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565期:第02版 综合

他是林业工作者,他热爱大熊猫,他用绘画作品不断传播保护秦岭、保护大熊猫、保护生态的理念——

宋锦文的“熊猫情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一个多月前,在陕西吴堡县手工空心挂面《舌尖上的中国》拍摄地,宋锦文体验了磨面、和面、醒面、搓条、上面后,将自己精心创作的《一把挂面》系列作品赠送并授权给吴堡手工空心挂面产业发展方面使用,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效益”。

说起宋锦文,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陕西省宁西林业局的一名林业工作者,在画大熊猫方面小有造诣。这些年来,他在工作和艺术创作追求道路上“两不误、两促进”,创作的大熊猫艺术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书画大赛中获奖,也让更多人爱上秦岭,爱上大熊猫。

热爱是最大的动力

黑白相间的皮毛、圆滚肥硕的身材、炯炯有神的眼睛、憨态可掬的萌态……大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深受人们喜爱,同样,宋锦文对大熊猫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热爱。

1971年出生的宋锦文,自幼随同身为林业职工的父母生活在秦岭林区,长大后又长期生活在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国农民画之乡”鄠邑区。从小深受秦岭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他酷爱绘画、热爱自然、崇尚自然。

初中毕业后,宋锦文跟着宁西林业局木材加工厂里的师傅学习画画,不断提升绘画技术。

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手持金牌奔跑的吉祥物国宝大熊猫“盼盼”形象几乎天天出现在媒体上。

宋锦文从报纸上看到了吉祥物“盼盼”,国宝大熊猫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他将熊猫从报纸上剪下来,利用在木材加工厂实习的机会,为厂里生产的小方凳画上大熊猫,一经售出便受到了大家的喜欢。

参加工作后,宋锦文画画的时间变少,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出了不少大熊猫画作品。

直到2018年1月22日,一次偶然的机会,宋锦文创作的大熊猫画作被杨陵书画艺术中心发表,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作品一经推出,网上阅读量和关注度一月内达到上万条。他的大熊猫画受到了来自各界人士的喜爱、收藏,不少人都来求画。

这给了宋锦文很大的激励,凭借着对大熊猫和绘画的热爱,他下定决心要将大熊猫画好,并思考如何将我国传统文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绘画中。

创作独具风格作品

在宋锦文的办公室里,除了一幅挂在墙上的《宁静致远》画作外,其他的画全都是反扣着靠放在墙边。

“上班的时候没见过他画画,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画了这么多。”同事贺秦平说。

2018年1月22日至今,宋锦文逐渐减少社交,除了出差、公益活动等特殊情况外,他每天坚持凌晨5时前起床,利用上班前的两个小时练习画大熊猫,目前已经画了1300多幅。

宋锦文多次到汉中佛坪、秦岭四宝科学公园、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观察大熊猫,用手机记录大熊猫的姿态、生活习性,回来后反复观看研究,在网上查阅大熊猫的资料,学习我国知名画家创作的大熊猫画作品。

“我的手机里大熊猫的照片视占了多半的储存空间。”宋锦文说。

画作《福》是宋锦文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最受同事和朋友喜欢的作品,在2022年7月全国第十届“中国梦想杯”书画诗词大赛中获得金奖。作品《福》由广种福田和大熊猫、竹子组成,虽然看起来只有简单几笔,但创作时,宋锦文可谓是倾注大量心血。

“当时想着怎么将我国书法艺术和大熊猫形象结合起来。”宋锦文说,从构思再到画成前后用了一年多时间,画了300多幅才满意,这幅作品从远处看就像是一个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及美好祝愿。

“他的大熊猫系列画作简洁明快、纯朴古拙、诗画交融,寥寥数笔大熊猫的生动形象跃然墨端,给人以温情,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贺秦平说。

推动保护理念传播

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一名秦岭卫士,这些年来,宋锦文通过画大熊猫、送作品,不断传播关心大熊猫、保护秦岭、保护生态的理念。

宋锦文经常自费把创作的大熊猫画送给同事朋友、乡镇街道、企业等,通过送画向他们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当谈及送画的花费时,宋锦文说:“画的原材料、装裱费、邮费,最多的时候在5个月时间里花了近3个月工资,但我并不后悔,觉得很值得。”

今年年初,宋锦文来到西安唐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开展公益活动,宣讲秦岭大熊猫文化,并为企业赠送代表作品《福》,同时展示10米长卷《秦岭大熊猫》,展现了秦岭大熊猫文化的魅力。

在今年3月陕西省宁西林业局开展第十届“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宣传活动中,宋锦文和同事们走进乡镇、校园、社区等,通过大熊猫画、大熊猫文创产品等提升群众的秦岭生态保护意识,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

这些年,宋锦文送出了130多幅作品,他在送画的同时还将吴堡空心挂面进行赠送,进一步传播保护秦岭、保护大熊猫、保护生态的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

如今,宋锦文还在提高绘画技艺,向一些知名画家学习,在奔走各地传播大熊猫画的同时,研究如何画出独具特色的秦岭大熊猫作品,推动秦岭大熊猫保护和秦岭大熊猫文化繁荣。

本报记者  李旭东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