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汉字里的密码》序
出县城东行,从石门麻坪两河交汇的桃花塚,逆洛水而上,约四十里,河的南岸有一座山,其名曰“元扈山”。山腰有一石室,就是仓颉造字时住过的石洞。据说仓颉将造好的28个字刻在元扈山的山腰,顿时鬼哭龙藏,天上也下起了谷子雨,从此泱泱大国就有了自己的文字。
虽然数千年过去了,山腰的字迹已模糊不清,但圣人在此造过字,元扈山有了灵气,洛水也有了灵气。灵气铺散开来,朝四处蔓延,三国曹子建,临洛水而吟,稍不经意就吟出了千古名篇《洛神赋》。而最得灵气的还数洛州,且不说古往今来那些见之于史册的文人学士,在当代就有一座从民国崛起有着百年历史、让人仰望的高等学府——洛南中学。那些寒窗十年通过高考跨进大学校门的洛州子弟,也大多是从这所中学走出去的。他们毕业后,有的做公仆,为国尽忠为民尽责;有的搞实验攻科研,当专家当教授,倾注心力只为民族振兴;有的虽深处基层做工务实业,但在外界也都有一定的好名声。当然,还有一部分莘莘学子,他们带着一身灵气外出求学见世面,学成后又带着一身灵气回到了洛州,来回馈这块对他们有着养育之恩的故土。
因此,洛州人就把这东寨坡列入了洛南的新八景之一,冠之曰:寨坡晓日!晓日,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朝气是希望更是未来。
冀雪林、李红运就是他们当中的两个。如今他们就迎着晓日,站在洛中的讲台上,面对台下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传授他们对人生的探索和对汉语言的感悟。
或许是责任,也许是一种担当,于是在这个万物向荣的夏天,就有了我现在看到的《藏在汉字里的密码》这本书。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一些有识之士吸古为今所用,诸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字从遇见你》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从中华典籍中吸取智慧已成了当下人们普遍崇尚的一种追求和向往。这一切都离不开汉字,离不开哺育我们成长壮大的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讲:“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可见文字就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这样,圣哲先贤才能依靠文字而施惠于后世,后人通过文字才能了解古代的兴衰。从这一点讲,汉字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根,是河洛文化之源,是传政令、强自信、固统一、结同心的无可替代的生命载体。洛南是汉字的故里,尊仓颉为圣者多多,研究汉字者多多,每年谷雨,大型祭祀仓颉典礼就是明证,但能将汉字编撰出一部专著者却十分罕见。以此而论,冀雪林、李红运于洛南,与汉字之功就莫大焉。
这是一本详说汉字的集大成者。它从文字的起源、发展、数量、影响,进而涉及汉字的造字法,汉字的六书,进而又旁及到书法、篆刻、对联、谜语,甚至当代的标语、宋体字、美术字,再到汉字语言注音、历史人文、自然地理,可谓琳琅满目、洋洋大观十数万言。它既可当作启迪学子心智的通俗读物,使他们知道我们的汉字从何而来,又在思考我们的汉字向何处发展与演变;同时它又可给研究汉字的专家学者,提供第一手珍贵的借鉴文本,使他们了解在汉字的故里,因汉字曾创造出了怎样的神话怎样的传说。对于教师而言,则能深一层增加对古人造字时“察鸟兽蹄迒之迹,观奎星圆曲之势”的体悟,掌握汉字的形体变化、书写规律,更好地追根溯源,缅怀古圣先贤,坚持文化自信,进一步规范汉字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同时我还看重一点,就是作者将汉字的诸多事项,研究表述一番后,还将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不常见的所造的合体字、俗语字也收进了这本书中。
夜静更深,我一个人静悄悄地坐在书房里,浏览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冀、李二位都是从教三十余载的高级教师,教书育人,既神圣而又烦琐。特别是当今的教师,不仅肩负着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压过来的重任,要备课要辅导,还要担心学生能否走进大学校门。同时,自己家庭的责任也都压在他们的肩膀上。但即使这样,冀、李二位还是以一种殷殷之情,拳拳之意,在课余闲暇,夜静更深之时,不知查阅了多少资料,思考了多少选题,用心血才编撰了这样一本“密码”。以我多年从事伏案写作的经验,那真是“白头搔更短”!确实是思之不易,得之不易,编撰更不易,但字里行间也确实让我窥见了二位深厚的文字功力和学养的积累。
虽则如此,让我感到略有不足的是,作者编撰时,在整体结构上思考有些欠妥,应更好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如第一章的第1节和第二章的1、2节,都在讲汉字的造字与发展,应认真归拢。同时,某些篇章可放在附录中,如常用汉字列表等。另外,就是个别篇章文字不够凝练,没必要展开来说,如合体字、俗语字,点到即可。虽则这样,但瑕不掩瑜,《藏在汉字里的密码》确是值得研读的一本关于汉字密码的力作。
是为序。□王盛华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出县城东行,从石门麻坪两河交汇的桃花塚,逆洛水而上,约四十里,河的南岸有一座山,其名曰“元扈山”。山腰有一石室,就是仓颉造字时住过的石洞。据说仓颉将造好的28个字刻在元扈山的山腰,顿时鬼哭龙藏,天上也下起了谷子雨,从此泱泱大国就有了自己的文字。
虽然数千年过去了,山腰的字迹已模糊不清,但圣人在此造过字,元扈山有了灵气,洛水也有了灵气。灵气铺散开来,朝四处蔓延,三国曹子建,临洛水而吟,稍不经意就吟出了千古名篇《洛神赋》。而最得灵气的还数洛州,且不说古往今来那些见之于史册的文人学士,在当代就有一座从民国崛起有着百年历史、让人仰望的高等学府——洛南中学。那些寒窗十年通过高考跨进大学校门的洛州子弟,也大多是从这所中学走出去的。他们毕业后,有的做公仆,为国尽忠为民尽责;有的搞实验攻科研,当专家当教授,倾注心力只为民族振兴;有的虽深处基层做工务实业,但在外界也都有一定的好名声。当然,还有一部分莘莘学子,他们带着一身灵气外出求学见世面,学成后又带着一身灵气回到了洛州,来回馈这块对他们有着养育之恩的故土。
因此,洛州人就把这东寨坡列入了洛南的新八景之一,冠之曰:寨坡晓日!晓日,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朝气是希望更是未来。
冀雪林、李红运就是他们当中的两个。如今他们就迎着晓日,站在洛中的讲台上,面对台下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传授他们对人生的探索和对汉语言的感悟。
或许是责任,也许是一种担当,于是在这个万物向荣的夏天,就有了我现在看到的《藏在汉字里的密码》这本书。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一些有识之士吸古为今所用,诸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字从遇见你》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从中华典籍中吸取智慧已成了当下人们普遍崇尚的一种追求和向往。这一切都离不开汉字,离不开哺育我们成长壮大的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讲:“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可见文字就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这样,圣哲先贤才能依靠文字而施惠于后世,后人通过文字才能了解古代的兴衰。从这一点讲,汉字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根,是河洛文化之源,是传政令、强自信、固统一、结同心的无可替代的生命载体。洛南是汉字的故里,尊仓颉为圣者多多,研究汉字者多多,每年谷雨,大型祭祀仓颉典礼就是明证,但能将汉字编撰出一部专著者却十分罕见。以此而论,冀雪林、李红运于洛南,与汉字之功就莫大焉。
这是一本详说汉字的集大成者。它从文字的起源、发展、数量、影响,进而涉及汉字的造字法,汉字的六书,进而又旁及到书法、篆刻、对联、谜语,甚至当代的标语、宋体字、美术字,再到汉字语言注音、历史人文、自然地理,可谓琳琅满目、洋洋大观十数万言。它既可当作启迪学子心智的通俗读物,使他们知道我们的汉字从何而来,又在思考我们的汉字向何处发展与演变;同时它又可给研究汉字的专家学者,提供第一手珍贵的借鉴文本,使他们了解在汉字的故里,因汉字曾创造出了怎样的神话怎样的传说。对于教师而言,则能深一层增加对古人造字时“察鸟兽蹄迒之迹,观奎星圆曲之势”的体悟,掌握汉字的形体变化、书写规律,更好地追根溯源,缅怀古圣先贤,坚持文化自信,进一步规范汉字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同时我还看重一点,就是作者将汉字的诸多事项,研究表述一番后,还将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不常见的所造的合体字、俗语字也收进了这本书中。
夜静更深,我一个人静悄悄地坐在书房里,浏览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冀、李二位都是从教三十余载的高级教师,教书育人,既神圣而又烦琐。特别是当今的教师,不仅肩负着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压过来的重任,要备课要辅导,还要担心学生能否走进大学校门。同时,自己家庭的责任也都压在他们的肩膀上。但即使这样,冀、李二位还是以一种殷殷之情,拳拳之意,在课余闲暇,夜静更深之时,不知查阅了多少资料,思考了多少选题,用心血才编撰了这样一本“密码”。以我多年从事伏案写作的经验,那真是“白头搔更短”!确实是思之不易,得之不易,编撰更不易,但字里行间也确实让我窥见了二位深厚的文字功力和学养的积累。
虽则如此,让我感到略有不足的是,作者编撰时,在整体结构上思考有些欠妥,应更好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如第一章的第1节和第二章的1、2节,都在讲汉字的造字与发展,应认真归拢。同时,某些篇章可放在附录中,如常用汉字列表等。另外,就是个别篇章文字不够凝练,没必要展开来说,如合体字、俗语字,点到即可。虽则这样,但瑕不掩瑜,《藏在汉字里的密码》确是值得研读的一本关于汉字密码的力作。
是为序。□王盛华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