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573期:第04版 读书

探索通往健康成才的路径

——读安黎纪实文学《那些家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阅读作家安黎先生的纪实文学《那些家长》,我的心情很不平静,仿佛宁静的海面卷起一场风暴,飞沙走石,震撼魂魄。内心又好似一张阴晴表,时而阴云密布,时而云开日出,阴霾尽散。

书中展现了十四个家庭鲜活的人物图像。因缺失教育和关爱而过早凋谢的花朵;因极端霸道、冷漠监管的家庭模式而误入歧途的少年,无不让人扼腕叹息。而情窦初开、绽放青春的身影,因得到了恰如其分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最终成龙成凤的年轻生命,又怎能不让人由衷赞美与钦佩呢?天下父母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金榜题名,长大成才?为了儿女成才,家长们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

然而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工出细活。教育培养子女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深奥的艺术,绝不能一蹴而就。安黎先生在这本二十多万字的书里,用极其温暖殷切、中肯感人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引出培养教育孩子的课题。

安黎先生先后走访多个省市的上百个不同类型的家庭,采集到形形色色的案例样本,从中提炼出这十四个花样年华,他们或步入阳光大道,或深陷泥沼不能自拔……大量事例的一一呈现,人物细节的细微刻画,高潮渐进的入情入理,让我们认识了那个在父母正确的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文科状元王昭若,其为人是那样低调谦逊,综合素质是那样强劲有力,超乎常人。这种家庭教育模式令人忍不住为孩子的父母送去一片喝彩声。

同时,也认识了那个战战兢兢、畏首畏尾的女生林月丹,母亲包揽、垄断了她的一切,直到她考入大学也没有自己支配的空间,而最终因深陷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压力,选择跳楼轻生来求得解脱的可怜女孩。还有为了引起父母重视而做出令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的事情,甚至参与了三起拦路抢劫的那个最不缺钱的企业家的儿子虎子。当他戴上冰冷手铐的时候,其父母百思不得其解,是他们自己让儿子在极度缺少爱与关怀的漫长过程中,以违法行径作为父母对自己漠视的抗议。这些事例,无不叫人心如针扎,心情沉重……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培养孩子的第一老师。不是所有的栽培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不是所有的航道都能通向铺满红地毯的成功殿堂;不是所有的宠爱都能让弱小的生命,如鲜花一样争奇斗艳,灿烂绽放。如果培养教育孩子的方向出现偏差,越是对孩子层层加码,就距离我们的期望目标越来越遥远。

安黎先生用十四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将深陷困惑迷惘,专横跋扈,一贯霸道,百般溺爱的父母样貌描绘得入木三分。这些事例给予家长有益的警示和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没有不合格的子女,只有爱护与教育方式不得当的家长。这就是这部纪实文学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它阐释的精神实质所在。

安黎先生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采访,用他闪烁智慧光芒的文字,用他的真实体验与亲身实践,为众多家长解析了父母在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时所遭遇的瓶颈,碰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并有的放矢地为天下家长开具出病例诊断书,探索出我们需要学习的现代家庭教育新模式。他用极大的善意对天下家长们提出了九点建议,叫人心怀感激。

这九点建议是:一、家长教育孩子,先要读懂自己的孩子,并理解孩子间的差异性,对差异性从心理上予以承认和接受;二、要把孩子当作独立个体,而不是当作你可以任意摆布的私人专属品;三、要允许孩子调皮、好动甚至犯错,包容孩子的缺点;四、要学会倾听,搞清楚孩子之所想所求;五、要学会向孩子认错和道歉,不要摆出一贯正确的姿态;六、要给予孩子应有的自由,不要在他们的脖子上拴绳索;七、切忌用否定性的语言评价孩子,更不能当着外人的面数落孩子;八、家长哪怕再难,理由再充分,都要多陪伴孩子;九、父母不要唯分数论,以分数的高低来评判孩子的优劣。

安黎先生的九点建议,就是九个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良方。围绕作者在《那些家长》中对真实案例的解剖分析,以及作者从客观生活出发提出的具有宏观性、长远性、操作性很强的建议,读者都会在略带阵痛的事例中洗涤灵魂;在真知灼见中,感悟作家的教育情怀。

未来,在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漫长而光荣的征途上,我们将沿着家庭教育的崭新模式,做好孩子的第一领航人,让自己成为孩子的一道光、一抹绿、一个路标、一座灯塔,借鉴书中教育孩子健康成才的正确路径,循序渐进,桃李争妍。让光阴不曾虚度,让生命不曾辜负,让希冀灼灼其华。□叶柏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