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614期:第03版 教育

让更多孩子的大学梦不留缺憾

——记西安市梦无缺助学公益慈善基金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我个人出资1万元。”“我公司愿意拿出5万元。”“我的企业小,去年经营比较困难,效益差,但是继续出资2万元”……1月20日,西安50多位爱心企业主和爱心人士、志愿者相聚在一起,纷纷为2024年西安市梦无缺助学公益慈善基金会爱心助学活动表决心、捐资金、提建议。

像这样的筹资座谈会,9年来,陈军每年最少要组织一次,平时他也经常四处奔走,不辞劳苦,募集爱心助学资金。今已年过七旬的陈军,他的积极努力和热情奉献,既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为了亲友的孩子,而是为了西北地区更多困难家庭的孩子能够梦圆大学。

把事做实

提及为什么要做爱心助学公益这件事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为了践行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陈军说,“这不是口号和空话,而是我的心里话。”

2015年,当他产生了这个想法后迅速落实在行动上,便创始发起了一项特别的工程——梦无缺助学育才工程。“梦无缺”之意,就是让家庭有困难的孩子通过上大学改变个人命运的梦想能够得到实现,而不留下缺憾。在没有资金外援的情况下,他用自己创办的企业——西安诺达消防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当年利润的10%作为助学资金。陕南旬阳是他参加三线学兵连建设襄渝铁路时曾经战斗过三四年的地方,自从当年离开后他就一直牵挂着旬阳。因而,从当年开始,他就选择在旬阳资助了10名困难家庭的学生梦圆大学。

此后,为了把这项助学活动持续坚持下来,陈军发动了更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其中,资助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2020年8月,经西安市民政局批准,他牵头的“西安市梦无缺助学公益慈善基金会”正式成立。四年来,该基金会作出了不小的社会贡献。他告诉记者,在基金会副理事长郭强强、卢存志、曾峻、张家明、李玉峰以及李芳平、张萍、吴海龙、雷晓倩、龚孝国、牟宝勇等爱心企业家和左林、田渭东、苏友华、许荧、张茜莉、赤平、李智科、段志方等志愿者的支持或亲自参与下,先后在陕西延安中学、商洛中学、旬阳中学、周至中学、鄠邑区第一中学、青海大通二中、新疆伊犁自治州特克斯县高级中学、宁夏西吉中学等学校分别联合建立了8所“梦无缺助学育才基地”,目前累计资助320多名学子走进了清华、北大、浙大、北航、同济、复旦等国内著名或重点大学学习或完成了大学学业。

记者采访了解到,受到资助的这些学生家庭大部分属于低保户、建档立卡户、孤儿、单亲家庭、残疾学生等情况,他们在大学期间都十分珍惜机会,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毕业的都已顺利走进科研机构、机关、学校、国企、民企等单位就业,成为各行业的栋梁之材,还有的已考入了研究生、博士生行列,正在继续深造。

“从结果来看,得到资助的学生不仅切实改变了个人命运,甚至也改变了家庭命运。”陈军说。

把人帮对

为了把“梦无缺”助学育才事业做实,真正做到了“雪中送炭”,每年高考录取通知书送达的集中时期,基金会在接到助学申请后,及时组织爱心志愿者分别深入各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学习和报考结果、家庭困难实际情况,让那些困难家庭的学生及时得到资助,按时走进大学校门。

从最初伴随“梦无缺”助学活动走到如今的志愿者左林说:“就是要让那些真正困难而需要帮助的孩子不能错失机会,也不能让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助学善款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为此,这么多年来,他们的脚步在千山万水中跋涉,遍及秦巴山间、汉水江畔、黄土高原、六盘山巅、青藏高原、新疆天山脚下等各地的学生家庭。

陈军告诉记者,当年在秦巴山区学生熊某的家里亲眼所见,该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学习时不瞌睡而经常吃生大蒜刺激自己的神经;学生齐某把写有将要考取的理想大学校名的纸片钉在床头的天花板上,激励自己每天发奋学习,还有很多学生学习都刻苦,也都考上了大学,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入学困难,有的同学上大学前甚至没有喝过瓶装的矿泉水。“深入山区实际了解之后,看到这些优秀的学生面对上大学困难,怎么能不帮助他们呢?”

根据实际掌握的情况,基金会对于确定资助的学生,目前每人每学年给予5000元标准的资助,直到大学毕业。在完成了最早计划资助100人的目标之后,现在将资助人数的目标变成了1000人,范围也从旬阳市逐步扩大到了西北四省区。

此外,他们不断加强与受助学生所在学校、当地教育局、关工委、民政局、妇联、发改局等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与他们共建“梦无缺助学育才基地”,并采取“三同时”工作模式,即同时到学生家中考察;同时确定被资助学生名单;同时为受助学生发放助学金,有效调动了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也扩大了助学活动的社会效应。

持之以恒

“没有‘梦无缺’昨天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曾经受到资助的商洛籍韩超在大学毕业后,用他创业后的第一笔微薄收入资助了2名大学生,因其表现积极优秀,如今被梦无缺基金会选聘为专职秘书长。在爱心帮助中渡过难关的陈亚丽同学就读西北大学期间,成为学生中参与慈善公益活动时间最多的志愿者,曾2次为患者义务献血,还利用暑假自愿参加梦无缺的考察活动。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很多同学都是从昔日的受助者转变为今日的助学志愿者,他们只为把社会曾经给予自身的温暖关怀传递下去。

让陈军感到欣慰的正是这一种慈悲、利他、大爱天下的精神被大家积极在传承、一直在传承。也正是因此,他表示,要将后半生的时间、精力、财富、智慧全部投入“梦无缺”助学事业。同时,利用各种方式,发动更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参与其中,壮大资金实力。在助学过程中,通过申请和审批,成立了中共西安梦无缺助学公益慈善基金会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位年逾90岁的老党员,虽久病卧床不起,但是每人分别助学捐款2万元。

在长达九年的助学育才实践中,目前基金会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记者在他们的文化墙上看到:“使命:用真爱放飞英才梦想;愿景:助力万千学子成为社会栋梁;价值观:慈悲、专注、利他、创新。”

韩超向记者介绍,每一个参与助学活动的人都要进行宣誓,誓词是:“我志愿加入西安市梦无缺助学公益慈善基金会,在此庄严宣誓——不辞劳苦,不畏艰险。捐资出力,忘我奉献。不谋私利,不图回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助力万千学子成为社会栋梁。”

近年来,该基金会的爱心助学事业得到社会广泛支持,国务院原副总理吴桂贤受聘担任基金会终身高级顾问;著名教育学家姜岚昕、著名企业家刘建申任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全国易经大会会长谢陆鸣教授以及张凤英、卢存志、王淑琳同志受聘担任基金会的特邀高级顾问。基金会先后多次被陕西省慈善协会评选为“先进集体”和“优秀项目”,基金会理事及志愿者53人次先后被陕西省慈善协会授予“星级志愿者”称号。□本报记者  杨志勇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