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102期:第04版 视野

乱世风云忠烈勿幕

井勿幕史实和西安勿幕门由来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位于西安南城墙的勿幕门

勿幕门民间又称小南门,位于西安南城墙含光门与朱雀门之间,是民国时期开辟的城门。勿幕门为单门洞,门内为四府街。上年纪的西安人大多能说出,“勿幕门”是国民政府为纪念革命英烈井勿幕而命名的。这位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的翩翩少年,年仅三十岁便以身殉国。“四府街”曾在民国期间更名为“井上将街”,门街共通,以垂永久。

时光如梭,转瞬百年。适逢井勿幕(1888年2月12日至1918年11月21日)诞辰一百三十周年、逝世一百周年,揭开这一沉寂往事,回望大革命年代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赤胆忠诚、为国捐躯的传奇人生轨迹,是为纪念。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影像中的井勿幕,英气逼人,略带几分羞涩。其遗世不多的书法作品,也都笔墨老道,潇洒雄浑,让人且羡且叹。一个多世纪前,这位十五岁投身革命的少年,置身于那个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国度,虽雄才大略,却宏图未展。在其逝世百年后,正如他所愿——他的乡梓、家国尽换天地和人间。

17岁追随孙中山露锋芒

井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源自炎帝,望出扶风”。井勿幕1888年(光绪十四年)出身于陕西蒲城广阳井家原村的一个没落望族。少年勿幕文字书法,若出天成,任侠好剑,精拳术射击,为寻求救国真理冒险东渡扶桑,成为日本当时最早的陕籍自费留学生。国难家愁是对少年勿幕的人生考验,入川出洋又令他来到明治维新以后民主思想更为活跃的日本,开启了他投身民主革命之路。十七岁面见并追随孙中山先生,当年首批加入中国同盟会,习制炸弹,并担任文字宣传工作,被孙中山呼为“后起之英”,黄克强(黄兴)引为“指臂之柱”。

清末列强瓜分中国,秦地秦民之困苦已极,井勿幕每言及之,奋然曰:“大丈夫生当斯世,宜效死于疆场,为民族存正气。为祖先留生气,为民族续命脉。安肯伈伈伣伣,忍辱事仇,俯首异族统治之下哉。”井勿幕在东京作《舞剑》词,抒发自己投身民主革命的决心:“英雄不学时势装,匹马单刀论短长。拔剑斩蛟比沧海,看他寇盗与侯王。”

1905年末,井勿幕主动请缨回陕西组织同盟会基层组织。见孙中山稍有疑虑,他慷慨陈词:“我虽年少,但我胞兄井岳秀在陕西结识各界人士颇多,有他协助,定不负先生重讬。”当时孙中山急欲打开西北革命局面,被其坚定态度所打动,遂委任井勿幕为中国同盟会陕西支部长。井勿幕携带孙中山亲笔信回陕开辟工作。回陕后,十八岁的井勿幕遂发展年长九岁的胞兄井岳秀加入同盟会,并在胞兄协助下奔走于渭北,宣传孙中山的救国主张和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秘密活动数月间,发展了同盟会员李仲特、焦子静等三十余人,经他介绍入会的大多成为同盟会在陕的中坚骨干。

1906年井勿幕二次赴日,在东京上野日比谷公园参与彻夜商谈同盟会陕西分会成立事项。是年秋,在井勿幕主持下,中国同盟会陕西分会在东京成立。同年九月,井勿幕与赴日考察、准备创办《神州日报》的陕西同乡于右任会面,二人一见如故。于右任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井勿幕等奔走联络,为《神州日报》筹集到三万多元股金,于右任返沪办报。井、于革命友谊自此缔结。另据《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在一九三四年《回乡记》一文中回忆称:“留日同学勿幕,亲如兄弟,他是辛亥革命的陕西领袖。”由此可见,青年井勿幕在当时陕籍留日革命学生中已有很高威望,青年统帅才干初露锋芒。

“南呼北应”成同盟会共识

1908年井勿幕再次从日本回陕后,奔走三秦大地,足迹遍布黄河两岸、长江南北,筹划秦晋川鲁豫五省联盟,参与组织策划了安庆、镇南关和河口起义等。这些起义终因革命党人势单力薄而以失败告终。他几经磨难反思:“革命不联合军事力量,单靠鼓吹宣传,终无成功之理。”井勿幕还痛感:“东南同志多年举事不成,非谋划不周,以东南地势交通便利,易于败露,欲改变方针,从西北着手。”因此起事战略大计必须调整。于是提出“南呼北应”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继而得到孙中山认可,成为同盟会共识,随着革命形势发展不断完善,演变成“南呼北应、中路突破”,奠定了辛亥革命思想战略胜利之基。当时井勿幕未及弱冠,因“相貌俊秀,英爽逼人,颇娴军略,有周郎外号。”

1908年,井勿幕在《夏声》上以“侠魔”为笔名发表的《二十世纪之新思潮》和《兴办西北实业要论》两篇文章,从政治革命和经济建国两方面,全面地诠释了自己的民主革命纲领,呼吁社会公平,追求自由、平等,这也是井勿幕民主革命思想的精髓。

在《二十世纪之新思潮》一文中,井勿幕认为必须解放思想,吸纳先进思潮,“作吾人思想之标帜”。他疾呼:“专制制度之思想,早已一落千丈,过去之时代也,即自由制度亦成晚照斜阳,行将就没;而黑云蔽空,冲滔天之大浪而来者,即此社会主义之新思潮也。”他强调:不能照搬外国模式,而应采用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与人类阶级问题”一节中,井勿幕首先申明:“共和国以自由为天赋人权,故爱自由若生命,然不平等,则无自由,贵族者平等之敌也。”他首次提出了以倡行“平民主义”,通过消灭“贵族”,逐步达到最终消灭阶级目标的设想。

在《兴办西北实业要论》一文中,井勿幕主张实行社会经济主义、共同产业生活主义,以振兴民族实业。他认为:必须摒弃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建立股份制、工场制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一大批现代企业家,以此为“振兴实业之第一关键”。他提出:必须改革现行币制,建立以纸币流通为主的现代银行体系,以此为“兴办实业上应先设施之方针”。他深知:经济建国目标的实现,“不能望其即行”,有赖于一个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新政权产生,丧权辱国、欺压民众的清政府,断无此资格,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体,取得政治革命的胜利,经济建国纲领才有可能付诸实施。

响应武昌起义促建民国

两篇雄文发表在十月革命爆发之前九年、在封建主义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当时,能有这样一位弱冠之年的青年,高瞻远瞩,呼吁民主共和,倡办民族实业,描绘出一幅令人神往的壮丽画卷,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井勿幕在坚定民主革命路线同时,以更为坚韧的毅力、更为灵活的策略,开始统一陕西同盟会人的思想。同盟会政纲中“平均地权”就不被一些人接受;他提出的联合哥老会和刀客等会党,建立最广泛反清统一战线,最初也因分歧较大未获通过。井勿幕并未强推其主张,而是巧妙提出“土地国有”,化解了“平均地权”这一关键难题。另外,在联合会党工作中,他积极与“幕亲会”首领建立私交,并把会党组织形式应用于同盟会,吸纳会党成员,逐渐消除同盟会员对会党的偏见。在联合当时势力影响最大的哥老会共同反清,联合会党,运动新军的同时,一直致力于组建一支完全由同盟会掌握的民军,在渭北建立一个革命根据地,组织培养军事骨干,秘密制作武器炸弹,驯养战马,“近结新军中哥老会党,远交渭北刀客以期举事。”

1910年7月9日,井勿幕在西安大雁塔召开同盟会人一次重要会议,到会者三十六人,歃血为盟,共图大举。翌年春,他们又复盟于大雁塔,实现了同盟会、哥老会和新军三方面力量的大联合。

虽已家道中落,家产所剩无几,井勿幕、井岳秀弟兄二人仍以私产“公正和”纸店为同盟会活动据点,捐输家产作为革命活动经费,出资甚巨,无所顾惜。1911年,时年二十三岁的井勿幕遣张奚若赴日换购军火,买军火的款项由井氏兄弟筹措。据张奚若回忆:“井勿幕把家中的字画挑出两箱,我记得其中有王石谷、郑板桥的画,刘石庵的字等珍品。”

同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打响首义第一枪。10月22日,陕西革命党率先响应武昌首义,井勿幕率领民军浴血奋战,击退清军东西两路疯狂反扑,牵制了数万北洋军主力,有力支持了晋、豫、甘等省的起义,极大减轻了革命军在武昌前线的压力。陕西光复有力推动了北方革命风起,促进了南北议和、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共和即建,倡议裁军,井勿幕等“以书生而执兵权”者,被迫“解兵辞权”。其后继续投身“讨袁护国”和“反段护法”斗争。1918年10月,井勿幕就任靖国军总指挥。革命危急的重要关头,他总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化险为夷,赢得了三秦将士的信赖和拥护,因此成为陕西辛亥革命公认的领袖。

遭奸人谋害兄为其复仇

1918年11月21日,井勿幕由凤翔还攻兴平,正在筹划之际,降人李栋才假造郭坚司令之函,邀往南仁村议事,井勿幕简从而往,误坠奸谋惨遭杀害。时任陕西督军于右任致电参众两院、军政府,报告井勿幕被害,痛呼:“天呼何心,坏我长城!”陕西革命党人衔恨痛悼,纪念不衰。

1919年中秋,井岳秀在榆林镇蜀手刃凶手李栋才以祭胞弟,他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叹道:“仇虽复,而幕弟常此终古,伤哉,痛哉。”直奉再战,井岳秀被孙中山先生任命为中央直辖陕西讨贼军临时总指挥。日军发动侵华,井岳秀亲电蒋介石主动请缨抵抗日寇。

抗战临近胜利之时,国民政府明令对井勿幕先生立传、褒扬,追赠井勿幕陆军上将军衔。1945年,井勿幕殉国二十七周年,陕西各界举行隆重公祭、公葬典礼,井勿幕灵柩由蒲城迁葬西安南郊少陵原清凉山,墓碑题款由蒋中正题书。陕西省政府为“缅怀丰伟之功,弥切景仰之忱”,命名西安“小南门”为“井上将门”,并改“四府街”和“琉璃庙街”为“井上将街”。一年之后,西安市政府又将“井上将门”更名为“勿幕门”。

朗朗乾坤,天理昭然。这位以“同盟始、靖国终”的时代精英,不应湮没在历史风云。以平生之实践力行“报效国家,忠于人民”,是对井勿幕一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孙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