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母婴室成为生育友好城市“标配”
“900公里高速没找到一个能用的(母婴室)”?笔者近日调查发现,目前仍普遍存在母婴室设置不足、母婴室内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母婴室被不合理使用、占用的情况亦频繁发生。(11月23日《法治日报》)
从早年间引发热议的“地铁哺乳照”到今年1月某地多名女子为哺乳妈妈“围人墙”,公共场所孩子喂养难题一直存在。带婴幼儿出行,却遍寻不到母婴室,或是好不容易找到却没法使用,此情此景想想都令人崩溃。笔者近日走访发现,一些地方的商场、地铁站、医院、饭店等公共场所仍普遍存在没有设置母婴室的问题。而设母婴室的地方,有的和卫生间混在一起,里面臭味扑鼻;有的被占用成杂物间,或被当吸烟室使用。要么压根没有,要么有也是摆设,母婴室之困已然成为育儿路上的“绊脚石”。
育儿是家事,也是国事。某种程度上,完善母婴室设置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刚需”。如今,随着二孩、三孩家庭增多,职场“背奶妈妈”群体壮大,加快优化育儿环境的紧迫性更加凸显。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80%以上。不难发现,近年随着政策规范不断完善以及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推进,各地公共场所的母婴室配备正逐渐完善起来。然而,无论是在覆盖率、使用率上,还是在人性化和实用性上,母婴室的配置都离公众期望还有一定距离。
母婴室配备完善,体现的不仅是对携婴群体的尊重和关爱,更是公共服务理念人性化的彰显,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让母婴室为有孩家庭撑起一方暖空、解除后顾之忧,既要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也要答好从“有”到“优”的考题。
先看从无到有。首先要打破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从文明的高度、发展的眼光看待加快建设母婴室的必要性。同时要增强行动力,压实主体责任,破解规划不足、执行走样等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母婴设施建设方案,既保证合理配置数量,又保障建设规范和质量。再看从有到优,建好更要用好。譬如,针对母婴室内设施不齐、空间不足、位置难找、忽视宝爸需求等问题,积极在服务改善上做加法,让硬软件设置更加科学;在合理使用母婴室方面,有关部门可以开展不定期抽检,以强化监督管理减少占用、乱用行为。
解育儿之忧,为未来护航。当前,鼓励生育、完善生育支持体系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而要让社会对生育更友好、对儿童更友好,不妨从筑牢带娃出行“后防线”、让母婴室成为环境友好“标配”开始。□张冬梅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900公里高速没找到一个能用的(母婴室)”?笔者近日调查发现,目前仍普遍存在母婴室设置不足、母婴室内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母婴室被不合理使用、占用的情况亦频繁发生。(11月23日《法治日报》)
从早年间引发热议的“地铁哺乳照”到今年1月某地多名女子为哺乳妈妈“围人墙”,公共场所孩子喂养难题一直存在。带婴幼儿出行,却遍寻不到母婴室,或是好不容易找到却没法使用,此情此景想想都令人崩溃。笔者近日走访发现,一些地方的商场、地铁站、医院、饭店等公共场所仍普遍存在没有设置母婴室的问题。而设母婴室的地方,有的和卫生间混在一起,里面臭味扑鼻;有的被占用成杂物间,或被当吸烟室使用。要么压根没有,要么有也是摆设,母婴室之困已然成为育儿路上的“绊脚石”。
育儿是家事,也是国事。某种程度上,完善母婴室设置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刚需”。如今,随着二孩、三孩家庭增多,职场“背奶妈妈”群体壮大,加快优化育儿环境的紧迫性更加凸显。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80%以上。不难发现,近年随着政策规范不断完善以及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推进,各地公共场所的母婴室配备正逐渐完善起来。然而,无论是在覆盖率、使用率上,还是在人性化和实用性上,母婴室的配置都离公众期望还有一定距离。
母婴室配备完善,体现的不仅是对携婴群体的尊重和关爱,更是公共服务理念人性化的彰显,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让母婴室为有孩家庭撑起一方暖空、解除后顾之忧,既要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也要答好从“有”到“优”的考题。
先看从无到有。首先要打破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从文明的高度、发展的眼光看待加快建设母婴室的必要性。同时要增强行动力,压实主体责任,破解规划不足、执行走样等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母婴设施建设方案,既保证合理配置数量,又保障建设规范和质量。再看从有到优,建好更要用好。譬如,针对母婴室内设施不齐、空间不足、位置难找、忽视宝爸需求等问题,积极在服务改善上做加法,让硬软件设置更加科学;在合理使用母婴室方面,有关部门可以开展不定期抽检,以强化监督管理减少占用、乱用行为。
解育儿之忧,为未来护航。当前,鼓励生育、完善生育支持体系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而要让社会对生育更友好、对儿童更友好,不妨从筑牢带娃出行“后防线”、让母婴室成为环境友好“标配”开始。□张冬梅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