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476期:第04版 读书

寻觅那些闪烁在光阴深处的珠玑

——赏读白麟先生诗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初识诗人白麟先生,是几年前在安康白河县举办的桃花诗歌大赛上。因为是初次相见,白麟先生又是名人,我等皆是文学爱好者,对其人也是浮光掠影,草草一瞥。后来虔诚礼貌地添加了先生微信,他那身披草绿色大衣,戴着黑边眼镜的形象,倒有几分俊朗洒脱、稳健文雅的气质。诗人裹着绿色军大衣,裹着西北汉子一卷亲切厚重、温暖得体、润心润肺、草木清香、晶莹剔透的浪漫诗风,让人一下子记住了他。

与白麟先生匆匆一别后,余下的时光,但凡有一点空闲时间,我在查阅电脑资料、用手机碎片式阅读,以及对书本诗歌有意无意地浏览,都会与白麟先生撞个满怀。那种一见如故、零距离的接触,不是他物质化的生命个体,是与他诗歌深深浅浅的神交,更是对他诗歌文本细心地审视,心驰神往地一次次漫游。这种精神上的漫游,来源于自己倾尽一生的嗜好。是对白麟先生的诗歌文本、对生活对人生,艺术地再现和客观地反映;一种对过往事物,消失细节印记的追忆和寻觅。让那些曾经过往,或者正在经历的故事中提炼而出的珠玑,时时刻刻在光阴深处,在我们蓦然回首之间,依然光彩夺目、魅力四射。这是珠玑凝聚的光芒,也是白麟先生诗歌作品艺术风格辐射的光芒。

一些陈年旧事/说着说着就泛起沉渣/我惊讶于被生活制服已惯于沉默的兄弟/忽然兴奋得变成了孩子……我们津津有味地回忆/说起在大石头下面摸到过冬的鱼群/翻山越岭到老林有摘不完的野杏/还有下山的麂子眼看被追得无路可走/谁料顺河三蹦两跳就逃脱了/比浪头跑得更快……我忽然发现一条真理/生和死,都是源泉/纵然老了也依然被童年喂养/并乐此不疲。在诗人笔下,那些曾经的过往,那些经历的片段,那些生活中的插曲,都折射出成长的轨迹,可以窥探童年的乐趣,体悟生命的真谛,发现琐碎细节中隐藏的大智慧。诗人对成长的经历,虽是白云苍狗,过眼云烟,却历久弥新,恍如昨天。这是因为诗人对逝去的过往充满无限深情,对生活的赐予,充满着悲悯感恩的无限情怀。

白麟先生对曾经的《追忆》抒写,自然而巧妙,对消失的往事有着自己的叙述策略。他没有对经历的事件进行大量赘述与铺排,却抓住故事的几个细节,调动自己驾驭语言元素的技巧,利用口语化描述,把山中野兽麂子仓皇逃脱的样子,抒写得淋漓尽致,把自己对生活的深沉思索,阐释得洞若观火。

感性与理性的自然交融,抽象与具象的无缝对接,流畅烫热的情感导入,是白麟先生诗歌的一个特点。譬如诗歌《坟前》:在父母坟前/聊到一些旧事开心而笑/也不觉得是不敬/一段时光被共同追认/不知有多幸福/……坟头的花草暗了一截/涌上来的暮色/很快让我们意识到/再亲的兄弟/又该各奔东西。时光被共同追认,碎雪与华发呼应,这是何等悲壮凄怆的画面啊。虚与实的交织,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以及那些渐渐老去的人生光阴,最终让朝夕与共的亲情分道扬镳,各奔东西。这是对阴阳相隔,永远分离的情感万般无奈,还有对生老病死的豁达与乐观态度以及对飞逝时光的珍视和把握。

缠绵的思乡恋乡情结,常常击中同龄人的痛点,叫人泪流满面,感同身受。这是白麟先生诗歌撩拨读者心弦的一个维度。那些令人惆怅的乡愁,它曾经是维系我们生活的历史纽带,是流经我们四肢躯干的汩汩血脉,叫人“不思量,自难忘”。

譬如他的诗歌《风会抱你》:还没等走近/一股风就会跑过来抱你/顺便拽着山峦排浪而来/不小心溅起的云雨/蓦然打湿你的眼眶炊烟飘逝的纱巾/水磨唱衰的民歌/怎能抓住电光时代的雄心/唯留守的清风明月/把故乡擦拭了一遍,又一遍……还譬如诗歌《槐花敛着月光》:乡间的洋槐花/敛着儿时的月光/清亮的翅下/藏着我梦里的故乡……又譬如《槐花月光》:只有那时的月光/悄无声息地照着/村子里的槐花才更香……这些思乡恋乡的诗歌,散发出诗人热血滚烫的体温,那种此情绵绵无定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拳拳情愫,无遮无拦,跃然纸上。这是诗人的一种精神回归,一种返璞归真的追溯。

氤氲飘逸的浪漫主义气息,充盈出诗人阳光向上、洒脱不羁的美学情趣,是白麟先生诗歌的又一个特征。譬如《白河》:早起的炊烟慢慢飘着/早起的耕牛慢慢走着/早起的柴扉吱扭扭为我们接风/就连小街人家烟熏火燎的吊罐/也在慢慢炖着秦巴山的早春……又譬如《平分秋色》:得感谢秋一样的女子/让一群自命不凡的诗徒/在你的柴门犬吠里做了一回古人/东篱菊,南山云/乐游原,望飞燕/暂且忘了寄居山下的浮世……在这些长长短短的诗句中,诗人把诗歌的浪漫主义手法运用得举重若轻、娴熟自如。“烟熏火燎的吊罐慢慢炖着秦巴山的早春”“在你的柴门犬吠里做了一回古人……”诗人的情怀是多么飘逸不羁,他的内心又是多么自由明朗。在诗人笔下,那些庸常的事物、生活的碎片、明灭的烟火,都是那么令人流连忘返,勾起读者行行重行行的记忆,无边徜徉,久久回味!

对亲情的讴歌与赞美,几乎在我阅读白麟先生诗歌作品的视域之内,占据了不小体量。诗人写亲情、写父母之恩的诗句不落俗套,给人耳目一新,具有震撼人心的亲和力。譬如他写的组诗《麦田》:回到久别的故乡/看一眼丰收在望的麦田/我被暴烈的金黄/打晕/浩大的金黄无垠的金黄/让我惶恐不安/有点接受不了/丰收怎会如此的阵势/恩同早已下世的父母……品读这首诗歌的时候,我有些情不自禁,激动万分。诗人借助小麦,隐喻父母的养育之恩、抚慰之情,借此点燃读者的共情,从而唤起大众回馈自然、回馈父母的大爱情怀,无私奉献。诗人写麦子的奉献,写父母的恩情,都跳出了狭隘的个人主义情感窠臼,代之而起的是超越升华的人间大爱。这大爱无论岁月进入高铁,宇宙飞船式地飞速旋转,万变不离其宗,都更改不了中华儿女代代相传,万古流芳的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的家国情怀!

一言以蔽之,赏读白麟先生的诗歌,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成长环境,就有不同的感受。那感受又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带领我们抵达岁月的五彩缤纷、璀璨斑斓处。□叶柏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