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122期:第04版 视野

纪念刘少奇诞辰120周年:一生与中国工运紧密相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刘少奇

中共一大会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举行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先后出版了《劳动周刊》《工人周刊》


11月24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刘少奇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外交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建立了卓著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

刘少奇同志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他不愿百姓累于国贫家困,不忍人民生活火热水深,为了人民能够当家做主、过上好日子而毫无保留地奋斗一生。

他出生在1898年的清末中国,那一年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中华民族正陷入内忧外患的深重苦难之中,人民流离失所、国家山河破碎的悲惨境况令人痛彻心扉。

赴俄求学

刘少奇赴俄学习的8个月,正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之时,自苏俄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当家做主的国家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人运动也日益高涨,轰轰烈烈。1921年7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讨论了如何投入实际的社会斗争。认为必须集中力量,开展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工作。会议决议中明确指出:“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产业工会,强调要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党必须派出党员到工会去做。”中共一大对领导工人运动作了具体的安排。1921年8月,为了能够公开领导工人运动,党还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总机关,并迅速地在各地发展分部。罗章龙为北京分部主任,阮大时为上海分部主任,毛泽东是长沙分部主任,林育南是武汉分部主任,王烬美是济南分部主任,谭平山为广州分部主任。上海总部还创办起了《劳动周刊》,后改名为《工人周刊》,用以指导、宣传、鼓动工人运动。

工人运动迅速高涨,亟需党的骨干力量,第三国际根据中国革命的需要,陆续从东方大学学生中抽调人员回国,刘少奇是首批回国的人员之一。临行前,组织征求他本人意见,刘少奇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国从事工人运动。从此,刘少奇的革命生涯就紧紧地和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了。

投身工运

1922年春,刘少奇结束了在东方大学的学习生活,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祖国,回到了他无时无刻不系念于心的人民中间。这个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心中有马列主义的明灯照耀,已不再彷徨无计,不再迷茫,他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在工人运动中一显身手。

刘少奇回国后被分配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工作。刘少奇后来回忆说:“在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都是为了学习,我那时也是一个。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主任是张国焘,里面还有李立三、邓中夏等,劳动组合书记部开始办工人夜校、工人子弟学校,后来又办工人俱乐部,玩一玩、唱一唱,再去组织工人,鼓动工人罢工,成立罢工委员会。罢工胜利后,罢工委员会就变成了工会。”刘少奇在此期间,积极参加工人斗争的实践。他到上海平民女校担任理论教员,上海平民女校其实是共产党以平民教育名义开设的党团活动机关,教师都是共产党员。李达是校长,陈独秀、邵力子、陈望道、高语罕都在这里担任过文化教员,沈雁冰教过英文。刘少奇刚从十月革命的发源地回来,学员就都想从他那里了解许多问题。刘少奇将问题集中整理,系统又深入浅出地向学员讲解。学员从他那里懂得了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苏维埃共和国是什么样子、中国革命又该怎么学习苏联等等道理。彬彬有礼又笑容可掬的刘少奇和学员打成一片,还引导一些进步学员加入共产党,获得了工人群众的尊重和爱戴。刘少奇还应邀到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给党员团员和进步青年做理论辅导讲座,结合自己的体会讲解宣传唯物辩证法、阶级斗争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的马列主义基本观点,把深刻的革命理论讲解得通俗易懂,研究会学员马列主义水平迅速提高,刘少奇也成了党内的马列主义理论新秀。刘少奇还常常会换上工装深入到工厂,指导工人运动,宣传鼓动工人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任务和建立民族联合战线的斗争策略,对党的中心工作的工人运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加强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中央决定派出得力干部指导各地的工作。

刘少奇参与了中共二大许多具体的会务工作。刘少奇说,每天的每一件工作都能让自己增长才干。刘少奇的这种学习态度对他后来的革命生涯大有益处。无论是运筹帷幄的策划,还是帅旗高张的指挥,乃至具体细微的工作,他都能调处有方,得心应手。英才有先天的禀赋也必得有后天的磨砺,才能脱颖而出。刘少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知识和智慧,从革命理论和实践中获得力量和方向,从朦胧到自觉,从自发到自为,24岁的刘少奇已经蓄势待发。他立下誓言:“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导力量,像苏俄那样当家作主。”

伟人初见

这个时期,毛泽东在湖南把工运搞得有声有色,发展形势很好。于是,中央决定派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刘少奇到湖南,参加中共湘区委员会的领导工作,让星星之火尽快成为燎原之势。

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住在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小平房外有一个池塘,几棵柳树,还有成片的菜园,幽雅而安静,中共湘区委员会就设在这里。毛泽东的公开身份是湖南第一师范国文教员,真实身份则是中共湘区区委书记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

刘少奇从上海一到长沙就找到了清水塘。他非常渴望见到久闻其名的毛泽东。早在“五四”运动时,毛泽东与彭璜等人发起湖南省学生联合会,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和开展驱张运动,刘少奇就知道了毛泽东的大名,以后刘少奇又常读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新湖南》,他很欣赏毛泽东精辟的见解和犀利的文风,在上海的劳动组合书记部,刘少奇也经常听到领导对毛泽东工作的肯定,所以一直心存景仰。

而毛泽东对这位离自己家乡近在咫尺的青年才俊也早有所闻。对刘少奇进北京、去保定、到上海、赴苏俄的经历不仅了解,而且对他的少年爱国、追求真理的执着与经历也十分钦佩。

两位中国革命史上的伟人在长沙清水塘相聚了。这是历史的偶然,也是时代的必然。在这间普通的房子里,两个高大的身躯站在一起。一个略显单薄,一个体格魁梧。两双大手紧紧相握,深邃而热情的目光久久凝视,感受着对方的真诚与力量。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湘潭县韶山冲,刘少奇出生在宁乡县炭子冲,两地相隔不足50里,两人又都在长沙上过学,却一直无缘相聚。然而,共同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任务让他们携起手来,并肩战斗,直至风风雨雨数十载。

在这里,他们多次促膝谈心,也有各执己见的争论。他们谈自己求知奋斗的经历,谈对湖南革命形势的见解,谈中国革命的方向与策略……交谈最多的是湖南工人运动的发展态势和指导方针、计划。刘少奇在这里也见到了何叔衡、易礼容、李立三、郭亮等湖南早期的共产党员和工人运动领袖,刘少奇的到来,不仅为中共湘区带来了他在苏俄的所闻所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增添了新生力量,增添了蓬勃朝气,也为忙得席不暇暖的毛泽东增添了得力的助手。

毛泽东与刘少奇会见之际,正是湖南工人运动开展得方兴未艾之时。刘少奇正值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年龄,他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起草了《劳动法案》;深入湖南各工团联合会,代表工人与赵恒惕进行斗争;与郭亮配合,指导粤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钟恭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