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680期:第04版 秦风

西安建筑的“龙”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龙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又是华夏的图腾和标记,因而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不仅如此,龙还是力的象征,具有祥瑞和谐之气。建筑,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和载体,自然与龙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中的龙,表达了人们对吉祥和美好的追求。

漫步古城西安,你会发现不少与龙有关的建筑。西安的钟楼、鼓楼以及四大城门楼上,其垂脊和正脊上都有龙的身影。传说中“龙生九子”,各司其职。建筑垂脊上的动物叫走兽,屋脊两端的龙头称为“鸱吻”(chī wěn),它好吞好望,屋脊之上的它作张口吞脊状,用以灭火镇灾,确保平安,是屋顶尊贵、祥瑞的独特装饰。

走进西安碑林或小雁塔,人们可以看到许多巨大的碑石驮在形似巨大石龟的背上,十分有趣。其实,这个力大无比、特别能负重的动物不叫龟,它有一个很高雅的名字叫“赑屃”(bì xì),相传它是龙的九子之一,有着坚强的性格,总是奋力地向前走、不停步。在中国古代,赑屃常被用于装饰石碑,特别是那些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石碑,以赑屃做底座,更加增添了碑的庄重感与典雅感。

龙的形象在桥梁上也很常见。西安东郊的古灞桥,全长400米,共有80多个桥孔,是我国建造时间最早、规模最宏伟、桥面跨度最长的一座大型多孔石拱桥。桥墩用质地坚硬的石条砌成,桥墩的两头和桥拱上方,镶有造型精美的巨形石雕龙头。石拱桥上的龙头称为蚣蝮(gōng fù),是龙的又一子,生性好水。龙头张嘴,作排水用;另外,放于桥上,以护佑桥身。灞河上的古桥虽已废弃,但人们仍可看到一些遗存下来的石雕龙头。在西安南门外护城河上,有东西两座桥,在桥两侧护栏上,南北两端共卧有8条盘龙,龙头龙须龙爪,清晰可见,形态逼真——龙身盘卷、龙鳞突出,刀功洗练,栩栩如生,显示了浑厚、细腻、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可称为艺术品。在桥的栏板上同时镂空雕刻有60个蛟龙的形象,它们被视为能够控制雨水的神兽。蛟龙卧于波涛之中,奋力与水搏斗,象征着威猛、智慧、繁荣和安宁,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幸福。

临潼的华清池,殿宇辉煌,楼台掩映,历来为人们所向往。西院有一个大水池,叫九龙池,又名九龙汤。池南有一座堤坝式石桥,石桥上嵌有九个龙头,水从龙口中流出,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看。此处还有一座龙石舫,船头上两条龙昂首挺胸、巨嘴大张,意气风发、神情生动,深为游人所喜爱。移步曲江池遗址公园,里面有一处景观叫“白龙吐涎”,这座高5米的龙头石雕,安卧于湖边的草坪之中,白色的龙头昂首朝天,口中喷出高高的水柱射向湖中。许多游客划船至此,纷纷从龙口喷出的水柱下穿过,图个开心快乐,图个吉祥如意。在西安兴庆宫公园地标性建筑龙堂中,有一座“飞龙在天”的青铜雕塑,长宽各8米,只见龙头高高扬起,气宇轩昂,龙身起伏,龙爪挥舞,游动于波涛云海之中,大有一飞冲天之势,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

古语云:“柱之言主也,屋子主也。”柱,作为建筑物的一个主体构件,起着支撑房屋全部重量的作用,有了它高楼大厦才能高高擎起,巍然屹立。龙柱是建筑的一种装饰造型,更能彰显建筑的华美。在西安柏树林街道有一座卧龙寺,寺内的三门殿有两根立柱,上面各缠有一条足有6米高的彩龙,由柱础通往屋梁,可谓顶天立地,这两条彩龙的头相互对应,向外伸出,龙口大开,活灵活现,诠释了特有的建筑美学。无独有偶,在西安未央区龙首村,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商业街,街的东口高高耸立着两根直径约1米、高约10米的龙柱。此柱用现代材料做成,呈古铜色,伫立在1米多高的莲花座上,很是壮观。每根柱上均有两条巨龙缠绕,一龙头朝上,另一龙头向下,龙鳞片片如鲤、龙爪紧贴龙柱,还有层层回环不断的水波和云朵,只见龙跃然飞腾,大有遨游云天之势。造型精美的龙柱,给街头增添了许多美感。

西安龙首原被称为群龙聚集之地,相传古时有一条巨龙从秦岭山中冲出,在渭河戏水之后转头而卧,龙首原就是这条龙的头。今日的地铁二号线的龙首原站,就建在这龙首之上,走进地下一、二层站台,会发现大厅的柱子上装饰有30个直径50厘米的西汉瓦当状青龙雕塑,古朴而典雅。尤其醒目的是地下一层大厅西侧的一面龙墙,上面布满了祥云、海水,可谓龙的世界。其实,在近百平方米的墙面上并没有出现龙的形象,而是写满了各种字体的“龙”字,还有杜甫、韩愈、辛弃疾等唐宋诗人关于“龙”的诗词,真是别开生面、独具匠心。人们在这里驻足,品读唐诗宋词,欣赏书法,回味着关于龙的故事,真是美妙之极。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自古为龙脉之地,这些建筑中的龙文化和元素,反映了西安人对龙的喜爱和崇拜。□王雄文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