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55期:第04版 创造

刘安先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白杨

早上九点多钟,刘安先生以他惯用的微信语音通话告诉我:他的书印出来了,让我有空去拿。我心头一喜,当即驱车到了刘府。天哪!先生已把刚刚出版的《刘安剧作选》上下册和《艺苑夕拾》三大本逐人题签,准备停当。

认识刘安先生,是三年前的一个傍晚,我读中学时的班主任刘心诚老师打来电话,说给我送两本书。

我开门迎进二位白发长者,一位是心诚老师,另一位是《屠夫状元》首席编剧刘安先生。他们送来《商洛戏剧精编》《商鞅与商洛》《商洛古诗精选》,这又勾起了我的回忆。

在人生长河里,我与剧团还有一闪而过的情缘。上世纪80年代,商县文工团到我们学校招录演员,年幼的我,尚不知文工团为何物,只听高年级学生说能管饭吃,就报了名。在学校初录后不几天,我就接到进城考试的通知。

当时,文工团是按照商县所辖九区一镇划分考区的。排在前面的是黑龙口、黑山等边远区,我们杨峪河区离城较近,放在后面。这场考试,从清早考到天黑。我清早在家吃的稀饭,轮到饥肠辘辘的我考试时,考场已经亮起弱弱的灯光。我先背诵了陆游的爱国诗《示儿》,又唱了一首赞美“四个现代化”的歌《祖国好比金凤凰》,这首歌不是名曲,在考官的谱系里找不到词谱,只能清唱。这场考试我也没在意,考了就考了,也不知道结果。大约过了半年,有人问我,你不是考上文工团了吗?怎么还在学校上学呀?我说我不知道啊!他说你的通知书,让你们区一个在文工团工作的人给你捎回去了。我赶紧去文工团打听这事,团里人说,这事过去好几个月了,都以为你不愿来,现在不行了。就这样,我与文工团擦肩而过了。

在寒舍,刘安先生偶尔呷一口茶,言谈举止既显露编剧的渊博,亦不失演员的风范,更有着文人的儒雅。

闲聊中,得知先生1939年生于刘湾村,15岁考入了商洛地区剧团,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团里让他担任《黑叮本》一剧中的杨四郎。正当他演须生初露头角之时,却因一次下乡演出吃了冰溜子而岔坏了声腔。团里又让他耍丑角演三花脸,后来改演武戏。他不嫌苦,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打把子、扭旋子、翻跟斗,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加上悟性高,越演越带劲儿。1962年,他和同伴在西安演《白蛇传》中《盗仙草》一折武功戏,受到了省城专家的高度评价。团里排演现代戏,他又成了戏中反面角色的台柱子。从《桑园人家》中自私自利、愚昧顽固的“王老三”,到《三月三》中凶狠恶毒的刁连长,《江姐》中阴险、奸诈、狡猾的特务头子沈养斋等等,都扮演得让观众憎恨入骨。他扮演起正面人物更是形神逼真,又叫观众肃然起敬。

刘安先生的人生体验是丰富的,他当服务员端过盘子、招待所铺床叠被,做过文化站干部,当过石匠,下过矿井挖煤。更让他和家人难忘的是,他曾蒙冤蹲了22个月监狱,差点儿就没了性命。生活的磨难,使他早早就对人生和社会有了自己的见底,也积累了不少创作素材。他一边当演员一边写剧本,在1958年写了反映技术革新的小戏《木匠》、反映送货下乡的《红梅迎春》、歌颂英雄人物的《王杰送大娘》……

1962年,他受安徽地方戏《三踡寒桥》启发,着力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无私无畏的底层劳动者《珠宝缘》中胡山的形象。在尘封17年后,《珠宝缘》易名《胡山献宝》排演,时任陕西省文化局局长鱼讯看戏后,改名为《屠夫状元》,在西安献礼演出中一举夺魁,荣获陕西省革命委员会颁发的剧本创作甲等奖。随之,陕西人民出版社刊发和出版了单行本,先后被国内几个省市几十个文艺团队演出,产生了轰动效应。接着,西安电影制片厂一眼看好,欲将此剧以眉户剧种搬上银幕。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盛赞《屠夫状元》:“是一出富有人民性、富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好戏。”豫剧《朝阳沟》编剧、全国剧协副主席杨兰春,在五四剧院连看4遍后,对刘安说:“《屠》剧不但是艺术品,而且是教科书。”陕西省文化厅原副厅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孙豹隐回忆说,陕西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优秀剧目展演中,刘安编写的关于商鞅在商洛的《商君商於行》,一举夺魁,荣获大奖。商鞅是历史名人,其封地在商洛,商洛人写商洛事,乃理所当然之使命。那段时间,他睁开眼是历史人物商鞅,闭上眼是舞台角色商鞅,晚上做梦还是商鞅形象,可以说,他是殚精竭虑而成其剧作。整个剧作选取商鞅变法,功绩卓著,被秦孝公封为商君的历史为主要素材。以商鞅到商地后身体力行推行新法,开放关口,实施“民策”的巨大行动作为基本元素,巧妙构思,大胆进行艺术加工,在舞台上,塑造了商鞅大无畏的改革家形象,讴歌了商鞅排除各种阻力,打开武关吸纳楚国能工巧匠和先进技术的改革气魄及进取精神。《商君商於行》唱响了点燃历史火炬、烛照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刘安先生在商洛地区剧团,初工须生、武生,后改丑行。10余年间,在舞台上塑造了性格迥异的各类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他从事导演工作后,又潜心戏剧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他认为,一部好的戏剧作品除讲究选材、结构、情节、矛盾冲突、戏剧语言外,关键是要有创新精神。他从成功执导大型歌剧《江姐》开始,先后执导了《洪湖赤卫队》《红嫂》等大小剧目数10个,多次在省、市获奖。上世纪70年代,他脱离演员、导演后,又潜心编剧,先后创作、改编了《屠夫状元》《商君商於行》《月亮河》等大小剧目百余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题词:“刘安先生是商洛戏剧之乡的中锋主力,曾以《屠夫状元》享誉华夏。戏曲是底层老百姓的生命呐喊,典型人物胡三之呐喊,至今仍声震屋瓦,回响九霄。”陕西省文化厅原副厅长、一级编剧王小康说:“刘安先生的作品有剧本,有小说,有评论,有杂谈。就整体而言,传承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弘扬的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和正能量,体现的是浓浓的家国情怀。就这一点,足可见刘安先生的创作理念、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

在刘府,先生不时给我添水。他幽默风趣,虽年过八旬,满头白发,却仍似顽童率真。我钦佩地注视着先生,边聆听他讲述着自己的戏剧人生……

先生赠我上下两册98万字的《刘安剧作选》和50万字的《艺苑夕拾》三大本著作,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趁假日,阅读先生大作,深深体会到了先生驾驭戏剧冲突的能力,他将世间百姓的感情,倾注到剧中人物身上,故事写得跌宕起伏,既能给人带来阅读快感,又能启迪人们的心灵。无论怎么讲,刘安先生的剧作都是陕西乃至全国戏剧领域不能忘记的作品。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