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所“托”
普惠托育服务让年轻人带娃不再难
李海涛
当前,“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是不少家庭的“急难愁盼”。双职工家庭、老人不能帮忙、保姆费用高,谁来帮助带娃?如何满足年轻父母的托育“刚需”……公办托育综合服务以及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服务模式,为西安市蹚出一条“破解年轻人带娃难”的新路子。近日,笔者先后走进碑林区公办托育中心及西安多家普惠托育机构进行探访。
送托班几个月“宝宝”变成“小大人”
“小手小手拍拍,小脚小脚放好……”12月13日14时47分,在西安市碑林区卫生健康局与陕西省西安幼儿园今年7月合作成立的公办托育中心,刚刚午睡醒来不久的托班宝宝们,在保育师的带领下,坐在小椅子上等待前来参加亲子互动的爸爸妈妈们。2岁多的“妞宝”乖巧地依偎在保育师怀里,保育师温柔地给小姑娘扎着辫子……
看到班里来了许多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小朋友们高兴地向大家挥起了小手,家长也俯下身与孩子们互动对话。
15时10分,伴随着《彩色的纱巾》音乐声响起,原本还和爸妈腻歪的宝宝们,很快进入角色,和爸妈一起抖起手中的彩色纱巾。玩到尽兴处,家长们仿佛穿越到童年时代,把孩子当成小伙伴一起玩。随后进行的亲子互动音乐游戏“榨果汁”,当孩子将亲手“榨”好的果汁送到爸妈嘴边时,家长们纷纷感叹:几个月的普惠托育,孩子懂事多了!
“孩子送来没几个月,就从她身上看到许多变化,不管是自控能力、动手能力还是生活习惯,感觉孩子变成‘小大人’了……”30岁的“伊宝”爸爸田毅说起2岁半女儿上托班后的变化,自豪感满满。
陕西省西安幼儿园园长周苏萍介绍,托班教学游戏化,寓教于乐,注重幼儿个性发展,受到不少家庭的欢迎和认可。
“托育服务”解决年轻人的“急难愁盼”
今年2岁半的“伊宝”出生后,原本从河南来西安开店的田毅夫妇整个生活节奏被全打乱了。因无人帮忙带孩子,小两口只好轮流在家里和店里两头跑,非常影响店里生意,这种生活持续了2年半。
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田毅夫妇惊喜地发现,他们家居住的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道有一家普惠托育机构。经过几个月的考察,他和妻子商量决定,把2岁半的宝宝送到这家“开在家门口的托育园”,他和妻子就能安心做生意了。
其实,田毅夫妇带娃的经历,是许多有着托育“刚需”的年轻爸妈的真实反映。12月12日16时30分左右,西安理工大学幼儿园托班的孩子们正围坐在小餐桌前,或自行或在保育师的帮助下吃着可口的营养餐。
“孩子3岁就送到这里,我和丈夫都是医务工作者,工作非常繁忙。把孩子送来专业托育机构,既能受到专业科学的照顾,又能培养孩子独立和社交能力,还避免了家庭矛盾。”等待接孩子的张妍说道。一旁的宝妈马艳丽则认为,离家近,有高校背景,并且是公办普惠托育机构,收费也合理,他们全家都非常满意,实实在在解决了年轻人的“急难愁盼”。
孩子1岁半的时候,28岁的宝妈黄小娟把女儿送到碑林区启慧友谊幼儿园。黄小娟说,去托育园之前,孩子是整个家庭的核心,自己和丈夫好多工作都做不了,至少得有一个人全身心地照顾孩子。带孩子成了这个家的头等大事。从送孩子入托的这一天开始,她和丈夫终于从带娃焦虑中“解放”出来。
打造家门口“托育服务圈”
据了解,目前西安市有幼儿园开设托班、民办托育机构、早教机构开设托育服务、家庭托育点、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用人单位或产业园区办托6种类型,各类托育机构747所,新增公办托育机构9所、普惠机构42所,政府对达标的普惠托育机构给予每生每年400元的运营补贴。其中,碑林区有20所提供3岁以下托育服务机构,推出的碑林区公办托育中心除了正常的普惠托育服务外,还承担托育服务指导、从业人员培训及协助开展托育机构督导等工作,并提供管理、服务、技术支撑。
统计显示,西安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基本以家庭照护为主,占比80%以上。入托的婴幼儿中2岁以上占比为65%,1.5-2岁占比为20%。到2024年底,西安市千人口托位数将达4.4个。结合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计划2年完成100所公办托育机构和110所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建设目标,稳步推进“一街一公办”和社区嵌入式公办托育机构的“托育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楼底下”就能享受到便利、安心的托育服务。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李海涛
当前,“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是不少家庭的“急难愁盼”。双职工家庭、老人不能帮忙、保姆费用高,谁来帮助带娃?如何满足年轻父母的托育“刚需”……公办托育综合服务以及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服务模式,为西安市蹚出一条“破解年轻人带娃难”的新路子。近日,笔者先后走进碑林区公办托育中心及西安多家普惠托育机构进行探访。
送托班几个月“宝宝”变成“小大人”
“小手小手拍拍,小脚小脚放好……”12月13日14时47分,在西安市碑林区卫生健康局与陕西省西安幼儿园今年7月合作成立的公办托育中心,刚刚午睡醒来不久的托班宝宝们,在保育师的带领下,坐在小椅子上等待前来参加亲子互动的爸爸妈妈们。2岁多的“妞宝”乖巧地依偎在保育师怀里,保育师温柔地给小姑娘扎着辫子……
看到班里来了许多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小朋友们高兴地向大家挥起了小手,家长也俯下身与孩子们互动对话。
15时10分,伴随着《彩色的纱巾》音乐声响起,原本还和爸妈腻歪的宝宝们,很快进入角色,和爸妈一起抖起手中的彩色纱巾。玩到尽兴处,家长们仿佛穿越到童年时代,把孩子当成小伙伴一起玩。随后进行的亲子互动音乐游戏“榨果汁”,当孩子将亲手“榨”好的果汁送到爸妈嘴边时,家长们纷纷感叹:几个月的普惠托育,孩子懂事多了!
“孩子送来没几个月,就从她身上看到许多变化,不管是自控能力、动手能力还是生活习惯,感觉孩子变成‘小大人’了……”30岁的“伊宝”爸爸田毅说起2岁半女儿上托班后的变化,自豪感满满。
陕西省西安幼儿园园长周苏萍介绍,托班教学游戏化,寓教于乐,注重幼儿个性发展,受到不少家庭的欢迎和认可。
“托育服务”解决年轻人的“急难愁盼”
今年2岁半的“伊宝”出生后,原本从河南来西安开店的田毅夫妇整个生活节奏被全打乱了。因无人帮忙带孩子,小两口只好轮流在家里和店里两头跑,非常影响店里生意,这种生活持续了2年半。
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田毅夫妇惊喜地发现,他们家居住的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道有一家普惠托育机构。经过几个月的考察,他和妻子商量决定,把2岁半的宝宝送到这家“开在家门口的托育园”,他和妻子就能安心做生意了。
其实,田毅夫妇带娃的经历,是许多有着托育“刚需”的年轻爸妈的真实反映。12月12日16时30分左右,西安理工大学幼儿园托班的孩子们正围坐在小餐桌前,或自行或在保育师的帮助下吃着可口的营养餐。
“孩子3岁就送到这里,我和丈夫都是医务工作者,工作非常繁忙。把孩子送来专业托育机构,既能受到专业科学的照顾,又能培养孩子独立和社交能力,还避免了家庭矛盾。”等待接孩子的张妍说道。一旁的宝妈马艳丽则认为,离家近,有高校背景,并且是公办普惠托育机构,收费也合理,他们全家都非常满意,实实在在解决了年轻人的“急难愁盼”。
孩子1岁半的时候,28岁的宝妈黄小娟把女儿送到碑林区启慧友谊幼儿园。黄小娟说,去托育园之前,孩子是整个家庭的核心,自己和丈夫好多工作都做不了,至少得有一个人全身心地照顾孩子。带孩子成了这个家的头等大事。从送孩子入托的这一天开始,她和丈夫终于从带娃焦虑中“解放”出来。
打造家门口“托育服务圈”
据了解,目前西安市有幼儿园开设托班、民办托育机构、早教机构开设托育服务、家庭托育点、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用人单位或产业园区办托6种类型,各类托育机构747所,新增公办托育机构9所、普惠机构42所,政府对达标的普惠托育机构给予每生每年400元的运营补贴。其中,碑林区有20所提供3岁以下托育服务机构,推出的碑林区公办托育中心除了正常的普惠托育服务外,还承担托育服务指导、从业人员培训及协助开展托育机构督导等工作,并提供管理、服务、技术支撑。
统计显示,西安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基本以家庭照护为主,占比80%以上。入托的婴幼儿中2岁以上占比为65%,1.5-2岁占比为20%。到2024年底,西安市千人口托位数将达4.4个。结合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计划2年完成100所公办托育机构和110所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建设目标,稳步推进“一街一公办”和社区嵌入式公办托育机构的“托育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楼底下”就能享受到便利、安心的托育服务。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