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448期:第04版 读书

翰墨书华章 丹青绘新图

——写给《安鸿翔书画作品集》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看到最新出版的《安鸿翔书画作品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十分高兴和自豪。因为安先生来自我的家乡——咸阳永寿县,也是他人生进入耄耋之年,将自己数十年书画创作与探索的珍贵资料的一次集中展示。在此,谨向他表达最衷心的祝贺。

打开这本端庄、厚重、典雅、大气的书画集,翻阅每一页,用心欣赏其中的美术与书法作品,“创新”二字不时敲打着我的心扉,我们常说艺术创新,可是真正能体现“创”字的作品并不多。因为艺术创作本身就很难,要让一个艺术家花费数十年的时间,在苦苦追求的艺术之路上,求索出令人惊喜的成果,谈何容易。但是,有人就做到了。

就安鸿翔书画集里的作品来看,似乎在印证着上面的结论。

当然,我们所说的创新,是在中国书画艺术深厚传统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也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基本精神。作者在《从书画同源说开去》里说:时代赋予身处这个时代的书法家们、画家们以重任,要求我们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这个“变”指发展,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是在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强我民族文化前提下的发展。作者还强调:一切变都在围绕一个“好”字,朝着一个“美”字进取。中国有句老话:“万变不离其宗。”书法、绘画之变若忘了祖先、甩掉传统、离开“中国”,那这种变将不是人们,至少不是大多数中国人想看到的。

由此可见,作者对中国书画艺术为什么要创新、如何进行创新、创新要达到的目标和境界,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与深度思考,绝非茫然无措和缺乏章法的“变”。我理解安鸿翔先生的本意,所谓变,就是艺术创新。

总览这本书画集,书法部分不用说,单从中国画来看,几乎所有的题材与表达的思想内容,都是中国范式中国风。就其中的人物画来说,有些来自远古的传说与真实的历史人物:《补天》《张果老》《钟馗》《钟馗送妹出嫁图》《卧薪尝胆》等;有些借助古典文学或壁画石雕及其他艺术形式:《月下独酌》《绿林好汉》《唐风》《大唐宫女图》《沧桑》等;有些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牧羊人》《犟牛》《老井》《天山行》《你先说》等;有些是作者推崇或感兴趣的画坛大家:《太白邀月》《齐白石像》。特别要说的是,早在六十年前,安鸿翔为著名艺术家叶浅予画速写,叶先生也为他留下了宝贵的画像。

在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画之外,动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作者也多有涉猎。以《马到成功》为标志的多幅奔马图,《牛气冲天》领衔的中华牛群图,《立足千年》的老鹰图与《松鹤图》,《渭北十月》的柿子图与《多寿图》,《峡江咏叹》《华岳擎天》《江河万古流》等山水画,显示了作者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以及对艺术概括的高超技能。特别是《天职》的猫头鹰画作,作者说那不是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笔法完成的,除了技法还有用料,至于如何达到了逼真形象、惟妙惟肖、摄魂传神的效果,安鸿翔先生只是笑而不谈。

他的书法作品,更是兼真、草、隶、篆于一身,尤以行草而见长,彰显了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张扬豪放的艺术个性。隶书《宗法龙门》《博古通今》,行书《王羲之“兰亭序”》《龙马风》《大唐雄风》,楷书《韩愈“师说”》,草书《翰逸神飞》《敦行致远》,行楷《仁者寿》等作品,令人过目难忘。

就绘画技法而言,基本采用的是工笔兼写意,以写意为主。可以看到,安鸿翔先生对中国画传统笔法的熟练运用,线条、色彩、构图、形象、意境、情趣,点、面、虚、实、动、静,形神兼备,重点突出,局部与全局呼应,次要部位的模糊手法,留下了让人思索探究的空间。当然,如果仅是遵循中国传统画法,还不足以称之为创新。这里,我注意到几位文苑名流对安鸿翔书画作品的评说。1996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李淞在《安鸿翔绘画艺术简评》中指出:“他(作者)注意走出传统,发现自我,汲取西方现代艺术中有益的表现手法。如将印象派的笔触与传统用笔的皴法相结合,构筑一种朦胧、疏松的总体氛围,沉重而不死板。再如将表现主义的夸张形体、情绪化笔触与中国书法的狂草相结合,传达出强烈的主观感受。”

无独有偶,著名作家、艺术评论家杨争光在2008年撰写的《阅读安鸿翔》中,更是结合了画集的多幅原作进行点评。他说:“我首先阅读的是他的驴,然后是他的牛,他的马,再到那一幅我以为是艺术杰作的猫头鹰。我很喜欢他《朝天阙》中的马。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和西方印象派的表现意识携手,使这幅画作在安鸿翔的众多表现马的作品中显得别具风采。……面对所谓的画坛,(作者)连蔑视都可以没有。在他的生命世界中,只有他饱含精神和想象力的笔墨。就凭这,他在创造他的绘画世界。”

杨争光肯定的,依然是作者敢于人先的创新之路。

著名作家、美术评论家姚逸仙也针对《唐风》《老井》及32米长卷里的《百牛图》,进行了精到的解读,再次赞扬了作者将西方印象派与表现主义带入中国画的创作中。

如此看来,安鸿翔在艺术创造方面的独特贡献,已成为相当多鉴赏家的共识。

这些,我也是完全赞同的。□李春光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