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6961期:第02版 综合新闻

互联网公益能否住民间爱心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从线下捐款箱到移动支付捐款,从个人转发捐助信息到平台发布,当网络上满满的正能量遇到畅通的捐助渠道,一时间当代雷锋式的爱心助人刷屏不止。与此同时,互联网公益慈善也面临一些质疑的声音:受助人的信息是否真实、捐助方式是否透明、资金使用是否规范……网上的正能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爱心助力还需迈过几道坎?

爱心涌动

公益爆款遭遇剧情反转

我们身边从来不缺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楷模,更不缺愿为贫困弱小、老幼伤残人士献一份爱心的人。移动互联网降低了个人求助捐赠门槛,网友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转发、完成捐款或认证,通过网络捐赠来传递爱心成了许多人的选择。

数据显示,2017年通过网络实施的捐赠已超过10亿人次,捐赠金额超过20亿元,有超过半数都是互联网公益项目。然而,一些互联网公益反转的剧情却让公众爱心受挫。

2017年8月,“一元购画”刷屏,发起方在短短10余天就筹集到1500万元资金。随后,有网友质疑作品为成年人代笔,也有人质疑“资金管理费是否过高”。

4个月后,一款名为“同一天出生的你”网络募捐H5席卷了微信朋友圈。网友输入自己的生日即可匹配同一天出生的贫困学生,并为之捐赠一元钱,短短两天时间内就筹集了200余万元。然而,很快有网友发现H5应用中受捐学生疑似一人出现两个不同的出生日期,项目发布信息的平台“分贝筹”是一个企业的微信服务号。

去年“腾讯99公益日”时,一些受助主体利用“刷单”行为骗取企业高额配捐;广东某文化传播公司打着慈善的幌子,以“拉人头”的方式发展会员,行“假慈善、真传销”……

消费人心

网络公益不容出错

“由于互联网募捐规制灰色地带的存在、慈善组织和募捐主体专业性不强、监管和预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互联网公益‘失控’的情形时有发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程芬说。

广州市民陈晓敏认为,如今一些慈善机构及个人的煽情手法高明,运用一些商业推广手段,让人难以抵挡“指尖上的冲动”。程芬说,有些互联网筹款产品宣传利用人的同情心或好奇心,刺激了人们的分享热情和捐助冲动,也由此催生了慈善消费领域的“剁手党”。

在程芬看来,冲动型慈善捐助容易带来后患,当人们发现捐助对象与当初的想象或期待不一致时,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产生愤怒情绪,挫伤慈善热情。

“一元购画”被网友质疑后,相关慈善组织称款项的使用情况会在其官网上公开,腾讯公益频道也表示,善款执行明细情况会公示并推送给捐赠人。

今年2月,“同一天出生的你”发布方、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在接受采访时称,基金会之前与云南省某县扶贫办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帮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学生,“因为出了这个事情钱一直在账上,正等待进一步调查结果”。

该负责人还表示,相较于商业行为,公益慈善行业的容错率更低,公益组织消费的是人心,希望公益慈善主体能以此为戒,不要辜负公众的信任。

制度+自律

还公益慈善一片净土

爆款与随之而来的反转往往让网友措手不及,互联网公益慈善要走得更远,还需公众、公益机构、监管机构、公益募捐平台共同发力。

慈善组织需主动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善款使用效率。公益自媒体平台“公益慈善论坛”负责人张以勋说:“慈善法的出台,对慈善组织的专业化水平提出考验,应确保受助人信息真实、规范资金使用方式、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

完善公众投诉举报机制,对失信慈善组织及其个人予以严惩。张以勋认为,民政部门应完善网络募捐监管、网上投诉举报机制,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广东济方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晓栋认为,应进一步推进慈善信用管理和联合惩戒,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公益募捐信息发布平台应尽到审核责任,对公益项目的入驻采取更严格的“准入审核”。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表示,作为互联网募捐信息发布平台,他们将建立更完善的公益信息披露机制,让公众及时方便地了解到公益机构的筹款总额、支出财务明细和项目执行进度。

程芬提醒,公众自身也应理性捐赠,待辨别风险后再捐款。腾讯公益相关负责人建议,各互联网募捐信息发布平台可推广捐赠“冷静器”——当用户在点击“我要捐赠”时,可以看到该项目的透明信息情况汇总,以便捐赠人在了解之后,进行理性捐赠。《半月谈》记者胡林果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