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570期:第04版 憩心亭

家有三百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霍竹山

我的家乡在陕北靖边,南部是白于山区,北面是毛乌素沙漠,秦直道与明长城交会于此。陕北有“文出两川,武出三边”之说。“三边”是昔日的靖边、安边、定边三个县。文朋好友跟我提及靖边,会说到匈奴故都统万城,会说到塞上丹霞龙洲堡,也会说到绥靖边疆。我不敢夸靖边有多美,却可以跟他们说,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我的家乡靖边,那应该是“从南到北,山川滩涧,清水满库,绿阴匝地”;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靖边,那应该是“绿树成阴”;而要是用一个字来概括靖边,那无疑就是“绿”了!

在家乡靖边,随处可以看到一棵棵占地足有半道院的古柳,中间早成了空壳,几个孩子可以坐在里边玩游戏,旁边还可以卧一条避阴凉的狗。冬天你会以为这些树已经枯死,毫无生息地举着一头沉重的椽子,可是一到春风吹过的时候,它们就成为最早报春的使者,在倒春寒光顾的塞上,万物还将醒未醒,只有这一棵棵柳树“已见繁枝嫩眼黄”了。孩子们折一根柳条,拧成小小的柳笛,吹出春天最朴素的声音,也吹出童年快乐的乐曲。柳椽,曾是家乡北部滩地多少辈人盖房的主要材料。一树的毛头柳条,三五年间就长成胳膊粗的柳椽了。一棵大柳树可结几十根柳椽,足以建成一间像样的房屋。而还没长成椽子的柳杆,或成了锄头、铁锨、耙子等农具的把儿,或成了鸡舍、羊圈、牛棚等家畜家禽们的栅栏。在柳枝升起的炊烟里,村庄的温暖也尽在其中……

植树是家乡靖边的传统。据《靖边县志》载,清光绪年间进士丁锡奎,在其靖边知县的任上,面对风沙肆虐的自然灾害,亲笔书写《劝民植树俚语》张贴:“你看那肥美土地,发旺时节,万树浓阴处处接,一片绿云世界,行人阴息,百鸟鸣和,山光掩映,日影婆娑,真可爱,真可乐。”丁锡奎鼓励农人植树造林,立约章农户年植树成活二百株以上者受奖,并大力保护林木,下令“谁剥树的皮,我剥谁的皮”——不惜留下“丁剥皮”的笑名。20世纪40年代初,靖边县委书记惠中权在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中,因地制宜,宣传“家有三百柳,吃穿不发愁”,接着他又提出“多种一棵树,多养一只羊,多拾一斤粪,多打一升粮”,综合发展靖边林业、牧业、农业。

家乡靖边的植树人物也十分了得。

牛玉琴是首屈一指的“植树英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牛玉琴的奖杯奖章足足可以拉上一牛车。多少年来,牛玉琴一家人省吃俭用,有时一颗鸡蛋也舍不得吃,一颗鸡蛋能换两棵杨树苗,等于一颗鸡蛋能撑起一片绿阴,等于一颗鸡蛋能换来一片欢快的鸟鸣。当毛乌素沙漠变绿了以后,走在鸟语花香之中,比吃山珍海味还要舒心。她的事迹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及诗歌广为传颂。

郭成旺被称作“绿色卫士”:已近百岁高龄,默默无闻,只知奉献,从不计较个人荣誉。近40年来,他吃在沙漠,住在沙漠,用超常的毅力,绿化荒沙四万五千亩。老伴去世后,郭成旺开始了与树为伴的生活。他从此住在沙漠深处,一年四季忙着林草种植和管护。郭成旺有一个心愿始终未了,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年,他大着胆子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中共预备党员。2011年“七一”前夕,90岁的郭成旺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郭成旺在他那泥圪坨治林区插起一面党旗,说:“看到这面党旗,我心里就亮堂!”郭成旺百岁那年,他早早就跟儿孙们说,不要操办寿宴,他想好了,要再进毛乌素沙漠植树。就在那年春天,郭成旺带着全家人,种下100棵云杉作为永远的纪念。

殷玉珍被誉为“治沙女王”:曾荣获中华环境奖、全国“三八”绿色奖章、国际水环境一等奖等多项重量级治沙奖项。从家乡靖边嫁到内蒙古乌审旗萨拉乌苏后,她将靖边植树的传统也带到了一个叫井背塘的沙地。用家里最值钱的一只羊换来600棵杨树苗,开始了她在井背塘的绿色工程。600棵树苗只成活了不到10棵,其他的像凭空飞走了似的,连一点痕迹都没留下。不服输的殷玉珍,要跟风沙讨回这笔账,她要在井背塘打响一场旷日持久的人沙战斗。也是近半个世纪,殷玉珍绿化治理了7万亩井背塘沙地,实现了她“在毛乌素沙漠里‘活下来’、让毛乌素沙漠‘绿起来’、叫乡亲们‘富起来’”的三个朴实而美好的愿望。

多少似牛玉琴、郭成旺、殷玉珍一样的植树人,将植树当作自己一生的责任,在塞上靖边广袤的大地上,为了植树辛勤地活着,流下无数的汗水。家有三百柳,也成为父老乡亲生活的向往。一棵柳树,一片绿色,如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流,在长城脚下汇成一个绿色的大湖——这就是靖边!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