无人区’,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7月20日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对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提出殷切期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技强国的实践中,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的同时,为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普及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科普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创造能力。”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高鸿钧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我们是肯定,更是激励和鞭策。
2002年,中国科学院联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发起了“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20多年来,院士专家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开展科普活动2000余场次,有力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党中央对科学普及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与中国”组委会主任杨玉良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这就要求我们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党中央关心支持下,越来越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目前,我国有180多万名科普专兼职人员。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庞晓东说,落实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中国科协将更好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进一步促进科普人才成长,激发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厚植科技创新的土壤。
时值暑期,各地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场所热闹非凡,成为很多家长与孩子假期出游、研学的首选。
7月21日,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沉浸式”的科普体验。通过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孩子们直观了解地震相关知识,掌握地震来临时的自救互救技能。
“知道了怎么应对地震,还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感觉很有收获!”淮安市新安小学四2班学生薛澄兴奋地说,“地球内部还有很多秘密,我和同学们都想探索更多未知的奥秘。”
“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做好科普工作指明方向。
湖南省郴州市一中图书馆五楼报告厅,热烈的掌声不时响起。今年暑假刚开始,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就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以“数学漫谈”为题的科普报告会。围绕数学问题解决、实际应用和兴趣培养等,袁亚湘院士和同学们频频互动。
“人才培养和种庄稼的过程其实很像,撒下种子,提供足够的养分和良好的环境,好苗子会逐渐冒出来。激发孩子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让他们有机会关注科学、热爱科学、探索科学,才能收获更多的科技事业接班人。”袁亚湘说。
大江南北、城市乡村,科学的种子处处生根发芽。
在革命老区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寻乌中学,一座小小的农村中学科技馆丰富了当地学生的课后时光。
“总书记的回信增添了我们在基层做科普的信心和动力。”寻乌中学物理老师、农村中学科技馆负责人黄才发坦言,“广袤中国,对许多偏远地区来说,科学教育资源是稀缺品,但大山挡不住大家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要把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落到实处,为山里娃架起通往科学的桥梁。”
国家科普能力的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把科普展览和课堂搬到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学校、社区、工厂、村庄……我国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两个流动科普项目,已累计服务公众超5亿人次,有力促进了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
“总书记提到‘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矢志不渝的事业。12年前我们拉着第一批流动科技馆展品在四川省巡展时,全省还只有两座实体科技馆。如今,项目已服务当地观众超过2100万人次。我们相信,越来越多基层群众将从科普服务中受益。”四川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副主任徐铮说。
科学普及,不仅有助于传播科学知识,更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
在中国空间站,航天员们正在为下一次太空授课作准备。
“我们要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希望孩子们在天宫课堂中学习到航天员们坚强不屈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无怨无悔的付出。”太空授课科普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说。
“科普工作并不是简单讲讲PPT,而是要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今年已整整在航天系统工作了60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龙乐豪说,“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的灵魂。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鼓励更多年轻人勇闯科学探索‘无人区’,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