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老腔的前世今生
在西岳华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村子里世世代代相传皮影戏。皮影戏在陕西一带并不少见,但双泉村的这个戏班子却会一种叫作老腔的独特唱法。据说,早在西汉时期,这里是一个军事粮仓的所在地,漕运直通当时的都城长安,带头船工为了加快运输效率统一大家划桨动作,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这便是老腔的由来。华阴老腔是流传在中国千百年来土生土长的摇滚,而这种“土得掉渣”的民间艺术,却蕴藏着太多不可思议的历史故事。
作为一门艺术,老腔皮影一贯是家族传承,而且是传男不传女。华阴老腔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发展而成,演出内容丰富多彩,伴奏音乐不用唢呐,以鼓、板、锣为主要乐器,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领唱众人帮合的拖腔唱法,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老腔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本身代表的陕西民间淳朴的风格特色,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浮夸的作词,没有复杂的唱腔,有的只是当地人民的热情与淳朴。老艺人们都是地道的农民,在不演出的时候就会下地干农活,也常常会在田间地头放开了嗓子吼上几句过瘾的老腔,表达着他们的心声与情感,展示着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也为当地增添了许许多多的艺术感。
华阴老腔最具有代表性人物之一张喜民,200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在老腔艺术的传承、发展、创新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回忆起当年学唱老腔的往事说:“当时家里条件不好,想多学门技艺,多个糊口的营生。老腔又是家传的,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啥叫传承,只是到了农闲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唱,到了我这一代已经是第10代了。”据他介绍,最初华阴老腔是皮影戏“只闻其声”的幕后唱腔,而原老腔保护中心主任党安华认为华阴老腔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可以探索将其从皮影戏中衍生出来,走到台前进行展演。经过一次次尝试,华阴老腔终于在2003年渭南市抗洪救灾文艺汇演期间一鸣惊人。在这场展演中,党安华排演的老腔新剧《古韵乡趣》取得广泛好评,并被报送参加陕西省文艺汇演,一口气拿下了7个一等奖。而华阴老腔真正受到全国关注,是跟话剧《白鹿原》的合作。2005年,陈忠实把华阴老腔推荐给话剧《白鹿原》的导演林兆华。2006年,《白鹿原》开演,《将令一声震山川》《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等12段老腔唱段随着话剧《白鹿原》的火爆成了经典。自此,华阴老腔开始频繁登上央视舞台。
华阴老腔在国内走红后,又逐渐走向国外。从2009年开始,张喜民与老腔艺人们先后应邀前往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演出,广受好评。
“八百里秦川,千万里江山。乡情唱不尽,故事说不完。扯开了嗓子,华阴老腔要一声喊。伙计,抄家伙。”2016年除夕夜央视春晚舞台上,张喜民怀抱月琴一声吼,随即手持板胡、二胡,还有独特的“打击乐器”长板凳声音与浑厚的几位老艺人们铿锵有力“哎!”声应和,华阴老腔联袂谭维维亮相春晚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刚直高亢、粗犷洒脱,那种震慑人心的吼唱让人热血沸腾,惊艳了全国人民。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土气”的华阴老腔与“时尚”的现代摇滚相结合,完美实现了民族戏曲音乐和现代摇滚乐相融合的创举,引领了新时代的音乐潮流。华阴老腔始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这一民族戏曲推向主流音乐圈,也为华阴老腔的传承和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子,使古老的华阴老腔焕发出了新生机,展示出了新风貌。□安秀莹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在西岳华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村子里世世代代相传皮影戏。皮影戏在陕西一带并不少见,但双泉村的这个戏班子却会一种叫作老腔的独特唱法。据说,早在西汉时期,这里是一个军事粮仓的所在地,漕运直通当时的都城长安,带头船工为了加快运输效率统一大家划桨动作,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这便是老腔的由来。华阴老腔是流传在中国千百年来土生土长的摇滚,而这种“土得掉渣”的民间艺术,却蕴藏着太多不可思议的历史故事。
作为一门艺术,老腔皮影一贯是家族传承,而且是传男不传女。华阴老腔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发展而成,演出内容丰富多彩,伴奏音乐不用唢呐,以鼓、板、锣为主要乐器,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领唱众人帮合的拖腔唱法,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老腔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本身代表的陕西民间淳朴的风格特色,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浮夸的作词,没有复杂的唱腔,有的只是当地人民的热情与淳朴。老艺人们都是地道的农民,在不演出的时候就会下地干农活,也常常会在田间地头放开了嗓子吼上几句过瘾的老腔,表达着他们的心声与情感,展示着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也为当地增添了许许多多的艺术感。
华阴老腔最具有代表性人物之一张喜民,200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在老腔艺术的传承、发展、创新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回忆起当年学唱老腔的往事说:“当时家里条件不好,想多学门技艺,多个糊口的营生。老腔又是家传的,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啥叫传承,只是到了农闲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唱,到了我这一代已经是第10代了。”据他介绍,最初华阴老腔是皮影戏“只闻其声”的幕后唱腔,而原老腔保护中心主任党安华认为华阴老腔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可以探索将其从皮影戏中衍生出来,走到台前进行展演。经过一次次尝试,华阴老腔终于在2003年渭南市抗洪救灾文艺汇演期间一鸣惊人。在这场展演中,党安华排演的老腔新剧《古韵乡趣》取得广泛好评,并被报送参加陕西省文艺汇演,一口气拿下了7个一等奖。而华阴老腔真正受到全国关注,是跟话剧《白鹿原》的合作。2005年,陈忠实把华阴老腔推荐给话剧《白鹿原》的导演林兆华。2006年,《白鹿原》开演,《将令一声震山川》《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等12段老腔唱段随着话剧《白鹿原》的火爆成了经典。自此,华阴老腔开始频繁登上央视舞台。
华阴老腔在国内走红后,又逐渐走向国外。从2009年开始,张喜民与老腔艺人们先后应邀前往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演出,广受好评。
“八百里秦川,千万里江山。乡情唱不尽,故事说不完。扯开了嗓子,华阴老腔要一声喊。伙计,抄家伙。”2016年除夕夜央视春晚舞台上,张喜民怀抱月琴一声吼,随即手持板胡、二胡,还有独特的“打击乐器”长板凳声音与浑厚的几位老艺人们铿锵有力“哎!”声应和,华阴老腔联袂谭维维亮相春晚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刚直高亢、粗犷洒脱,那种震慑人心的吼唱让人热血沸腾,惊艳了全国人民。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土气”的华阴老腔与“时尚”的现代摇滚相结合,完美实现了民族戏曲音乐和现代摇滚乐相融合的创举,引领了新时代的音乐潮流。华阴老腔始终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这一民族戏曲推向主流音乐圈,也为华阴老腔的传承和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子,使古老的华阴老腔焕发出了新生机,展示出了新风貌。□安秀莹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