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30期:第04版 秦风

魏长城遗址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魏长城遗址。

小时候,我到村北的姥爷家探亲串门,发现屋子北边大约30米处有一段东西走向的土长城,长800多米、宽约2-3米、高约3-5米,其中有一拱形的城门。城门里、城门南边有磨得锃亮的土台台,城门里的土台台是夏天村民乘凉的好去处,城门南边的土台台是村民冬天晒太阳的好地方。

听姥爷讲,很早以前,城南村全部被土长城包围,是个城中村。土城墙有东门、西门、南门、北门,随着岁月的变迁,那三个城门不复存在。

上中学时,我经常沿着村西另外一条东西走向、总长约3千米的土长城的乡间土路,跟随父母下地干活。土长城上荆棘密布、杂草丛生,它像一条巨龙,忽高忽低、蜿蜒曲折,横卧在韩城市芝川镇南塬上。

1996年11月20日,魏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学家多次考证,摸清了魏长城遗址的现状。魏长城遗址位于现在渭南市华阴市、大荔县、白水县、澄城县、合阳县、韩城市境内,总长200多公里,地面现存清晰可见处50余公里,最宽处达21.6米,最高处有18米。魏长城均夯土板筑,夯层厚5-12厘米,夯径5厘米左右,夯窝呈圆形,窝深0.5厘米左右。

魏长城依地形地貌而建,遇地形险峻处,錾崖立壁,增而高之,无险可据处则平地筑墙造设壁垒。其现存遗址中,华阴市河湾子村遗留一墩台长、宽各37米,高14米,蔚为壮观。韩城市论功村至城南村段有内城与外城,与其他地方建筑布局不同,旨在要隘的加固。其中城南村东一段,长365米,残高7米,底层最宽处9.2米,并留有堡寨和烽火台遗迹。从残垣现状看,长城全部用细土夯筑,非常坚实,且保护较为完好。

魏长城南起华阴市华山北麓朝元洞西,向北延伸,东临长涧河,经南洞村、北洞村、红岩村、王家河、党家河、河湾子、西关堡、风箱城,北抵渭河。过渭河向西北穿过沙苑地区,过洛河经大荔县党川村、党家窑、东高垣村直至长城村。继而沿洛河东岸北上,在黄龙山南麓的白水县境内折而向东,顺黄龙山、射公山、梁山东行。经白水县史官乡孔走河村北,入澄城县境经董家窑、柳泉、翟尚、关则口、成和西庄,再从合阳县皇甫庄镇邓家寨村西大浴河东坡入合阳境,经桥儿河、雷家寨、百家寨、河西坡,越金水至黑镇村东,经甘井镇西牛庄、上富家、西城后、东城后、贡家坡、安家头、赵家岭、后岭,越孟家村东沟至杨家庄乡东杜家塬,再经杨家河越太西沟至木昌、木坪,沿木坪沟南岸东入韩城市境内。经阿池村、城后村、司马庄、论功村、马陵庄、城南村直抵黄河西岸。

春秋战国时期,魏长城这条横卧在魏国边防线上的巨龙,在阻挡秦国东扩中确实发挥过一定的作用。《史记·魏世家》载:“三十六年,秦侵我阴晋。”《史记·秦本纪》还载,公元前362年即魏惠王九年,秦攻魏少梁(今韩城),破魏军,擒魏将公孙痤,为抵抗秦军入侵,魏国于公元前358年,即魏惠王十二年开始在黄河以西与秦交界处修筑长城。《水经注》述,魏惠王“使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公元前351年城成。次年又进一步扩建。魏筑长城之后十多年间,魏国与秦国时谈时战。

魏惠王十五年(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会于杜平(今澄城县东)。次年,秦乘魏攻赵,大败魏师于元里(今澄城县东南)。4年后,魏攻秦,迫秦孝公与魏惠王修好于彤(今华县西南瓜坡镇故城村)。秦当时之所以未能大举东进,与魏依长城坚守有很大关系。但是,秦孝公励精图治,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实行什伍连坐之法和民户分异制度,制定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的二十等爵制,奖励耕织,发展生产,使秦国逐步发展强大起来。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商鞅诱俘魏公子卬,迫使魏献部分河西之地于秦。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秦大良造公孙衍大败魏军,擒魏将龙贾,魏尽献河西之地于秦。至此,修筑了30多年的魏长城成为秦国的内城,其御敌功能便不复存在。

魏长城遗址以它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让人难以忘怀。□徐云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