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05期:第03版 一线

给武器“装上眼睛”让它“耳聪目明”

——记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彭富伦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阳光不燥,微风正好。5月13日,记者走进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在这里聆听了一位长期致力于侦察情报感知体系及侦察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研究的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彭富伦的故事。

2001年,彭富伦大学毕业后从江南来到大西北。为了给武器“装上眼睛”并让它“耳聪目明”,他深钻该领域20余载,参与完成光电和侦察技术领域总体规划,先后在国内外重点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发表专利十余项。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西安市劳动模范等荣誉,2024年又获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带领的科研团队参加的重大项目,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勇闯难关,大幅提升战场目标侦察能力

提到彭富伦,熟悉他的人都会想到身先士卒、敢闯难关这些词。

2014年12月,研究所承接的某型号主战坦克上的侦察装备,因精度达不到标准,面临下马危险。

作为研究所总体一部主任的彭富伦眉头一皱:“下马?那怎么行?”

“领导,请给我们一点时间,我愿立下军令状,保证攻克这个难题。”彭富伦眼神坚定地说。

坐在电脑前,他开始梳理解决问题的脉络。彭富伦就像一个火种,很快点燃了团队的激情:队员们纷纷加入进来,激烈讨论、彻夜搭建系统、不断调试完善……

“技术这层纸,捅破了就海阔天空,但最难的恰恰是黎明前夕。”彭富伦对记者说。

2015年除夕夜,万家灯火烟花齐放,彭富伦却眉头紧锁。年前,一项技术指标多次试验,还是达不到要求,他的研发进入了瓶颈期,而留给他们的时间却不多了,焦虑的心情让他完全没有心思过年。

别人休假,他却在不停查阅海量资料,并联系多所高校,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灵感。

他笑着说:“攻关期间,他们一周工作7天,早上7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但团队成员没有一人‘掉链子’。”

经过5个多月的不懈努力,2015年4月初,彭富伦和他的团队终于拿出了样机,最终形成产品定型及列装部队,大幅提升了战场目标侦察能力,该项目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彭富伦获评西安市劳动模范。

踔厉笃行,为神舟飞船返回保驾护航

航天器在返回大气层时,由于超高音速运动,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吸收和反射效应,使得地面无法通过电磁信号与航天器取得联系,在雷达屏幕上也就什么都看不到,俗称黑障。

“尽管黑障的存在时间仅有4-7分钟,但由于对航天器完全不可控,风险会急剧增大,所以这段时间也是航天领域里最危险的时刻。”研究所副所长周华鹏说。

2022年3月16日,研究所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三号飞船搜救回收大队的技术邀请,希望对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任务进行技术保驾。

接到邀请后,研究所任命彭富伦为技术带头人,完成机动式夜间光电搜救系统的研发。

任务下达后,彭富伦立即组织团队成员对此次保驾任务进行技术分析,梳理出所需工具及设备;随后,于2022年3月24日派技术保障人员赶赴酒泉。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保障人员到达基地后不能入场,只能通过远程对场内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对设备状态进行检查。接着,通过几次大系统合练,对设备状态进行了确认。

2022年4月16日,三台装备提前布置于着陆场指定位置待命,待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飞出地平线的第一时间既完成红外图像目标捕获并建立稳定跟踪,同时将返回舱飞行视频实时传输至中央指挥大厅。

“空间站着陆场系统地面夜间搜索设备首次以独立系统、完整流程执行了神舟载人返回舱回收的相关任务,受到了基地好评,为兵器工业集团在载人航天领域开拓了新的方向。”光电集团董事长崔东旭一脸自豪地说。

截至目前,彭富伦带领的团队成员参加了自神舟十二号开始的空间站建设阶段的全部发射及返回的载人航天任务。

倾力培养,带出学习型科研团队

尽管科研任务接踵而至,技术难题亟待解决,但作为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和研究室主任,彭富伦还是努力从事技术创新,积极培养后备人才,倾心培育学习型科研团队。

“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彭富伦说,

“总体一部现有科研人员50余人,彭主任先后培养了3名博士,4名硕士,以及5位后备人才及多名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总体一部副主任李红光说。

对团队成员“厚爱有加”是彭富伦一直秉持的管理理念。他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上碰到难题,只要找他,都会得到鼎力相助。

“在所里的专业布局下,彭主任制定的培养计划都是按我们自己的专业和个人喜好进行,在热爱的领域里工作,我感觉非常舒心。”研究所科技带头人王静如是说。

“科研永无止境,必须一步不停。”如今,彭富伦又把目光投向了某新领域。凭借着对国防建设事业的满腔热忱,继续书写科研人员的强军报国之志,为兵器光电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本报记者  王青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