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33期:第01版 首版

宝鸡机床产教融合“解锁”人才发展通道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6月11日,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鸡机床)数控实训基地,数控机床嗡嗡作响。工位上,师傅为徒弟详细讲解数控设备维修、维护等专业知识。

产业链上学专业、把课堂搬进生产现场,宝鸡机床根据专业设置,将和企业项目现场实操实练和院校办学相结合,将企业实景操作化身第二课堂,进行新型学徒制、院校学生实习、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

产改工作开展以来,该集团紧扣试点项目,汇聚合力、整合资源,“解锁”人才发展通道,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助推改革创新、技能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打通人才成长之路

“企业阶梯式人才晋升通道完善。我18岁技校毕业进厂,1997年参加建厂以来第一次装配技能考试,是当时最年轻的技术骨干,后面自学,参加培训、比赛,参与公司重点试制项目,就这样慢慢成长起来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田浩荣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如是说。

田浩荣的成长是宝鸡机床集团打通人才晋升通道的一个缩影。该集团出台《技能人才技术专家库管理办法》为专家型人才参与公司项目评审、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对外交流展示提供平台。随后又陆续出台《技能人才技术职务考核、复审及评聘管理办法》及10多项配套制度,建立了职工上升通道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通道。

“逢升必考、赛马不相马”。宝鸡机床坚持“三个一”(每两年开展一次技能人才技术职务复审评聘、每年一次技能等级认定、每年一次星级员工收入分配调整机制),以“荣誉+奖金+岗位津贴”的激励方式,形成“培训-考核-使用-晋升-待遇”为一体的技能人才评价管理体系。

如今,宝鸡机床技能人才队伍达到500人,获得市级以上先进集体(班组、工作室)和劳模、工匠、五一劳动奖章表彰上百人次。

“举办技能竞赛,正是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宝鸡机床工会主席秦惠琪表示,聚焦生产经营主战场,全员深入开展以“学技术、练本领、强素质、增效能”为主题的职业技能素养提升竞赛。举办不同层次,形式灵活的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导师带徒等活动,倡导学习技能新风尚,畅通人才晋升通道。

打造职工教学之地

手机打开“宝机云”APP,可随时在此进行案例录入、设备监控,远程运维、数据上传、在线报修等工作。

该集团还建设了“宝机云”学院,实现线上培训和管理。平台借助大数据多维度统计,精准分析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实施线上教学、考试、颁证和资料查阅,实现了培训工作的智能化管理。

该集团还与中国职工技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汽车大学、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网上大师讲堂”,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展示企业工匠人才的绝招绝技绝活。

在深化产改过程中,宝鸡机床针对工厂产品制造和用户需求的实践培训,开发编制实用教材,把许多关键环节录制成视频教材,内容涵盖机床制造维护各个方面,步骤流程式课件内容、“傻瓜式”教学方法,使员工和用户一看就懂、照做就会。

搭建“双室”点状辐射教学平台。以职工创新工作室为核心,充分发挥2个国家级、2个省级、2个市级和8个公司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以高技能人才专家大师为辐射,建立新型师徒帮带分布蓝图,签订师徒培养协议,采取“点对点”教学。

在专家大师团队带领下,攻克新产品加工、装配及应用瓶颈问题和“卡脖子”难题,为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技术难题。

打牢实训基地之基

“只看书本,有很多难点无法理解,到车间实际操作后,才能掌握中式面点的制作方法。”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专业学生到企业学习后,掌握了不少机床实操技巧。

师傅变老师、学生成学徒、车间变课堂、作业变产品,这是宝鸡机床在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中实现的角色转变。

“产教融合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有利于培养出符合企业、行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秦惠琪说。

该集团高级技师李晓佳被誉为数控机床“活流程”和“活字典”,在多项国家、省、市职工技能大赛中获名次后,宝鸡机床与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学院联合,成立大师工作室和智能制造创新培训中心,加快培养院校青年骨干教师,促进制造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宝鸡机床先后同全国20多所职业院校建立校企战略合作,为12个重点工种设立实训区,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捆绑式教学,缔结陕西省“师带徒”和“一帮一”对子150多对,开展“导师带徒”捆绑式教学300多人次。

在深化产改过程中,宝鸡机床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参与培训教材编制、实践教学视频录制、线上线下网络教学过程,在省内外多家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有宝鸡机床技能大师工作室,多人被职业技术学院聘为客座教师,有些还享受学院对应的教师待遇,技能人才得到多方位锻炼,有效提高了技能人才荣誉感、归属感。

本报记者  鲜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