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568期:第04版 创造

炭火盆边的故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胡旭

那年月在矿区上小学,只学算术、语文两门课,所学内容简单,课后作业也少,一天到晚光玩儿了。

尤其天冷的时候穿得厚,不怕磕碰,除了打沙包、跳方格、滚铁环、摔三角板,我们还玩“骑驴”“斗鸡”“攻城”等角力游戏。寒假期间,白天大人都去上班了,小孩子没人管,楼前房后的空地上,孩童们在玩耍,整个矿山简直成了小孩子们的乐园。

夜晚没有电视看,绝大多数小朋友家里甚至连个收音机也没有。女孩儿好说,待在家里,约几个小朋友不是看小人书,就是拿根线绳子翻绞绞,要不就跟姐姐学织手套、钩花边,拿出几个羊嘎啦玩丢子儿;我们小男孩不玩这些,觉得黑夜漫长难熬,实在难受得憋不住,就溜出门玩去了。

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得多,屋外寒风刺骨,天寒地冻。可我们没有感觉,还兴冲冲地在冬夜里玩起了捉迷藏。冻得实在受不了,就找来个破脸盆,甚至拿人家放在外面的尿盆,在底部用大铁钉弄些洞,在沿上攀根铁丝,做成手提火盆,然后四处收集废纸和干树枝放进去点燃,看火苗蹿上来放上煤块,单手提起在空中抡起来,很快借助风力就将煤引着。

看火盆里的煤块烧红了,我们就找一个背风处支起,围着火盆瞎聊。望着红彤彤的炭火,想烤东西吃,然后决定每人轮流悄悄潜回家里,像做贼似的拿两个红苕或土豆来烤,边吃边聊,把一个个小脸弄得跟花猫似的。直到听到大人三番五次呼唤,才极不情愿地熄火,各回各家。

围着这一盆炭火,吃着香甜的红苕和沙面的土豆,我不仅听说了天南海北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还听说了王老师的爸爸是个老红军,二狗和豆包她爸参加过抗美援朝……当听说子校高年级的张老师是复旦大学毕业的,陈老师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杨老师在校还是陕师大学生会主席……我惊讶不已,矿上怎么会聚集这么多各色各样的人物,直到长大后才明白是咋回事。

当小朋友听我说,我爸小时候在陕北见过毛主席,一个个羡慕得不得了。

有一次,一个爸妈是大学毕业的小朋友也从家里溜出来入伙。他说他之前的学校学生都穿统一的校服,暑假还去夏令营,学生用功学习,通过考试能上大学。我觉得很新鲜,想入非非,向往什么时候子校也能让我们统一穿校服,渴望自己也能考上大学,到城里去读书,将来当个工程师。

围着炭火盆,增长了我的见识,扩大了我的想象,使我的思想丰富而浪漫,产生许多幻想。

四五十年过去了,一想起那火盆我就兴奋,那时候真幸福啊!(单位:崔家沟监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