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蚕之乡访“金蚕”
□毛雅莉
去往金蚕发源地的公路旁,两边矗立着黄色的“金蚕”标示路灯,惟妙惟肖,列队迎接我们。车停在池河旁,眼前一组黄铜雕塑,再现了村民谭福全一家意外发现国宝“鎏金铜蚕”的场景。鎏金铜蚕是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池河水缓缓流淌,站在这里,仿佛可以听到曾经的淘金声,听到那金蚕吐丝的优美旋律。
金蚕出土在池河谭家湾,天下惊艳,珍贵无比。穿过谭家村的田间地头,我们来到了当年淘金时发现鎏金铜蚕的挖掘者、奉献者谭福全家,谭老虽已去世,他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永流传。年过80的付阿姨是谭老的老伴,精神矍铄,笑容可掬,她每年带领家人坚持养蚕,让鎏金铜蚕的故事一直延续,让鎏金铜蚕的精神一直传承。而今,传播金蚕文化,讲好金蚕故事成了她们一家人的责任和义务。
金蚕之乡是一个美丽的梦。站在池河边,思绪穿过历史的缝隙,聆听丝绸之路的驼铃声,瞅着罗衣绛裳的飘扬,遥想“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幽怨,不觉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鎏金铜蚕,丝路之源。走进金蚕展览馆,一起聆听桑蚕历史的沧桑巨变与延续传承,了解蚕桑丝绸文脉,探寻丝路之源的旅程。安康蚕桑生产已有3000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安康栽桑养蚕相沿成俗,绢帛织物早已出现。在汉水两岸的嫘祖蚕神庙、紫阳县出土的战戈上人们发现了附着丝织物残迹。而在石泉县池河镇发现汉代的鎏金铜蚕,恰恰是古丝绸之路的有力佐证。金蚕虽小,却是丝路历史、丝路文化的见证者。鎏金铜蚕让丝路文化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交流合作的情感纽带,意义非凡。
到了汉代,在“文帝躬耕,景帝亲桑,励精图治,一意农桑”的感召下,养蚕缫丝业达到空前高度,丝织品工艺已非常成熟,从马王堆出土的1000余件丝绸织物可见一斑,绢、纱、绮、罗、锦应有尽有,棉袍、裙衣、手套种类齐全。陕南汉江流域作为主要蚕桑区“耕桑者益多”,石泉境内的蚕桑业也空前繁荣。汉江两岸,直河川道,桑树密植,男耕女织,处处可闻机杼之声。而在石泉发现的鎏金铜蚕,正是朝廷用来奖励当时在蚕桑织绸业做出显著贡献的地方蚕官或蚕业大户。
一只沉睡了千年的蚕宝宝,全身共计九个腹节,胸脚尾脚完整,造型逼真,制作精美,惟妙惟肖,是汉代丝绸业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象征和实物见证,体现了丝绸在中国古代中西方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石泉县位于秦岭南部,气候温和湿润,蚕桑业生产良地,据《石泉县志》记载,此地古代养蚕业就已兴盛。回望历史,憧憬未来。鎏金铜蚕是“一带一路”丝路文化的见证者,也必将成为石泉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者。
巍巍秦巴山,金蚕天下织。金蚕精神,鼓舞人心;金蚕之歌,悦耳动听;金蚕之乡,民富国强。石泉县位于陕南安康的西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石泉建县于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素有“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之称;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西部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是先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在此修炼授徒,又称鬼谷子故里。
青山巍巍,绿水潺潺,人与自然,宁静与和谐,是草池湾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农耕文化在这里沉淀,国宝朱鹮也在这里安家。漫步田园,突然惊呼声声,一只朱鹮从头顶一跃而过,来不及捕捉美丽身影,只能远观洁白的羽翼飞向远处,听说这对朱鹮是一对比翼齐飞的爱情鸟,一灰一白,形影不离。它们长期栖居的那棵树也被称为爱情树。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40多对朱鹮在此安家落户。若不是下雨,还想在此逗留,徜徉在草池湾的臂弯,与友人一起吸氧,赏花,骑行,聆听大自然的音符,不亦乐乎。
研学宾馆、精品民宿、天空之镜、空中漂流、山地摩托、醉美桑海农旅体验区……让明星村架起腾飞的翅膀。站在天空之境的玻璃栈道,一片又一片的桑树编织成绿色的海洋,波光粼粼,鳞次栉比。明星村的桑树在阳光滋润下更加翠绿,连片的桑海散发着阵阵清香。桑海之巅,绿荫环绕,雅静通幽,四周群山环绕,万亩桑海波澜起伏。蚕桑文化扑面而来,湎醉美于桑林之丛,觅风雅于田园之间,何其乐哉。
一片桑叶,一只蚕蛹,带动一片桑海,形成一条产业链。桑树满园香,蚕蛹吐丝忙,产业融合旺,振兴有希望,金蚕之梦让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焕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
一路陪伴,共赏美景,相谈甚欢,收获颇丰。从金蚕之乡展览馆、草池湾、桑海桑田、饶峰驿站、石泉古街,再到胡树勇工作室。聆听、参观、欣赏、学习,满满收获。
赏不完的美景,听不完的故事。同样一个地方,因为每次相伴的人不同,所以总会有不同收获。感谢石泉文友的热情周到接待。石泉,果然是名副其实的“石泉十美”。云雾仙山雄奇之美、后柳水乡轻柔之美、燕翔洞府梦幻之美、中坝峡谷幽静之美、子午银滩浪漫之美、金蚕之乡桑海之美、石上清泉神韵之美、汉江浣女脱俗之美、千年古城人文之美、养生佳肴天然之美,这“十美”既代表着石泉美景又代表美食,尤其是冠名中国名宴“蚕桑宴”更加彰显石泉人的热忱与厚道。
破茧成蝶,是一种美好寄予和向往。行走在葱茏的山野和田园,翠色欲流的桑叶格外养眼润肺。秦巴深处的石泉池河,“鎏金铜蚕”的发源地,古老的文明与辉煌一直在这里流淌。(单位:安康水力发电厂)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毛雅莉
去往金蚕发源地的公路旁,两边矗立着黄色的“金蚕”标示路灯,惟妙惟肖,列队迎接我们。车停在池河旁,眼前一组黄铜雕塑,再现了村民谭福全一家意外发现国宝“鎏金铜蚕”的场景。鎏金铜蚕是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池河水缓缓流淌,站在这里,仿佛可以听到曾经的淘金声,听到那金蚕吐丝的优美旋律。
金蚕出土在池河谭家湾,天下惊艳,珍贵无比。穿过谭家村的田间地头,我们来到了当年淘金时发现鎏金铜蚕的挖掘者、奉献者谭福全家,谭老虽已去世,他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永流传。年过80的付阿姨是谭老的老伴,精神矍铄,笑容可掬,她每年带领家人坚持养蚕,让鎏金铜蚕的故事一直延续,让鎏金铜蚕的精神一直传承。而今,传播金蚕文化,讲好金蚕故事成了她们一家人的责任和义务。
金蚕之乡是一个美丽的梦。站在池河边,思绪穿过历史的缝隙,聆听丝绸之路的驼铃声,瞅着罗衣绛裳的飘扬,遥想“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幽怨,不觉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鎏金铜蚕,丝路之源。走进金蚕展览馆,一起聆听桑蚕历史的沧桑巨变与延续传承,了解蚕桑丝绸文脉,探寻丝路之源的旅程。安康蚕桑生产已有3000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安康栽桑养蚕相沿成俗,绢帛织物早已出现。在汉水两岸的嫘祖蚕神庙、紫阳县出土的战戈上人们发现了附着丝织物残迹。而在石泉县池河镇发现汉代的鎏金铜蚕,恰恰是古丝绸之路的有力佐证。金蚕虽小,却是丝路历史、丝路文化的见证者。鎏金铜蚕让丝路文化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交流合作的情感纽带,意义非凡。
到了汉代,在“文帝躬耕,景帝亲桑,励精图治,一意农桑”的感召下,养蚕缫丝业达到空前高度,丝织品工艺已非常成熟,从马王堆出土的1000余件丝绸织物可见一斑,绢、纱、绮、罗、锦应有尽有,棉袍、裙衣、手套种类齐全。陕南汉江流域作为主要蚕桑区“耕桑者益多”,石泉境内的蚕桑业也空前繁荣。汉江两岸,直河川道,桑树密植,男耕女织,处处可闻机杼之声。而在石泉发现的鎏金铜蚕,正是朝廷用来奖励当时在蚕桑织绸业做出显著贡献的地方蚕官或蚕业大户。
一只沉睡了千年的蚕宝宝,全身共计九个腹节,胸脚尾脚完整,造型逼真,制作精美,惟妙惟肖,是汉代丝绸业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象征和实物见证,体现了丝绸在中国古代中西方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石泉县位于秦岭南部,气候温和湿润,蚕桑业生产良地,据《石泉县志》记载,此地古代养蚕业就已兴盛。回望历史,憧憬未来。鎏金铜蚕是“一带一路”丝路文化的见证者,也必将成为石泉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者。
巍巍秦巴山,金蚕天下织。金蚕精神,鼓舞人心;金蚕之歌,悦耳动听;金蚕之乡,民富国强。石泉县位于陕南安康的西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石泉建县于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素有“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之称;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西部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是先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在此修炼授徒,又称鬼谷子故里。
青山巍巍,绿水潺潺,人与自然,宁静与和谐,是草池湾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农耕文化在这里沉淀,国宝朱鹮也在这里安家。漫步田园,突然惊呼声声,一只朱鹮从头顶一跃而过,来不及捕捉美丽身影,只能远观洁白的羽翼飞向远处,听说这对朱鹮是一对比翼齐飞的爱情鸟,一灰一白,形影不离。它们长期栖居的那棵树也被称为爱情树。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40多对朱鹮在此安家落户。若不是下雨,还想在此逗留,徜徉在草池湾的臂弯,与友人一起吸氧,赏花,骑行,聆听大自然的音符,不亦乐乎。
研学宾馆、精品民宿、天空之镜、空中漂流、山地摩托、醉美桑海农旅体验区……让明星村架起腾飞的翅膀。站在天空之境的玻璃栈道,一片又一片的桑树编织成绿色的海洋,波光粼粼,鳞次栉比。明星村的桑树在阳光滋润下更加翠绿,连片的桑海散发着阵阵清香。桑海之巅,绿荫环绕,雅静通幽,四周群山环绕,万亩桑海波澜起伏。蚕桑文化扑面而来,湎醉美于桑林之丛,觅风雅于田园之间,何其乐哉。
一片桑叶,一只蚕蛹,带动一片桑海,形成一条产业链。桑树满园香,蚕蛹吐丝忙,产业融合旺,振兴有希望,金蚕之梦让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焕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
一路陪伴,共赏美景,相谈甚欢,收获颇丰。从金蚕之乡展览馆、草池湾、桑海桑田、饶峰驿站、石泉古街,再到胡树勇工作室。聆听、参观、欣赏、学习,满满收获。
赏不完的美景,听不完的故事。同样一个地方,因为每次相伴的人不同,所以总会有不同收获。感谢石泉文友的热情周到接待。石泉,果然是名副其实的“石泉十美”。云雾仙山雄奇之美、后柳水乡轻柔之美、燕翔洞府梦幻之美、中坝峡谷幽静之美、子午银滩浪漫之美、金蚕之乡桑海之美、石上清泉神韵之美、汉江浣女脱俗之美、千年古城人文之美、养生佳肴天然之美,这“十美”既代表着石泉美景又代表美食,尤其是冠名中国名宴“蚕桑宴”更加彰显石泉人的热忱与厚道。
破茧成蝶,是一种美好寄予和向往。行走在葱茏的山野和田园,翠色欲流的桑叶格外养眼润肺。秦巴深处的石泉池河,“鎏金铜蚕”的发源地,古老的文明与辉煌一直在这里流淌。(单位:安康水力发电厂)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