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867期:第01版 首版

在“新”发展赛道上驰骋

——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工会助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纪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勇军(右)指导工作室成员实操。(资料图)

在刚刚落幕的2024年中国中车职业技能竞赛暨青年职业技能竞赛中,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冯祺、张长宁、雷波、马天峰等职工在叉车驾驶、电焊和无损检测等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中车竞赛优秀选手”称号。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公司坚持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以技能竞赛作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指挥棒”,着力打造一支技艺精湛、素质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筑基育人才

“此次通过评审,不仅是对我技能的认可,更是对整个团队努力与付出的肯定。公司对技能人才培养高度重视,持续不断创新投入,让我们有了不断突破、追求卓越的动力。”全国劳动模范、焊工技能培训讲师李永军在职业资格评审活动中分享道。

日前,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2024年度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职业资格共评审通过技师21人、高级技师5人、特级技师1人,为企业发展持续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企业如何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变化,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建强人才队伍这一要点,该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李胜林表示:“其关键在于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根基,以人才驱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产品制造部备料区钻压组班长、“零借口”理念践行者刘晓冬被公司派往中车大学参加班组长精益培训。学成归来后,他运用理论知识管理班组,将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成功树立了“敢打硬仗”的团队形象。

客车检修部车体区大班长任创带领作业人员攻坚克难,秉持“一次就干好干好每一次”理念,先后解决了“四方造卧铺护栏扶手松动”“软卧隔档丝柱预埋安装”等多项生产技术难题。

从转向架工艺转入生产岗位的王建军,主导并参与了各类改善项目10余项,带领团队做到了“提产又提质增效不增本”。

悉心育才、精心用才,人才已成为该公司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大增量”,不断激活发展“源头活水”。

培“技”固根基

在铁路罐车技术趋于成熟的今天,新产品研制与既有车型改进面临较大挑战。

“近年来,办法经验一直在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具推广制作及培训活动就是其中之一。”李胜林说道。

该公司结合职工年龄结构、素质结构、技能培训等人员情况,围绕数智化升级改造、工艺改进、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生产经营实际需求遴选制作项目,组织职工在工余时间巧妙利用报废配件和边角余料制作教学模具。最后,以技能演示及技术比武方式开展专项培训,并对参训人员进行实作打分评价。

这一“体验式”模式,既优化了技能培训效果,也夯实了公司技能培训与考评一体化实训平台的建设基础,为新上岗职工快速熟练岗位操作技能提供了有力保障,切实提高职工实战技能操作水平。

此外,通过召开技能大师工作室优秀技术攻关项目评审会,展示项目创新性、可推广性、专业技术性和在解决生产及技术难题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促进工作室之间创新思维分享和方法探讨。

“通过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让职工锻炼成长为岗位技术能手和各工种能工巧匠,争做新时期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李胜林说,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体系,在职业技能竞赛荣誉、高技能人才占比、创新岗位技能培训形式、优秀技能人才引进等方面实现突破。

创新展翼飞

“客车整车外表面通过式吹扫装置”“客车钢结构检修等级切割装置”“客车车体抛丸工艺改造”3个创新项目已完成并投入应用;“货车侧墙柱内补强座机器人开孔装置”已完成验证,即将投入应用;“客车侧墙平整度自动化测量及打磨装置”“车体标记机器人涂打装置”“铁路货车枕横梁产线自动化系统集成”等项目也将完成。

该公司在发挥核心优势基础上,加速推进创新工作。早在今年初,为推动产改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投资80余万元对王勇军劳模创新工作室进行全面改造,将其正式升级为创新工作馆。

技术创新不仅局限于少数“精英”,工作馆创建了“名师带徒”“多师多徒”“多工种带徒”等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企业生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围绕新工艺、新工法,定期组织成员就生产关键任务和瓶颈问题进行研讨,不断提升核心技艺和创新能力,激发广大职工创新积极性。

在创新工作馆带动下,创新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成为该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未来,该公司将继续以技能为基、以创新为翼,加速驰骋于“新”发展赛道,为企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本报记者  鲜康


记者手记

踏入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记者深深感受到这里浓厚的创新氛围与人才活力。

通过与各级劳动模范和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的交谈,也感受到该公司不仅注重技能人才培养,更是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等方式,让技能人才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机会。比如,“体验式”教学模具的推广和应用,不仅优化了技能培训效果,还提高了职工实战技能操作水平。而创新工作馆的建立,更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这里,技能人才可尽情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企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