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者拥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数字经济下“新职人”如何“破壁出圈”
“只需要一个摄影师就好,文案、剪辑、发布都自己来。”接触短视频直播以来,来自河北廊坊的90后房产主播经纪人王影已在网上发布了486个短视频,带“老铁们”云看房、云选房。
当“经济”二字前加上“数字”的前缀,就业机会、就业群体甚至就业生态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首次标注了数字职业(标注为“S”),共有97个,例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等。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近期发布的《短视频直播生态催生新职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报告》显示,“一块屏幕”背后发生了诸多变化:中青年成短视频直播生态新职业的主力军。其中,18-24岁占29%,25-34岁占26%,35-44岁占25%。18-34岁占比达到5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的1639个职业中,短视频平台快手覆盖八成以上的数字职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在数字经济的大潮下,被称为“新职人”的新职业从业者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无边的网络,他们将获得怎样的发展空间?
“小屏”带出五花八门新职业
“网络越来越发达,客户想了解的也越来越多。”王影介绍,她选择加入快手的线上探房队伍的原因是,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她看来,与传统房地产经纪人相比,线上用户群更广。因此,房产主播经纪人需要了解更多的市场行情、相似楼盘特点等信息,通过小视频或直播向客户推送,客户达成看房意向后,再从线上转向线下继续服务。
王影粗略算了算,拍摄探房视频之前,她一个月能与二三十组客户建立联系,如今,这个数字翻了近十倍。随着客户成倍地增加,王影的团队也越来越庞大,除出镜讲解的房产主播经纪人外,摄影师、线下选房师等也成了探房团队的标配。
北京退休职工吴姐也在从事与“探”相关的工作。吴姐常在饭点前半小时按下录制按钮,到北京大街小巷的美食店尝鲜。
从第一次拿起手机拍探店视频,到自信地给网络另一端的同龄人推荐特色小店,吴姐只花了不到半年时间。
在吴姐的短视频中,她总是在饭点前进入北京的餐饮连锁店或特色小餐馆,用稍慢的语速介绍菜品和打折信息,并且根据不同年龄段用户的需求,推荐相应的菜品或小食。
“我原本以为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也不像年轻人那么能说会道,对直播成绩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吴姐说,直到看到视频评论区有用户留言“催更”,身边还有朋友上门想搭伙儿直播,她才意识到,这份职业也能带来成就感。
以探店达人的身份再就业后,吴姐直播时拿过单场超8万元的成交额,也冲上过快手直播榜前20名,今年9月,她的直播成交额超过了20万元。
在短视频平台上,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董科奇,把服务就业的工作延伸到了线上。
董科奇介绍,蓝领找工作常常是“老乡带老乡”,但“老乡干得满意,不一定自己就满意”。老乡介绍工作不对口、不精准,是困扰蓝领求职者的问题。
2019年,董科奇看到有人通过直播的形式与求职者沟通,发现一对一讲解、即时互动的形式特别精准,就此萌生了直播带岗的想法。
2021年,他在快手上开始了第一场直播。董科奇单枪匹马,坐在办公室里开始了吆喝。这个直播间没有精致的场景、没有美颜的滤镜,凭的实力是尽可能全面的招工信息。
直播前,他的账号只有200多个粉丝,且多是亲朋好友。两个小时后,他涨了2000多个粉丝。
如今,“董科长”的团队已经为158家企业直播招工18820次,发布短视频4.25万条,累计观看人次超5.4亿,通过直播带岗的形式为企业招收员工3万多人,劳务工资创收21.39亿元人民币。
相比收入更看重自身价值实现
随着新职业不断涌现,不少“新职人”开始思考更长远的未来。实际上,大多数“新职人”是把新平台当作人生价值实现的试金石。
《短视频直播生态催生新职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报告》显示,从事短视频直播的用户对新职业价值的认知上,排在首位的是“实现个人价值”,接下来才是“获得可观收入”。
95后“好运”从事网络主播职业已有3年,播过的商品涉及美妆、护肤等品类。她认为,不同品类的直播对应的时薪水平不一样,而主播很难“跨界”。她刚入行时主要针对美妆、护肤类产品进行直播,现在希望“跨”向时薪更高的本地生活类产品,但不太容易被品牌方录用。
“主播这一行比较‘耗人’。”“好运”解释,作为一个成熟的主播,需要随身备着喉片,偶尔还要到医院做雾化。此外,在4-5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内,需要连续不断地讲解,“你不能只是在讲话,还需要代入情绪”。
家庭主妇魏欣在董科奇的影响下干了两年多直播带岗主播。每到春节后的招聘旺季,她能帮助百余位应聘者找到工作。通过这份工作,她不仅能赚到企业的佣金,有了一份可观的收入,也从中切实感受到了自身价值的实现,“原来借助互联网我真的能帮到有需要的人”。
魏欣认为,做网络主播需要“坚持”“有耐心”。她和很多人一样参加了“职业经纪人培训班”,但真的注册账号、拍摄作品并坚持直播超过两年的,她算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当时跟我们一起参加培训的有几千人,但目前我们这个团队留下的只有100多人”。
魏欣希望平台能够给予她们更成熟的方法论指导与相应的流量扶持,“我们起初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她表示,关于视频拍摄剪辑的技术、直播带岗的流程、主播的专业话术等方面,都还有优化的空间。此外,平台如果能对带岗内容有更多流量倾斜,他们也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为“新职人”打开更多成长空间
直播行业正受到求职者青睐。曙光一线公会负责人王曙光表示,在2023年应聘的新人主播中,有超过200位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与往年相比,比例有明显提升。谈及应聘理由,“上限高”“能锻炼自己”占了大多数。而大学生“学习能力快”“网感强”的特点,也让公会对这批“高学历苗子”的前景充满期待。
“政府、平台、个人三方联动,让短视频直播创作者所从事的新职业大有可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原党委书记陈李翔认为。
近年来,人社部通过加大新职业培训和人才评价的工作力度、探索将更多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等举措,为新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土壤;直播平台为更多的普通人,特别是青年提供了新职业学习和就业的新机会、新场景;越来越多的青年也在积极拥抱新职业,把数字技术与数字化工作和个人职业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就业形态。短视频直播行业吸纳大量就业,形成专业化、职业化的新职业生态。
随着短视频直播生态与产业深入融合,更多新业态和新职业不断成长。“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与实体经济相融合,赋能传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增强数字时代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陈李翔说。(尹希宁 刘胤衡 黄冲)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