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32期:第03版 教育

志愿填报不能被“好专业”“有钱途”牵着鼻子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志愿填报成为不少学生和家长的操心事。一方面,教育关系社会流动,就读不同的院校和专业对考生来说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另一方面,由于存在一定的知识壁垒和信息不对称,很多考生和家长对纷繁复杂的高校和专业缺乏了解,导致志愿填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家长有了“花钱买服务”的需求,渴望通过专业服务来实现志愿填报“最优化”。

近日,标价11999元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引发热议。实际上,这并非最昂贵的选择,某公司为2024年的考生推出了价值17999元的圆梦卡,该服务包含四次专业填报咨询、志愿规划视频等内容。动辄过万的志愿填报服务,究竟是物有所值,还是利用家长们的焦虑来收割他们的“智商税”?

在理想情况下,高中阶段要对学生们进行生涯教育与职业规划,引导学生们能够清晰地发现自己的学科兴趣和未来的就业方向;只不过,“唯升学”和“以分数论英雄”的指挥棒,让不少高中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一些商业机构嗅觉敏锐,发现和捕捉了这样的空白地带和夹缝地带。

正是因为不少考生和家长对大学和专业缺乏清晰的认知,对自身的认识也不够清醒,导致他们在志愿填报时变得迷茫、浮躁、不自信。面对熟人圈子和网络上的纷乱信息,也失去了自我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明确回答可以报什么学校、什么专业能报、什么专业不能报的“网红名师”就成了“香饽饽”。

尽管有些志愿填报服务声称有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支撑,但最后的结果却并不见得适合所有人。考生并非一个同质性的整体,也不是没有思想、没有情绪情感的机器人;更何况,所谓的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没有绝对的界限,市场风云变幻充满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过于迷恋“专业至上”,报考所谓的“好就业”“有钱途”的专业固然迎合了部分家长的功利心态和焦虑情绪,却没有意识到几年之后学这些专业的人要么供过于求,要么市场已经“由热变冷”。更进一步说,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放宽了转专业的限制,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志愿填报“一报定终身”已经被彻底打破,家长和学生更没必要过度依赖商业化的志愿填报服务。

比如,甘肃省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用“制度补血”的方式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指导和帮助。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多渠道公共服务,充分发挥高中阶段学校主阵地作用为考生提供优质的个性化咨询;当考生和家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专业帮助和社会支持,才不会被商业化志愿填报服务忽悠和蒙蔽。□杨朝清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