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89期:第04版 周末

“95后”婚恋观实录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995年出生的人,今年29周岁了,“95后”一代已经从最早的“网络原住民”成长为婚恋市场的主力军。

这一代年轻人在婚姻恋爱上有哪些想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他们对爱情是否还抱有期待?

“伪诉求”难住了真需求

“别看我29岁了还单身,就以为我不想找对象。”某社交平台的相亲博主团团(化名)对笔者开门见山地说,“相反,我很想找并且一直在努力,只是还没有成功。”虽然近年来媒体持续报道结婚率走低,年轻人不愿意谈恋爱、结婚,但是在年轻人扎堆的社交分享平台上,“想找个对象”的诉求一抓一大把,婚恋意愿明显高于预期。

团团是一名网络运营人员,曾在网上分享过自己之前的几次相亲经历,没想到引来众多网友关注,有的有相似经历,有的感叹不知道去哪儿能找到意中人。

那半年多,通过帖子先后找来的网友有300多人。团团设想可以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留了私人联系方式,一共有200多人加了她。或许是因为平台使用者的原因,大家的出生年份普遍集中在1995年至2003年之间。

添加了联系方式后,团团会和对方认真聊一聊个人的情况、想找什么样的,之前有过什么感情经历。聊的人多了,团团发现一个问题——年轻人看似认真提的择偶标准,有很多是“伪诉求”。

什么是“伪诉求”?比如身高、胖瘦,这些就是真实诉求,而年轻人在寻找对象时,大部分都会提到“合眼缘”“性格好”等主观标准。这些标准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异常困难。因为“合眼缘”往往是一种直觉上的感受,难以用言语准确描述;而“性格好”则涉及个体对性格的理解和偏好,同样具有极大的主观性。

这种主观标准的模糊性使得年轻人在寻找对象时感到迷茫,增加了找到合适伴侣的难度。因此团团建议大家多想一层,为什么想要“性格好”的,内心的深层次需求是什么?想得越清晰就越容易脱单。

家庭期望对不上个体需求

此外,不少年轻人提出身边社交圈窄的问题。如今,网络、应酬的机会看似很多,但是上班、上学族都觉得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兴趣外出社交,线上交流又难以完全展现一个人的真实面貌,还存在一定风险,这些都增加了寻找合适伴侣的难度。

于是,家庭在相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未婚“95后”都被家里安排过相亲,各式各样的相亲经历是这些年轻人对笔者聊得最多的话题。

抛开几乎每个人都会分享的“奇葩”相亲对象,那些“看起来很靠谱”的相亲成功率也并不高。父母和子女对婚姻的期望不同是其中最大的原因。

听了很多“95后”的分享后,笔者发现他们是愿意接纳父母意见,同时也有自己想法的一代。父母往往基于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希望子女能够找到一个稳定、可靠、经济条件好的伴侣,以保障子女的未来生活,他们更看重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工作稳定性等因素。而年轻人更注重个人的感觉和情感需求,希望找到一个与自己有共同语言、共同兴趣、相互理解和支持的伴侣。

针对这种“代沟”,父母、亲戚在介绍对象前先问问当事人的意见,了解一下他们的理想型,尊重年轻人的看法,双方交流才会更顺畅,结果也可能更理想。

寻寻觅觅仍然相信爱情

“找对象还是要趁早,因为好的已经不在市场上流通了。”这句话被不少“95后”用来唏嘘。笔者的采访对象及团团的200多名网络好友当中,母胎solo(从来没谈过恋爱)的人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曾经谈过恋爱。

据团团观察,大城市择偶机会相对多些,三四线城市因为人口相对少且固定,哪怕是相亲,相来相去都是拐弯抹角的熟人,不是小学同学的初中同学,就是曾经同校不同班的校友等,“毕竟适龄的群体就那么大。不过他们的择偶标准相对更务实,遇见条件相当的很快就稳定下来了”。

而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因为独立能力较强,在择偶要求上普遍会希望1+1>2,能够彼此分担或者提供情绪价值。在他们看来,谈恋爱是为了相互支持,成为更好的自己。

虽然“95后”已经慢慢向30岁靠近,但是这些年轻人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仍充满信心。当被笔者问道:“你还相信爱情吗?”每个受访者都坚定地表示:“相信!”

这代年轻人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拒绝婚恋和生育,恰恰相反,因为有相对稳定的物质条件,他们更加向往美好的爱情和家庭……□董颖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