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冬枣成为致富金蛋蛋”
秋日时节,位于黄河畔的渭南市大荔县迎来冬枣集中采收季。9月14日,站在小坡村向田间远望,万亩冬枣大棚铺向天际。棚中硕果累累,冬枣压弯枝头,一车车冬枣从这里装箱发运。
这里的日光温室亩均收入超过8万元,冬枣成为大荔县农民的“幸福果”。
“冬枣的品质要想好,土壤是关键。”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周爱英正在大棚里察看枣树的生长情况,她是村子里的“土专家”,村民有枣树生长的问题都去找她。
周爱英是大荔县冬枣产业发展战线的一名“老兵”。1998年7月,从西北林学院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县林业局红枣研究所(现更名“红枣产业发展中心”)。自此,她便把根深深扎在了黄河岸边。
“大荔冬枣产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持续开展合作,在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土壤健康管理等方面,不断强化科技助农水平,有力推动了这一富民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周爱英说。
20多年来,周爱英首创为冬枣搭建防雨棚技术,成功解决了栽植过程中冬枣遇雨裂果问题。同时,她推广温室大棚冬枣“高密栽培、两年挂果”技术,助力全县冬枣产业质效大幅提高。
多年来,她坚持深入冬枣主产乡镇,为枣农提供设施大棚冬枣标准化管理技术培训,每年在各乡镇培训60多场次,田间指导100多次,成为枣农增收致富的领路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冬枣妈妈”。
周爱英的团队有20人,由栽培、土壤、水肥等方面的专家组成。2021年10月,大荔县遭遇洪涝灾害,全县近5000亩冬枣受灾。周爱英和团队成员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开展冬枣灾后技术培训,指导枣农进行生产自救。“树不但救过来了,长得比往年还好,真是多亏了周老师。”朝邑镇六合村村民王伟说。
全程参与制定冬枣产业国家标准,参与的“红枣良种选育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获陕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了《ABT生根粉对冬枣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多篇论文,为全国设施冬枣栽植提供了技术借鉴……凭着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对冬枣产业发展的贡献,周爱英先后获得“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科技厅首席农艺师”“陕西红枣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如今,大荔冬枣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一张闪亮名片。全县拥有冬枣企业及合作社300余家,1000多个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目前,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总产量50万吨,年产值突破65亿元,大荔成了远近知名的“冬枣之乡”。
冬枣产业发展由弱变强,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枣农们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周爱英等众多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帮助更多枣农走上致富道路。”周爱英说,今后将围绕冬枣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冬枣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金蛋蛋”。□本报记者 郝佳伟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秋日时节,位于黄河畔的渭南市大荔县迎来冬枣集中采收季。9月14日,站在小坡村向田间远望,万亩冬枣大棚铺向天际。棚中硕果累累,冬枣压弯枝头,一车车冬枣从这里装箱发运。
这里的日光温室亩均收入超过8万元,冬枣成为大荔县农民的“幸福果”。
“冬枣的品质要想好,土壤是关键。”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周爱英正在大棚里察看枣树的生长情况,她是村子里的“土专家”,村民有枣树生长的问题都去找她。
周爱英是大荔县冬枣产业发展战线的一名“老兵”。1998年7月,从西北林学院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县林业局红枣研究所(现更名“红枣产业发展中心”)。自此,她便把根深深扎在了黄河岸边。
“大荔冬枣产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持续开展合作,在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土壤健康管理等方面,不断强化科技助农水平,有力推动了这一富民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周爱英说。
20多年来,周爱英首创为冬枣搭建防雨棚技术,成功解决了栽植过程中冬枣遇雨裂果问题。同时,她推广温室大棚冬枣“高密栽培、两年挂果”技术,助力全县冬枣产业质效大幅提高。
多年来,她坚持深入冬枣主产乡镇,为枣农提供设施大棚冬枣标准化管理技术培训,每年在各乡镇培训60多场次,田间指导100多次,成为枣农增收致富的领路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冬枣妈妈”。
周爱英的团队有20人,由栽培、土壤、水肥等方面的专家组成。2021年10月,大荔县遭遇洪涝灾害,全县近5000亩冬枣受灾。周爱英和团队成员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开展冬枣灾后技术培训,指导枣农进行生产自救。“树不但救过来了,长得比往年还好,真是多亏了周老师。”朝邑镇六合村村民王伟说。
全程参与制定冬枣产业国家标准,参与的“红枣良种选育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获陕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了《ABT生根粉对冬枣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多篇论文,为全国设施冬枣栽植提供了技术借鉴……凭着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对冬枣产业发展的贡献,周爱英先后获得“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科技厅首席农艺师”“陕西红枣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如今,大荔冬枣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一张闪亮名片。全县拥有冬枣企业及合作社300余家,1000多个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目前,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总产量50万吨,年产值突破65亿元,大荔成了远近知名的“冬枣之乡”。
冬枣产业发展由弱变强,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枣农们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周爱英等众多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帮助更多枣农走上致富道路。”周爱英说,今后将围绕冬枣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冬枣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金蛋蛋”。□本报记者 郝佳伟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