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19期:第01版 首版

“只要群众有需要,我就一直在路上”

——记西安阳光台社区民警李檬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警官,谢谢关心,还麻烦你到学校跑一趟。”“小李,老郭和老赵的矛盾解决好了。”在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未央宫派出所阳光台社区警务室,有这样一位民警,他像一颗不知疲倦的陀螺,日夜不息奔忙在为民服务的岗位上——他就是深耕一线十年的社区民警李檬。

社区“活字典”

“李哥,今天又来社区搞反诈宣传呀!”5月24日,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李檬忙碌的身影上。

作为社区民警,李檬心里有了“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社区警务基本盘,在阳光台社区,居民们都称他为“活字典”。

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数量,学校、医院、企业、超市分布,哪些地段易发生何种案件,哪条街九小场所多,关爱人群和帮教人员居住工作情况,孤寡独居老人数量,居民、商家之间的矛盾……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都深深烙印在李檬脑海中。

“要想搞好社区警务工作,必须扎根社区、沉入社区,跟老百姓打成一片。”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走!我们一起去临街商铺转转。”这是李檬与网格员、社区两委干部的日常对话。在他看来,社区工作凭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只有整合辖区资源,警社共治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发现潜在安全隐患,为居民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群众“贴心人”

“李警官,我母亲把身份证丢了,她75岁了,腿脚不利落……”去年10月的一天,李檬收到了辖区居民陈女士的微信消息。了解情况后,李檬立刻回电:“我们派出所有便民服务,可以上门办理,你别着急,我收拾一下装备跟着就过来。”

不一会儿,李檬就与户籍室同事来到陈女士家中,为老人拍照核验、办理相关手续。陈女士感动地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李檬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解决了办证“最后一公里”难题,而这样的事在他工作中不胜枚举。

“作为社区民警,不仅要解决群众燃眉之急,更要用真诚服务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在他看来,“群众工作无小事”,只有用心去做,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从事社区警务工作前,原本不善言谈的李檬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社牛”。面对群众求助咨询,他总一一解答;面对矛盾纠纷,他总好言相劝;面对安防技能宣传,他总言传身教。

当记者问辖区有没有难缠的事儿?李檬会心一笑:“群众不满意、不理解,就是我工作没做到位。”

“不仅要多说话,还要会说话,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听。”李檬说,社区警务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因此要注意方式方法。少点套话,多点真诚,才能打开群众的心结。

辖区“守护者”

“我的职责和使命就是维护辖区平安稳定,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李檬说。

“群众越是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防范意识才能根深蒂固,应急技能方能得心应手。”因此,李檬开发出了“沉浸式体验”新技能,提升群众安防意识和应急能力。

他研判警情、翻阅资料、查询案例,做足了功课,编排出了形式生动有趣、内容通俗实用的培训演练内容,还为学生、老人特殊群体量身定做“剧本”。在演练中,他会客串老师、受害人、普通群众,甚至还会不惜牺牲“老实人”形象,扮演穷凶极恶的“暴徒”。尽管没有学习过专业表演,但李檬自带三分“戏感”,不论什么样的角色他都用心揣摩、全力演绎。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梳理前一天调解的纠纷、回访警情、排查辖区安全隐患。李檬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信息,每一项都关乎社区安全与和谐。为了更好了解辖区群众所想所急,他还主动加入了自己管辖小区的居民业主群、团购群、商铺群等社交平台。

李檬记不得为多少群众服务过,也不记得多少群众为自己搭过手、点过赞。但他知道,“只要群众有需要,我就一直在路上!”

见习记者  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