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699期:第04版 读书

寻找生命的绿洲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在一次文友聚会时,我结识了廉涛先生。

廉涛先生给人的印象是干练且不乏亲和力,为人热情,厚道诚恳,看起来很精神。因为是同龄人,交谈得非常好。说话间,廉涛先生拿出了他刚出版的诗集,送给了我一本。与一个人结缘,与一本书结缘,是一件神奇的事、美妙的事。

通过交谈,我知道了廉涛先生和我一样,都是从农村考学出来,在城市里工作打拼。我们这些人可以说都是“有故事的人”。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想,这本诗集一定有廉涛先生工作生活的轨迹。一本书就是作者捧向读者的一颗心,向读者打开的生命的花园。可以说,我是怀着一颗虔诚之心接受《心中那抹绿》这本书的。

我用了三天时间认真看完了这本诗集,这本诗集由著名学者肖云儒先生题写书名,由著名诗人商震作序。诗集共收录了作者近300首自由诗和格律诗,外加33首联句。诚如作者在《后记》中写的那样,“对亲情的眷顾,对友情的珍视,对爱情的吟唱,对故乡热土的眷恋,对壮美河山的礼赞,对生命真谛的顿悟……”是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在这本诗集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诗歌中对友情和同事情谊的表达,如作者在《生命绿洲》一诗中写道:“有朋友/就有生命的绿洲/有朋友/生命就不会孤独。”作者诗中的友人有些是数十年的老朋友,有些是认识不久的朋友,有些则是仅有一面之缘的朋友。可见,廉涛先生确实是一位爱交朋友、重视友情的人。比如他在《答张迈曾先生》一诗中写道:“感谢仁兄常惦念,情深义重胜桃园。”那种挚友真情让人动容。比如他在《密云记忆》中写道:“人面不知何处去,十年常忆好心人。”有人说亲情友情是我们人生的重要支柱,这可能也是廉涛先生心中那重要的一抹绿。

前些日子,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廉涛先生主持一个大型书画活动的几张照片,我心想,他确实是一位热心人呀!他的诗集中有好多他在主持婚礼时写的即兴诗。透过这些诗歌,我们能想象到廉涛先生在婚礼上激情洋溢、落落大方、口若悬河的表现。比如他的《贺陈科娶亲》:“盈盈瑞雪降秦川,陈科徐蕾喜结缘。恩爱夫妻百年好,和谐社会谱新篇。”这种即景赋诗,表达自己美好祝愿的方式的确会为婚礼增光添彩。廉涛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重视情谊的人,他也是一个能驾驭各种活动场面,能得体表现的人。这是廉涛先生独特的性格与禀赋。这本书将这些即兴诗收录,让这些美好的瞬间化作了永恒长久留存,从而感染着每一位读者,让人们有一种重回美好婚礼现场的感觉。

因为工作原因,廉涛先生足迹遍及祖国大好河山,而且所到之处,他都会写诗,表现自己看到的景象,表达自己的感想和追思。台湾、青岛、青海湖、结古镇、秦岭、虎跳峡、武夷山、乌江、遵义、漓江、长城、司马迁墓……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思绪。比如《台湾三日》“每每想来每每念/几回回梦里来台湾”就有贺敬之《回延安》的韵味。诗作既有对眼前景的描写《结古镇的清晨》:“一抹青山/近处人家/山涧青烟/雾漫峰巅/经幡忽隐忽现。”也有自己感想的抒发《一条流淌文字的河》:“那激流中不倒的顽石上的经文哟/把汉藏千年的故事传播”。

廉涛先生的这本书中有许多对个人志向书写的华章,也有对自己工作热情表达的篇章,也有对人生的感悟。诗集以时间为序,书写了他的生活史和心灵史,让人读了受益匪浅,让读者不自觉地被他的激情所感染,被他的思考所激发。这是一本正能量的诗集,里面有着鼓舞人心的力量。

我前几年主编过一本散文集,在书序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就是“撷取岁月深处的阳光”。人生难免经历风雨,我常想,我们是凭借什么闯过了人生的激流险滩?我们的精神力量来自哪里?回答是,这一切来自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来自我们青春的追求,来自我们心头不息的自信之火,我把这叫作“岁月深处的阳光”,廉涛先生把这叫作“心中那抹绿”。我想,其实意思应该是一样的。

读廉涛先生的诗就如同读他这个人,又如同读另外一个有所不同的自己。我们是同龄人,那共同的经历和思考引发心灵的共鸣;那不同的经历和感悟又让我看到生命不一样的风景。读廉涛这本诗集,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他把我带到了回忆之中,让我们重温人生种种美好的事情,让我经受了心灵的洗礼,精神为之焕然一新。

文如其人,诗如其人,廉涛先生的诗歌真诚朴实,抒发的都是他最真切的感受。这本诗集中有不少精妙的诗篇,但个别诗篇也有艺术美的提升空间。

对廉涛先生来说,这本诗集是珍贵的,其中字句中所包含的思考和情感他应该感受最深;对读者来说,这本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读这本诗集,你可以感受廉涛先生的亲情友情;你可以随廉涛先生的脚步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你更会被廉涛先生那种坦荡的处事态度,那种不畏艰辛的进取精神所感染。

总之,这本诗集近300首诗,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其精彩之处,有许多美丽的珍珠,放射出奇异的华彩,使得这本诗集平实中有奇崛,平淡中有大味,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佳作。□王智魁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