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20期:第02版 综合

网红食品更不能踩安全红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原料废弃的标准取决于店长的嗅觉,有的原料超过保质期40余天仍在使用……近日,有媒体曝光“茉酸奶换标签续命,水果馊了才肯扔”,引发舆论关注。随后,茉酸奶致歉:针对涉事加盟门店,茉酸奶总部已经安排即刻闭店,并将永久与其解除合约。针对媒体曝出的茉酸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北京市场监管部门立即开展现场执法检查,目前多家涉事茉酸奶门店已被立案调查并停业整顿。

说起茉酸奶网红现制酸奶,大家的印象就是“贵”。动辄30元至50元一杯的价格让人直呼“酸奶刺客”。此次茉酸奶“大翻车”事件再次给消费者上了一课:贵的不一定是好的。有的消费者对大品牌印象分高,认为贵有贵的道理,默认其在品质上更有保证。然而,一些大品牌对消费者却没诚意、玩套路,不仅把消费者当“韭菜”,甚至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底线也失守。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经营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剂,由县级及以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对商家的这种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必须严惩不贷,维护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企业应意识到,踩着风口起飞可以,但若踩到红线、失掉底线,只会摔得很惨。网红绝不是可以躺着赚钱的资本。消费者不会一直甘当交“智商税”的大冤种,一旦品牌突破底线,套路太多,他们就会选择用脚投票。

食安问题背后,是一味追求规模扩张之下管理的拉胯。目前,茉酸奶已为“管理失误”致歉,一切似乎都直指加盟店。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门店自然免不了铤而走险。但企业绝不能把锅甩给个别门店,而要反思内部管理存在的漏洞。必须正视问题,举一反三,在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和日常检查层面打好“补丁”,完善考核制度,多到自家门店走一走、管一管,把对门店的监管责任落到实处,不要等到被媒体曝光了,才抓耳挠腮想着如何公关。

当然,守牢食品安全红线,不能光靠企业自律。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强化常态化、高效率的日常监管,用长牙齿的罚则让违规逾矩者真正付出应有代价,倒逼其填补管理漏洞。(朱浙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