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488期:第04版 秦风

“有味道”的西安地名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西安众多地名都承载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其中就有不少以“味道”命名的地方,有些还有不少典故。今天就一起探寻西安地名背后的趣闻轶事吧。

糖坊街

糖坊街,一条藏在莲湖区的老街道,位于北大街附近,全长不到400米,却延伸出许多纵横交错的小街巷。《明清西安词典》显示,糖坊街为明清西安城街名,街道不宽,但历史悠久,有人说这里是西安“最甜”的街道。

这条街和糖有着很深的渊源,过去是西安城中专营糖营生的街道,在明清时就相对集中地开着几家熬制麦芽糖的糖房,卖的是不同于蔗糖的米糖,又称“灶糖”,因此这条街得名“糖坊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糖坊街一直是“生产甜蜜”的特色街巷。

除了糖房,糖坊街的皮具店也非常出名,从明代开始就生产皮绳、马鞍等皮具品,这里的手艺人大多都技艺高超,因此整条街的皮制品名气很大,人们在别处购买时都会问一句“是不是糖坊街的货”。

如今走进糖坊街,没有了糖房和皮具店,目之所及皆是绿阴,一条马路边延伸着两排老槐树,沿街商铺林立。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透着一股别样的韵味,老街浓缩了时代和老西安的精髓,将那份糖一般的甜蜜延续……

甜水井街

甜水井街是一条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老街道,北起五星街,南到含光门。明代,这里为含光坊,清康熙年间,因此处井水甘甜,得名“甜水井”。

过去的西安城有几口大水井,供应着人们日常的用水需求,但那时多数院落的井都是苦涩的咸水。据《西安老街巷》记载,清康熙年间,含光门东侧有一口水井,水质甘甜可口,因此把这口井称为甜水井。

事实上,在西安城内的甜水井并非只有西门瓮城内这一口,从含光门到桥梓口的一片区域,甜水井并不少见,因此人们便把这口井对面东西走向街道和南北走向街道统称为“甜水井街”。

如今,走进雄伟的安定门,在瓮城东北角的一棵老槐树下有一口大井,井边曾经还立着一块“井养无穷”字样的石碑,这就是滋养了很多代西安人的西门甜水井。

虽然西安城中许多水井先后都被填掉,但是西门甜水井却保存了下来。而在甜水井街已难觅和“甜水”有关的痕迹,但那段历史却深深烙印在土里,见证着这里的巨变。

五味什字

五味什字并非是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东起南院门,西至五星街,全长290米。明清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云集,曾有藻露堂、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汇集于此。

《碑林区志》有载,元代这条街上开设众多药铺,形成了一条药铺街,故什字口与南广济街统称为“药市街”。明清时,又因这里中药铺集中,便以中药的“甘、辛、酸、苦、咸”五味作名,称为“五味什字”。

现在这些药店大部分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的五味什字,周边各种美食不少,“五味什字,食五味,阅人生”。

香米园

香米园,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食欲,乍一听感觉这里似乎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花园,但实际上,香米园是一片区域的统称,它位于莲湖路西段南侧,东起洒金桥,西至北马道巷,向北分出香米园东、北、西三条支巷。

据《类编长安志》记载,在唐代,香米园一带位于掖庭宫前宽阔的第一横街西端,称为“掖庭街”。后来在北宋时,这里成了宰相寇准的花园,因轩门上刻有“香墨”二字,便称之为“香墨园”,久而久之,谐音演变为“香米园”。

城市发展的车轮虽然一刻不息滚滚向前,却也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车辙印。今天的香米园巷子深处最为安静,路两旁或许还能找到保留下来的一些年代较久的民居。

盐店街

“盐”是百味之首,也是“咸味”的来源。明清时期,西安的官盐为山西运城的潞盐(又称河东盐)。盐店街,便是专门销售官盐的一条街,也可以说这里是明清时期的CBD。

据《西安市地名志》载,盐店街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这条街东起南广济街,西接梁家牌楼,全长不过200米。从那时起,这里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来之地。

如今,明清的盐商已成过往,取代他们的是盐店街这条小街浓浓的生活气息,这里充满了老西安的历史回忆,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西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数千年积攒下来的地名内涵丰富、趣味十足。走在被岁月打磨光滑的街巷中,看历史在这座古城遗留下的痕迹,聆听一段段遥远的故事。□贾怡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