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33期:第03版 企业

彰显技能价值,释放人才潜力,宝石钢管通过技师(班组长)协会——

锻造人才强企新引擎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6月8日,端午小长假里,中国石油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宝石钢管)彭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仍是一派忙碌景象。

“公司技能大赛举办在即,这是发现人才、历练人才、促进能力提升的大事,得把准备工作再做得细致一些。”宝石钢管技师(班组长)协会主任彭建军说。

宝石钢管技师(班组长)协会自2022年3月成立以来,始终以人才强企工程为统领,积极落实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程,充分发挥孵化器、智囊团、成长梯作用,投身生产经营实践,发现一流人才、培育一流技能、传承一流作风,塑造企业建设新动能。

重培养  搭平台

育好人才强企“孵化器”

“协会成立以来,各分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开展生产难题解析会、绝招绝技交流会、创新成果研讨会、班组长管理经验分享会等培训交流活动189场,参与人数达3417人次,致力于多途径培养复合型人才。”彭建军介绍。

两年内开展近200场培训交流、吸引3000余人次参与……这些数字的背后,隐藏着技师协会的何种魅力呢?

“踏踏实实为技能人才服务,实实在在教他们知识,提升业务能力,这么贴心的协会,这么给力的平台,大伙能不喜欢吗?”彭建军给出了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协会还打破以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和企业技能专家为主导的授课团队,把更多、更有才华的年轻技术人员推向讲台,让他们当主角,给他们破圈出道的机会,帮他们实现由“工”到“匠”的转变。

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协会还创新采用了专家大讲堂、微讲堂、抖音直播传技等丰富多彩、别具匠心的培训形式。多次邀请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石油名匠等大咖“传经送宝”,让会员们收获满满。

“每一场培训都那么精彩,每一期交流都是我们开拓视野、提升素养的‘免费大餐’。”宝石钢管上海宝世威公司首席技师周永峰感慨。

扎根沃土,收获希望。2024年,随着74名技能人员成功晋级和公司新成员天津专用管人才队伍的加入,协会队伍已由成立初期的498人壮大到597人。他们也成为各单位技术、生产、管理岗位的骨干。作为协会领头羊,彭建军也获得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集团公司技术能手、“三秦工匠”等多项荣誉。

重实践  解难题

当好服务一线“智囊团”

“协会始终秉承服务企业、服务一线、服务人才的理念,聚焦一线需求,发挥团队作用,确保协会工作与公司党委要求同频共振。”宝石钢管总经理助理兼人力资源部主任刘军表示。

两年多来,协会成员牢记“用技术保障生产、用技能服务一线”的责任使命,积极发挥技能特长和聪明智慧,主动承接生产一线“急难险重”任务,勇做服务一线的“智囊团”。

解困排难,助力生产。在引汉济渭超大口径社会民生项目用管、国家重大管线项目18米超长钢管等生产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钢管的几何尺寸、直度参数、管径稳定性以及生产质量波动等难题,一度成为挡在保供任务面前的“拦路虎”。

“作为公司精心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只有迅速解决生产一线的难题,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焊管分会主任曹文军说。

的确,每遇一线紧急求助,协会成员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岗位人员一道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解决问题。尤其善于灵活应用C-TRIZ创新理论,科学制定方案,逐项突破瓶颈,兑现了以技术助力生产、以技能服务一线的承诺。

“每当解决难题,产品质量得到提升,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看到岗位职工为我竖起大拇指时,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无法言表的。”曹文军如是说。

巡诊把脉,融入一线。针对各企业生产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协会精挑细选出技艺精湛、专长突出、经验丰富的人员,把课堂搬到现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化解问题。

近年来,协会骨干先后深入连续油管公司、克拉玛依公司等二级单位进行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累计解决一线难题66项,提出建议方案19条,编写处理方法75条,并形成18000余字的《巡诊服务报告》。

“既要给技能人才铺路,也要给他们压担子,更要推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宝石钢管人力资源部副主任华小刚说。

重历练  勇创新

搭好技能人才“成长梯”

士因习而勇,能因练而精。协会在技能历练和技艺传承方面,以岗位为原点,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工具,以创效为目标,持续做实技能人才的接续工作。此外,不断强化“名师带高徒”活动,推动协会整体实力持续提升。

“通过历练,我们不断提高会员善于发现的眼力、勤于观察的习惯,尤其是敢于探索和创新的行动。”彭建军说。

的确,如何利用创新环境,强化创新思维力度,激发创新活力,是出给协会会员们的一份最具挑战的考卷。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也是协会的主阵地。“我们以标杆示范班组、十优班组长等为重点,抓住其典型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目的就是增强班组执行力、凝聚力、战斗力,尤其是创新创效能力。”班组长分会主任齐永刚如是说。

近几年,协会依托两级创新工作室,组织精兵强将,先后参加了各类技能创新大赛,均取得不俗成绩。

截至目前,协会获国家级荣誉1项、省市级荣誉18项、企业级荣誉93项。创新成果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7项、公司级奖励30项。协会成员出版书籍3本,撰写技术论文17篇,申报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8项……

这一份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既闪耀着协会全体成员的智慧和汗水,也鼓舞激励着他们开拓奋进,再攀高峰。

□通讯员  杨宏智  郑晓哲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