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个妹妹
□杨志勇
她们家是我那几年的结对帮扶户之一。自从她们家搬迁入住城郊集中安置小区新房之前,我没有见过她。此前,她和老公带孩子在城里打工,租房居住。在驻村帮扶走访中,听她公公婆婆经常提起她,那简直就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谁也不喜欢不待见。偶尔,她接听了我打给她老公的电话,听了我的帮扶计划或意见,会顺便谈一些关于她们大家庭发展的想法以及她和丈夫的努力,我便感觉她是一个通情达理又贤惠的好媳妇,而非她公婆所说的那种不懂事理的女人。显然,她们婆媳间有矛盾,而且是因为沟通少、处理家务事意见不一致而导致的。
在后续帮扶中,我与她才有了见面和更多交往。比如,促进她们家保持良好家庭卫生习惯,直接说教可能会让人尴尬,我便经常借故上级要随时深入各户检查,督促她们不断搞好家庭文明建设。作为家庭主妇的她配合积极,任何时候去看她们家里情况,都能感受到女主人积极阳光、干练利落和勤俭持家。即使喝她家一口水,也能感受到她的待人热情。除了两根黑油油的小辫子和一说话脸蛋就泛红之外,她的身材及其穿着打扮、生活习惯与城里女人没有区别,而且她的机灵相对还比较突出。
原来想,清官难断家务事,而我又担心管不好她们婆媳之间的家务事。“一家人和睦了,喝凉水的滋味都是甜美幸福的。”因为她的这句话,我决定管管她们的家务事。全家人的心气顺了,能想到一起,才能合力干在一起,也才会有更大的干劲儿。从激发家庭内生动力出发,消除她们大家庭的矛盾,使之团结和睦,这是一个家庭持久发展、兴旺发达的根本。如果她们一家人不是一条心,就会影响我后续帮扶工作的顺利进展以及帮扶效果。因此,我便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机会,在其父子、婆媳之间夸奖她们各自在对方眼中、心中的种种好,转告一家人彼此的温暖关心。虽然很多话都不是出自对方之口,但我在转告时说得像真的一样,甚至还比较感人。她知道有些话是假话,却也信以为真,还称赞我:“为我家的事,你用心,我能懂!”
为了让她们家的一切都顺心顺意,在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之外,只要她们家合情合理能办的事,我都做到尽快办、尽力办,甚至不惜动用个人资源倾情倾力办好。平常在空闲时间里,我会通过微信分别与她们家人沟通聊天,解答政策咨询,了解家庭成员各人想法,及时化解心理困惑或矛盾等问题。也不知从何时起,她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而我无论多忙,每天都会挤出时间认真回答她的每个问题。对于我的答案和耐心,她似乎很满意,还经常受到感动。我真心真意所做的一切都似润物细无声,让她们一家人通过结对帮扶干部这个桥梁纽带,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
或许是对我的信任,也或许是把我当作亲人,在后来的微信交流中,她常抱怨老公的运气不好,说他弄啥啥不成,所以日子才过到了贫穷的地步。我作为男人,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诉她,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谁不想好好干事?谁不想好好挣钱养家呢?又有谁不想把自己的家庭建设好呢?只是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他暂时失败了,只要不泄气就有希望。在我眼里,她的老公善良、忠厚、肯干,更难能可贵的是坚韧,之前虽然有过多次创业失败,但一直没有灰心丧气,依然保持着拼搏的精气神。至今无论天晴下雨,一日都未曾闲过,不是在工地努力干活,就是在城乡承包一些零碎的劳务活,尽管暂时挣钱不多,但始终行走在正路上。
听了她的几次抱怨,我说她,你差点把一个好老公埋没了,你不仅不应该抱怨他和他的命运,而是首先应该给发他一个奋进奖。在细数了她老公的种种优点之后,我反问她:“相比那些在外面闯荡受了窝囊气,回家后把气撒到老婆孩子身上的男人,他不仅没有这方面的毛病,还忍受各种委屈、肩负着家庭责任,每天早出晚归在拼搏,这样的男人难道不该对他好好鼓励一下吗?只要他在努力奋斗,说不定哪天就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两个死脑筋……”她的心里似乎藏不住事,把抱怨老公的话题刚放下,又开始数落起公婆来。我以为她们的大家庭早已很和睦了,可是她的这番数落让我感到前功尽弃。
这一回,我是发狠心了,必须彻底管好她们的家务事。深入了解情况,发现价值观和生活观的差异,是导致她们一家两代人之间矛盾频发或问题越积越深的根本原因。只有充分沟通交流,才能取得相互理解和尊重。如果一家人各怀心思,成天搞精神内耗,而不是互相鼓劲,何谈过上好日子?因而,我以大哥的身份指教她:“如果你认为你的认识和想法是正确的,那么就要用他们习惯接受的技巧方法,耐心去说服他们,用爱去感化他们,用你的言行去影响他们改变。或者,转换一下思路,拥抱阳光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公婆的一切言行,他们自食其力,不为作为儿女的我们增加麻烦和负担、不阻碍我们干事创业,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岂要去努力改变他们难以改变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习惯呢?”
我把这一番道理举一反三、不厌其烦地讲给她,她最后真正地心领神会,也践行在了家庭生活中。此后,她每天都保持微笑面对生活里的一切,从而家庭的烦心事不断减少,公婆喜欢她,老公更爱她,好事不断到来。
在帮扶交往的三四年中,她们一家人先后多次挽留我在家里吃顿饭,每次我都婉言谢绝。可是这一次,在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几乎每天都发消息给我,盛情相邀。
“多年了,没有在我家吃过饭,让我们也表达一下谢意吧!”
“来我家吃顿饭吧?一顿便饭,吃不穷我们。”
“请您放心,我的厨艺还是不错的。”
“您再忙,吃一顿饭,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客人来。”
“赏光吧,我们尊贵的客人!”
…………
这些话语包裹着纯真而又浓厚的情意和滚烫的真诚,让人无法推却,我便也感动了,回复说:“十分感谢!一定去你家吃顿饭,再去走访时若是碰上吃饭时间,煮一碗面条即可。”
不久后的一天中午,因为例行走访去了她家。尽管我出发前在电话里一再强调不用客套,可她们两口还是张罗了满满一桌饭菜。她担心我客气,又害怕招呼不周,便坐在旁边,不停地用公筷给我夹菜。我害怕她老公看在眼里无所谓而在心里吃醋,本来不能多喝酒的我,为了掩饰尴尬,便与他们一起频频碰杯,可是早早地就有了一些醉意。怎奈她的热情不消停,给我夹完菜后,又是端茶续水、递纸巾、换吃碗,接着继续夹菜,那会儿我就像变成了一个不会吃饭的孩子。直到我起身告辞,她还没有吃一口饭菜。
吃了这顿饭,她们夫妻俩像卸下了一种巨大的精神负担,显得特别愉悦。我内心欣慰的是,她们对我的敬重让我感到之前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是一种鼓励。
随后几天,她在微信中的话题突然变得有点儿不着边际。由此,我想起了小说故事中的情节描写,猜想这是因为她心中有一只小兔子在左冲右突,后面的故事就等待着我的参与演绎呢。我冷静地掐灭了不该有的念头。假如此时可以创造故事,我想,有一种两性之间的美,在于距离恰到好处,近而不失分寸。从那以后,我每次在回答完她的各种问题之后,重点是关心她老公干事创业的劲头及其进步,包括她的具体支持和配合。
我的真心相待,也成了她老公心目中敬重的“大哥”。再去走访时,看到他们夫妇间的和谐之美、大家庭的幸福之美,我在心里跟着一起甜美着、愉悦着。
那是辛丑年五六月间,我完成驻村任务离开时,分别与结对的亲友通过微信或电话打了招呼。尽管我与大家都一样亲近,但在表达难舍难分的感情时,只有她对我的称呼是个例外。“哥哥,如果再来安康,一定到家里做客!”过了一会儿,又在后面补充:“这是我们一家人的真诚邀请。”
我回复:“后会有期,因为我在村里有个妹妹。”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杨志勇
她们家是我那几年的结对帮扶户之一。自从她们家搬迁入住城郊集中安置小区新房之前,我没有见过她。此前,她和老公带孩子在城里打工,租房居住。在驻村帮扶走访中,听她公公婆婆经常提起她,那简直就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谁也不喜欢不待见。偶尔,她接听了我打给她老公的电话,听了我的帮扶计划或意见,会顺便谈一些关于她们大家庭发展的想法以及她和丈夫的努力,我便感觉她是一个通情达理又贤惠的好媳妇,而非她公婆所说的那种不懂事理的女人。显然,她们婆媳间有矛盾,而且是因为沟通少、处理家务事意见不一致而导致的。
在后续帮扶中,我与她才有了见面和更多交往。比如,促进她们家保持良好家庭卫生习惯,直接说教可能会让人尴尬,我便经常借故上级要随时深入各户检查,督促她们不断搞好家庭文明建设。作为家庭主妇的她配合积极,任何时候去看她们家里情况,都能感受到女主人积极阳光、干练利落和勤俭持家。即使喝她家一口水,也能感受到她的待人热情。除了两根黑油油的小辫子和一说话脸蛋就泛红之外,她的身材及其穿着打扮、生活习惯与城里女人没有区别,而且她的机灵相对还比较突出。
原来想,清官难断家务事,而我又担心管不好她们婆媳之间的家务事。“一家人和睦了,喝凉水的滋味都是甜美幸福的。”因为她的这句话,我决定管管她们的家务事。全家人的心气顺了,能想到一起,才能合力干在一起,也才会有更大的干劲儿。从激发家庭内生动力出发,消除她们大家庭的矛盾,使之团结和睦,这是一个家庭持久发展、兴旺发达的根本。如果她们一家人不是一条心,就会影响我后续帮扶工作的顺利进展以及帮扶效果。因此,我便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机会,在其父子、婆媳之间夸奖她们各自在对方眼中、心中的种种好,转告一家人彼此的温暖关心。虽然很多话都不是出自对方之口,但我在转告时说得像真的一样,甚至还比较感人。她知道有些话是假话,却也信以为真,还称赞我:“为我家的事,你用心,我能懂!”
为了让她们家的一切都顺心顺意,在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之外,只要她们家合情合理能办的事,我都做到尽快办、尽力办,甚至不惜动用个人资源倾情倾力办好。平常在空闲时间里,我会通过微信分别与她们家人沟通聊天,解答政策咨询,了解家庭成员各人想法,及时化解心理困惑或矛盾等问题。也不知从何时起,她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而我无论多忙,每天都会挤出时间认真回答她的每个问题。对于我的答案和耐心,她似乎很满意,还经常受到感动。我真心真意所做的一切都似润物细无声,让她们一家人通过结对帮扶干部这个桥梁纽带,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
或许是对我的信任,也或许是把我当作亲人,在后来的微信交流中,她常抱怨老公的运气不好,说他弄啥啥不成,所以日子才过到了贫穷的地步。我作为男人,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诉她,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谁不想好好干事?谁不想好好挣钱养家呢?又有谁不想把自己的家庭建设好呢?只是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他暂时失败了,只要不泄气就有希望。在我眼里,她的老公善良、忠厚、肯干,更难能可贵的是坚韧,之前虽然有过多次创业失败,但一直没有灰心丧气,依然保持着拼搏的精气神。至今无论天晴下雨,一日都未曾闲过,不是在工地努力干活,就是在城乡承包一些零碎的劳务活,尽管暂时挣钱不多,但始终行走在正路上。
听了她的几次抱怨,我说她,你差点把一个好老公埋没了,你不仅不应该抱怨他和他的命运,而是首先应该给发他一个奋进奖。在细数了她老公的种种优点之后,我反问她:“相比那些在外面闯荡受了窝囊气,回家后把气撒到老婆孩子身上的男人,他不仅没有这方面的毛病,还忍受各种委屈、肩负着家庭责任,每天早出晚归在拼搏,这样的男人难道不该对他好好鼓励一下吗?只要他在努力奋斗,说不定哪天就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两个死脑筋……”她的心里似乎藏不住事,把抱怨老公的话题刚放下,又开始数落起公婆来。我以为她们的大家庭早已很和睦了,可是她的这番数落让我感到前功尽弃。
这一回,我是发狠心了,必须彻底管好她们的家务事。深入了解情况,发现价值观和生活观的差异,是导致她们一家两代人之间矛盾频发或问题越积越深的根本原因。只有充分沟通交流,才能取得相互理解和尊重。如果一家人各怀心思,成天搞精神内耗,而不是互相鼓劲,何谈过上好日子?因而,我以大哥的身份指教她:“如果你认为你的认识和想法是正确的,那么就要用他们习惯接受的技巧方法,耐心去说服他们,用爱去感化他们,用你的言行去影响他们改变。或者,转换一下思路,拥抱阳光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公婆的一切言行,他们自食其力,不为作为儿女的我们增加麻烦和负担、不阻碍我们干事创业,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岂要去努力改变他们难以改变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习惯呢?”
我把这一番道理举一反三、不厌其烦地讲给她,她最后真正地心领神会,也践行在了家庭生活中。此后,她每天都保持微笑面对生活里的一切,从而家庭的烦心事不断减少,公婆喜欢她,老公更爱她,好事不断到来。
在帮扶交往的三四年中,她们一家人先后多次挽留我在家里吃顿饭,每次我都婉言谢绝。可是这一次,在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几乎每天都发消息给我,盛情相邀。
“多年了,没有在我家吃过饭,让我们也表达一下谢意吧!”
“来我家吃顿饭吧?一顿便饭,吃不穷我们。”
“请您放心,我的厨艺还是不错的。”
“您再忙,吃一顿饭,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客人来。”
“赏光吧,我们尊贵的客人!”
…………
这些话语包裹着纯真而又浓厚的情意和滚烫的真诚,让人无法推却,我便也感动了,回复说:“十分感谢!一定去你家吃顿饭,再去走访时若是碰上吃饭时间,煮一碗面条即可。”
不久后的一天中午,因为例行走访去了她家。尽管我出发前在电话里一再强调不用客套,可她们两口还是张罗了满满一桌饭菜。她担心我客气,又害怕招呼不周,便坐在旁边,不停地用公筷给我夹菜。我害怕她老公看在眼里无所谓而在心里吃醋,本来不能多喝酒的我,为了掩饰尴尬,便与他们一起频频碰杯,可是早早地就有了一些醉意。怎奈她的热情不消停,给我夹完菜后,又是端茶续水、递纸巾、换吃碗,接着继续夹菜,那会儿我就像变成了一个不会吃饭的孩子。直到我起身告辞,她还没有吃一口饭菜。
吃了这顿饭,她们夫妻俩像卸下了一种巨大的精神负担,显得特别愉悦。我内心欣慰的是,她们对我的敬重让我感到之前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是一种鼓励。
随后几天,她在微信中的话题突然变得有点儿不着边际。由此,我想起了小说故事中的情节描写,猜想这是因为她心中有一只小兔子在左冲右突,后面的故事就等待着我的参与演绎呢。我冷静地掐灭了不该有的念头。假如此时可以创造故事,我想,有一种两性之间的美,在于距离恰到好处,近而不失分寸。从那以后,我每次在回答完她的各种问题之后,重点是关心她老公干事创业的劲头及其进步,包括她的具体支持和配合。
我的真心相待,也成了她老公心目中敬重的“大哥”。再去走访时,看到他们夫妇间的和谐之美、大家庭的幸福之美,我在心里跟着一起甜美着、愉悦着。
那是辛丑年五六月间,我完成驻村任务离开时,分别与结对的亲友通过微信或电话打了招呼。尽管我与大家都一样亲近,但在表达难舍难分的感情时,只有她对我的称呼是个例外。“哥哥,如果再来安康,一定到家里做客!”过了一会儿,又在后面补充:“这是我们一家人的真诚邀请。”
我回复:“后会有期,因为我在村里有个妹妹。”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