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关中书院
□段育霖
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儒学创始人孔子开始,知识分子往往在仕途失意或受阻后,反身潜心治学、讲学传道、教化民众。时间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祖籍西安府的冯从吾在御史任上因直言进谏而被革职,返回长安潜心研究宋明理学,特别是张载的关学,并借用西安城南门里的宝庆寺作为讲学场所,后建立关中书院。使其成为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冯从吾的追随者甚众,在关中书院讲学时,听众竟达几千人。时人叹曰:出则真御史,直声震天下;退则名大儒,书怀一瓣香。
书院遵循西安城棋盘格式布局,南北长,东西窄,沿中轴线由山门、大门、二门、东西钟鼓楼、允执堂(讲堂)、左右厢房等建筑物组成。大门两侧悬挂着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最高的精神追求。关学始终坚守“敦本善俗”“躬行礼教”,使得关学成为北宋理学中最具务实精神的学派。
穿过第一道门厅,院子里有几棵200多年树龄的槐树。树的东西两侧,有记载1938年世界学联代表团在此座谈的纪念碑,有记载1936年10月西安师范学院学生反对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学潮纪念碑,还有一块记录了1937年12月彭德怀同志从前线返回,在此对西安学生组织的救亡团体做报告的纪念碑。这些纪念碑反映了青年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责任和情怀。历史的风风雨雨已烟消云散,只有这古老的槐树成为历史的见证。
穿过第二道门厅,是书院的中心,场地较为开阔,眼前有一棵300年树龄的皂荚树,根部如化石根雕,不由得让人惊叹岁月对天地万物的造化神功。东边醒钟亭下的校友捐赠纪念碑,一侧记录了早期共产党人,解放后历任西安市政府秘书长、政协副主席等职的何寓础先生为学校捐赠了一生积蓄3万元设立奖励基金,鼓励师生重教治学。另一侧铭刻着曾任中宣部文艺处处长苏一萍先生与曾任农业部副部长曹冠群夫妇二人将一生酷爱的全部藏书赠予母校,以表爱校之情。西边暮鼓亭挂有“观德”方匾,蕴含了“吾日三省吾身”的哲理。遥想那个年代,日落后,师生坐在院子里或者房舍中交流、自省,反观内心得失。
居于正北的“永执堂”属于过去的大讲堂,门厅处为八柱式歇山顶飞檐,内侧圆柱上均题有楹联。堂前两棵古槐树,树干粗壮曲折,枝叶稀而枝干奇,色不鲜而身厚重。槐树的寿命长达千年,这两棵500年的古槐,也只是进入了生命中年,但书院已历经明清、民国到新中国几个时代的变迁。历经传统书院、近代学堂和现代高校的转变,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的功能从未改变,关中书院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化灯塔。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段育霖
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儒学创始人孔子开始,知识分子往往在仕途失意或受阻后,反身潜心治学、讲学传道、教化民众。时间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祖籍西安府的冯从吾在御史任上因直言进谏而被革职,返回长安潜心研究宋明理学,特别是张载的关学,并借用西安城南门里的宝庆寺作为讲学场所,后建立关中书院。使其成为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冯从吾的追随者甚众,在关中书院讲学时,听众竟达几千人。时人叹曰:出则真御史,直声震天下;退则名大儒,书怀一瓣香。
书院遵循西安城棋盘格式布局,南北长,东西窄,沿中轴线由山门、大门、二门、东西钟鼓楼、允执堂(讲堂)、左右厢房等建筑物组成。大门两侧悬挂着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最高的精神追求。关学始终坚守“敦本善俗”“躬行礼教”,使得关学成为北宋理学中最具务实精神的学派。
穿过第一道门厅,院子里有几棵200多年树龄的槐树。树的东西两侧,有记载1938年世界学联代表团在此座谈的纪念碑,有记载1936年10月西安师范学院学生反对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学潮纪念碑,还有一块记录了1937年12月彭德怀同志从前线返回,在此对西安学生组织的救亡团体做报告的纪念碑。这些纪念碑反映了青年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责任和情怀。历史的风风雨雨已烟消云散,只有这古老的槐树成为历史的见证。
穿过第二道门厅,是书院的中心,场地较为开阔,眼前有一棵300年树龄的皂荚树,根部如化石根雕,不由得让人惊叹岁月对天地万物的造化神功。东边醒钟亭下的校友捐赠纪念碑,一侧记录了早期共产党人,解放后历任西安市政府秘书长、政协副主席等职的何寓础先生为学校捐赠了一生积蓄3万元设立奖励基金,鼓励师生重教治学。另一侧铭刻着曾任中宣部文艺处处长苏一萍先生与曾任农业部副部长曹冠群夫妇二人将一生酷爱的全部藏书赠予母校,以表爱校之情。西边暮鼓亭挂有“观德”方匾,蕴含了“吾日三省吾身”的哲理。遥想那个年代,日落后,师生坐在院子里或者房舍中交流、自省,反观内心得失。
居于正北的“永执堂”属于过去的大讲堂,门厅处为八柱式歇山顶飞檐,内侧圆柱上均题有楹联。堂前两棵古槐树,树干粗壮曲折,枝叶稀而枝干奇,色不鲜而身厚重。槐树的寿命长达千年,这两棵500年的古槐,也只是进入了生命中年,但书院已历经明清、民国到新中国几个时代的变迁。历经传统书院、近代学堂和现代高校的转变,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的功能从未改变,关中书院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化灯塔。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