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661期:第02版 综合

社交APP:别把个人隐私当卖点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日,“不要给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了”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各大社交APP的熟人推荐机制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少网友吐槽感到被冒犯,“是的,你推送的人我认识,但你猜猜我们为什么不是好友?”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测评发现,当前基于通讯录等个人信息向用户推送“你可能认识的人”已经成为不少社交APP的标配,个别平台还会通过算法向用户推送关注信息、关联好友感兴趣的内容。然而,部分APP的关闭推荐功能却形同虚设。

社交APP开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这一功能,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每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的圈子当中,“可能认识的人”或许是具有相同爱好和职业的人,也或许是我们正想认识的人,且可能与我们有共同相识的朋友。认识了“可能认识的人”,人际关系的拼图就会更加完整。这类软件让认识新朋友可免于中间人的介绍,也不再需要通过电话号码寻找对方的其他联系方式,从而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

但对于很多人而言,不管是推荐他人还是自己被推荐,都可能是一种冒犯。比如,被推荐者和对方或许本是熟人,只不过一方不想在相关社交APP上添加对方为好友而已。然而,社交APP却自作主张,将自己推荐给了对方,个人选择性交友的权利被软件的这一功能剥夺。

进一步向前追溯,则应对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做法加以检讨。现在很多手机软件,都要求获取用户的通讯录等信息。这利于识别陌生人电话,进而在必要时对用户进行提醒。但推荐“可能认识的人”这一功能的使用,说明有些个人信息可能被不当开发利用,从而对用户造成困扰。

手机软件在收集个人信息时,除了要确保信息收集最小化和及时删除之外,还要在运用个人信息时保持慎重,尤其要让用户拥有关闭某些功能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比如可以禁止将通信录信息用于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等。

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应用软件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怎么合理利用个人信息,是一道难题。将个人隐私当卖点的行为,应尽早加以禁止,避免类似做法迎合了一部分人的需要,却让另一部分人付出隐私遭侵犯等代价。(唐传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