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929期:第01版 首版

非同寻常的一组紫檀屏风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俊  綦胜利

1909年8月成立的陕西省图书馆有两件镇馆之宝,其一是宋元版的《碛砂藏》,另一件则非小叶紫檀屏风莫属。

提起这组紫檀屏风,用非同寻常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第一,用料材质非同寻常。檀木千年成材,十檀九空,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何况又是小叶紫檀,自古以来便是皇家御用木材。第二,来历非同寻常,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至西安。据说慈禧太后在西安过寿时,泾阳安吴寡妇周莹为其进献了该宝物,它经历了“帝后西狩”这一饱含国耻的历史事件。第三,工艺非同寻常。屏风整体将福、禄、寿、喜、财汇聚一体,利用雕刻绘制的方式,以文字、图物展现,整套雕刻精美绝伦、栩栩如生,榫卯严密、结构稳固,气势恢宏、极为精美。

从外观看,这组屏风属曲屏,又称折屏,高3.5米,由12片隔扇组成,每扇宽60厘米,各处榫卯严丝合缝,紧密牢固。屏风两两之间,以紫铜挂钩紧密相连,浑然天成。每片隔扇上部,都由屏框和屏心组成。下部,则由绦环板、裙板、亮角组成。每扇屏风顶部,都有镂空雕花图案。中部,形似“中国结”,宛如屏风的“帽子”,寓意“上有天,下有地”。只可惜陕西省图书馆地下室高度有限,屏风“帽子”未能“戴”在“头”上。柱身,镂刻着与屏风主题相配的松、鹤、鹿,取“松鹤延年”之意。屏风正面每道屏框上,均浮雕有规则的纹理,并雕刻有“寿”字、“喜”字以及形态各异的蝙蝠,有福、寿、喜俱全之意。屏心,镶嵌着花鸟湘绣,有牡丹、孔雀、喜鹊、仙鹤、鸽子、锦鸡等图案;屏心外,似乎镶嵌着清朝的“玻璃”,映衬着锦绣。绦环板,从中间向两边依次对称雕刻着大象九贡、麒麟祥瑞、加官进禄、太师少师、三阳开泰等故事。裙板,从中间向两边分别对称雕刻着老子出关、紫气东来、天台圣灵、人间仙境等美好传说。下层底部亮板正中,雕刻着“寿”字;两边与上方,刻有不同形态的葫芦,寓意福禄长寿,也有纳财之意。屏风背面,则以“百寿图”为主,背景装饰着湘绣、苏绣,用金水写着各种不同样式的篆体“寿”字。每道屏框上,仍浮雕有规则的纹理和寿字、喜字和形态各异的蝙蝠。屏风两边基柱上,雕刻着张口狮子。狮子口中,原含香木球,如今不见踪迹。

如此绝美而又珍贵的屏风,其背后离不开木匠们的精雕细琢,他们以匠心独运的技艺,将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而漆匠们则用细腻的手法为屏风上色、涂漆,使其色彩鲜艳且持久不衰,彰显了非凡的工艺精神。

据传,慈禧太后起初居住在南院门(总督衙门),后因环境嘈杂,搬至北院门,这座屏风当时就放置在北院门慈禧太后所住行宫内。1901年10月,慈禧与光绪返回北京,带走了大量金玉美玩、服饰绸缎及文书档案,但像这样笨重的屏风不便携带,便留在了西安。为保存这些未带走的御用物品,陕西当局在陕甘总督行辕花园(今西安市委南侧)修建了一座两层建筑,专门存放并供人观赏,还奏请慈禧太后赐书匾额“静观自得”,此建筑被当地群众称为“亮宝楼”。

泾阳吴家与陕西省图书馆颇有渊源。光绪年间,吴家曾捐资、捐地修筑味经书院及味经刊书处(后称味经官书局),周莹还捐资五千金作为刊书经费。清末,陕西各地书院陆续改建为学校,味经书院与其他学校合并,味经官书局随之易地三原,后又整体搬入西安,与省官书局以及提学使署辖属学务公所图书局合并重组,筹建图书馆。1909年,陕西图书馆诞生。1915年,图书馆从梁府街迁至亮宝楼。于是,经吴家捐资的味经刊书处旧机构、吴家敬献的屏风等在亮宝楼得以相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物和图书分家,亮宝楼中的文物被分配至陕西的各个博物馆,而屏风则被划归陕西省图书馆。2001年,新馆建成,这套屏风随之迁至长安路新馆。

近年,国家成立“国家版本馆”,政府部门曾向省图征集此套屏风,因该文物极其珍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不可估量的文物价值,特别是不宜拆卸移动,故而仍旧存放于陕西省图书馆。这组屏风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诸多历史变迁,其珍贵程度和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堪称极品。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