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一年中国年
赖家斌
正月年味还未散去,家乡的沟沟坡坡就又忙碌了起来。庄稼人开始忙活着新一年的农事,渴望着新一年的年景,期盼过上一个更加殷实、红火的年,他们就是这样年复一年为过年而耕耘、劳作、奔波。
“东阜雨后土膏肥,夙驾鸟犍出短扉。秧水平畴蛙阁阁,菜花满稜蝶飞飞。”立春过后,细雨霏霏,河沟的溪水丰满了,流动的声响欢快了,坡坡坝坝那些田地湿漉漉的、青幽幽的,麦苗、油菜摇落一身雪花,露出嫩绿的身姿,野菜、树丫吮吸湿润的地气,伸展出浅绿的叶脉。绿色的田野里,牛耕人挖,热火朝天,整理、翻新着一垄垄冬眠的土地,家粪、肥料一担一担挑到坡上,为土壤加足“马力”,挖出的窝子横一排,竖一行,小心翼翼把挑选好的洋芋、包谷种子放进窝子里,然后施肥、掩土,等待破土生长。菜园子里更是精耕细作,那里长出来的菜蔬葱郁、瓜果繁茂,丰盈着饭桌上五味杂陈的底色。还要把猪圈鸡舍打扫干净,买两头猪,孵些鸡仔,一把草,一瓢食,好生饲养,那可是过节过年不能少的主菜。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六月的天气好像红透的炭火燃烧,每片土地都宛如诗篇般展开,田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五谷杂粮在暑热中成长、成熟,这正是夏季农忙时节的独特韵味。割麦子、插秧苗最忙人,也最有仪式感。麦熟时候,阳光正燥,畦田坡地金黄一片,抢收的人群、割倒的麦垛、扬场的院坝、转动的风车、装晒的簸篮,到处都是火热和忙碌的场景,一弯水田坝里,耕牛来回犁耙,男男女女挤挤挨挨,抛洒的秧苗把子溅起泥水点点,欢声笑语溢满田畴,人们头顶烈日,卷起裤腿,猫腰弯背,双手并用把苗子飞快插入秧田里,水平如镜的田中顿时青苗成行。庄稼人最在乎头上的天气和地里的墒情,姜家沟那一汪溪水顺着沟渠渗进坡地,小湾的一股清泉沿着竹笕流入秧田,水分足才能长势旺。炙热的太阳下,地面上像火烤一样,水田里都冒出了热气,庄稼人哪顾得上这些,头戴草帽,腰挂汗巾,除草、施肥、垒土、薅秧,晒得汗流浃背,肤色古铜一般,瞅着满地种子扎根、扬花、抽穗,望着满坡庄稼拔节、生长、结籽,身上火辣辣的,心头却热乎乎的。一池莲藕,荷叶如盖,水草青青,花苞娇艳,蛙声抖动水波粼粼,是夏日里最美的风景,浓荫的树林子里,牛哞声声,知了嘈嘈,吆喝阵阵,是这片土地上最动听、最绵长的声腔。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秋天,村庄、田野是丰富多彩、厚实富足的,广袤的田地里,庄稼整齐地排列着,仿佛在为丰收献礼。包谷结出了饱满硕大的玉米棒子,稻谷摇曳着沉甸甸的穗头,高粱涨红的脸蛋压弯了腰,芝麻龇牙咧嘴笑开了花,仿佛在显摆各自的成熟之美。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是一个喜悦的时刻。柿子红了,橘子黄了,板栗破壳了,农民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满满的回报,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收割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脸上洋溢着憨憨的笑容。院坝里、屋坎上、房檐下晒满了黄灿灿的玉米、谷子、黄豆、芝麻,还有红艳艳的柿子、枣儿、辣椒,早上跟着朝阳抬出去,晚上伴着夕阳收进屋,直晒得脆爽干透、红红火火,把粮食装进仓,果木藏进箱,庄稼人笑了:“庄稼、庄稼”,装到家里才叫踏实哩。“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天的梁梁峁峁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册,枫叶红、银杏黄、松树绿,仿佛是自然界的调色板,把山川大地装扮得姹紫嫣红,五彩斑斓,一起迎接琼花降落。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农村的冬天是一年里少有的清闲时光,寒风刮过,雪花飘落,少不了的是红通通的炉火,过年就从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开始了。农户人家都要赶在下雪前拾掇柴火,柴梢堆成垛,柴爿垒成墙,这一冬就温暖又热火。当家的择吉日、请屠户、焚纸香、杀年猪,一顿油漉漉的庖汤宴,一串串红艳艳的熏腊肉,山村里喜气洋洋、腊味飘香。大人白天赶集市、办年货、烤烧酒、磨豆腐,晚上炸麻花、炒芝麻、剁莲藕、蒸馍馍,年味越来越浓。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除扬尘、祭灶神,屋里屋外利利落落,楼上楼下干干净净,一炉香,一沓火纸,祈愿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生活和顺。接下来的几天就是洗衣被、卤菜肴、做糖果、备油盐,大人忙前忙后不得闲,小娃儿蹦前蹦后盼过年。大年三十最热闹,无论山高路远,无论冰天雪地,在外奔波的人回来了,红红的对联贴起来,红红的灯笼挂上了,红红的火炉燃起来,拜过祖宗、祭罢天地,一家老小喜笑颜开团坐在一起,品尝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品味年夜饭的浓浓温情,回望这一年的不容易和小惊喜,分享这一年的风景和收获的成果,都是祥和的氛围、幸福的味道和家的情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翌年的第一缕朝阳升起,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年,人们翘首以盼,开门纳新,一时间鞭炮齐鸣,火光冲天,汇成欢乐一片,共同祝愿年年岁岁平平安安、事事如意,一年更比一年好。
过年,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团圆、和谐、祝福和希望,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最温馨的守候。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过审,中国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必将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增添中国年味儿。
中国年是团圆的、喜庆的,中国年是醇香的、绵长的,周而复始,从未间断。
![](/theme/xpaper/1522579439864318222/images/sxgrbewm.jpg)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赖家斌
正月年味还未散去,家乡的沟沟坡坡就又忙碌了起来。庄稼人开始忙活着新一年的农事,渴望着新一年的年景,期盼过上一个更加殷实、红火的年,他们就是这样年复一年为过年而耕耘、劳作、奔波。
“东阜雨后土膏肥,夙驾鸟犍出短扉。秧水平畴蛙阁阁,菜花满稜蝶飞飞。”立春过后,细雨霏霏,河沟的溪水丰满了,流动的声响欢快了,坡坡坝坝那些田地湿漉漉的、青幽幽的,麦苗、油菜摇落一身雪花,露出嫩绿的身姿,野菜、树丫吮吸湿润的地气,伸展出浅绿的叶脉。绿色的田野里,牛耕人挖,热火朝天,整理、翻新着一垄垄冬眠的土地,家粪、肥料一担一担挑到坡上,为土壤加足“马力”,挖出的窝子横一排,竖一行,小心翼翼把挑选好的洋芋、包谷种子放进窝子里,然后施肥、掩土,等待破土生长。菜园子里更是精耕细作,那里长出来的菜蔬葱郁、瓜果繁茂,丰盈着饭桌上五味杂陈的底色。还要把猪圈鸡舍打扫干净,买两头猪,孵些鸡仔,一把草,一瓢食,好生饲养,那可是过节过年不能少的主菜。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六月的天气好像红透的炭火燃烧,每片土地都宛如诗篇般展开,田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五谷杂粮在暑热中成长、成熟,这正是夏季农忙时节的独特韵味。割麦子、插秧苗最忙人,也最有仪式感。麦熟时候,阳光正燥,畦田坡地金黄一片,抢收的人群、割倒的麦垛、扬场的院坝、转动的风车、装晒的簸篮,到处都是火热和忙碌的场景,一弯水田坝里,耕牛来回犁耙,男男女女挤挤挨挨,抛洒的秧苗把子溅起泥水点点,欢声笑语溢满田畴,人们头顶烈日,卷起裤腿,猫腰弯背,双手并用把苗子飞快插入秧田里,水平如镜的田中顿时青苗成行。庄稼人最在乎头上的天气和地里的墒情,姜家沟那一汪溪水顺着沟渠渗进坡地,小湾的一股清泉沿着竹笕流入秧田,水分足才能长势旺。炙热的太阳下,地面上像火烤一样,水田里都冒出了热气,庄稼人哪顾得上这些,头戴草帽,腰挂汗巾,除草、施肥、垒土、薅秧,晒得汗流浃背,肤色古铜一般,瞅着满地种子扎根、扬花、抽穗,望着满坡庄稼拔节、生长、结籽,身上火辣辣的,心头却热乎乎的。一池莲藕,荷叶如盖,水草青青,花苞娇艳,蛙声抖动水波粼粼,是夏日里最美的风景,浓荫的树林子里,牛哞声声,知了嘈嘈,吆喝阵阵,是这片土地上最动听、最绵长的声腔。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秋天,村庄、田野是丰富多彩、厚实富足的,广袤的田地里,庄稼整齐地排列着,仿佛在为丰收献礼。包谷结出了饱满硕大的玉米棒子,稻谷摇曳着沉甸甸的穗头,高粱涨红的脸蛋压弯了腰,芝麻龇牙咧嘴笑开了花,仿佛在显摆各自的成熟之美。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是一个喜悦的时刻。柿子红了,橘子黄了,板栗破壳了,农民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满满的回报,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收割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脸上洋溢着憨憨的笑容。院坝里、屋坎上、房檐下晒满了黄灿灿的玉米、谷子、黄豆、芝麻,还有红艳艳的柿子、枣儿、辣椒,早上跟着朝阳抬出去,晚上伴着夕阳收进屋,直晒得脆爽干透、红红火火,把粮食装进仓,果木藏进箱,庄稼人笑了:“庄稼、庄稼”,装到家里才叫踏实哩。“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天的梁梁峁峁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册,枫叶红、银杏黄、松树绿,仿佛是自然界的调色板,把山川大地装扮得姹紫嫣红,五彩斑斓,一起迎接琼花降落。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农村的冬天是一年里少有的清闲时光,寒风刮过,雪花飘落,少不了的是红通通的炉火,过年就从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开始了。农户人家都要赶在下雪前拾掇柴火,柴梢堆成垛,柴爿垒成墙,这一冬就温暖又热火。当家的择吉日、请屠户、焚纸香、杀年猪,一顿油漉漉的庖汤宴,一串串红艳艳的熏腊肉,山村里喜气洋洋、腊味飘香。大人白天赶集市、办年货、烤烧酒、磨豆腐,晚上炸麻花、炒芝麻、剁莲藕、蒸馍馍,年味越来越浓。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除扬尘、祭灶神,屋里屋外利利落落,楼上楼下干干净净,一炉香,一沓火纸,祈愿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生活和顺。接下来的几天就是洗衣被、卤菜肴、做糖果、备油盐,大人忙前忙后不得闲,小娃儿蹦前蹦后盼过年。大年三十最热闹,无论山高路远,无论冰天雪地,在外奔波的人回来了,红红的对联贴起来,红红的灯笼挂上了,红红的火炉燃起来,拜过祖宗、祭罢天地,一家老小喜笑颜开团坐在一起,品尝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品味年夜饭的浓浓温情,回望这一年的不容易和小惊喜,分享这一年的风景和收获的成果,都是祥和的氛围、幸福的味道和家的情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翌年的第一缕朝阳升起,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年,人们翘首以盼,开门纳新,一时间鞭炮齐鸣,火光冲天,汇成欢乐一片,共同祝愿年年岁岁平平安安、事事如意,一年更比一年好。
过年,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团圆、和谐、祝福和希望,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最温馨的守候。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过审,中国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必将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增添中国年味儿。
中国年是团圆的、喜庆的,中国年是醇香的、绵长的,周而复始,从未间断。
![](/theme/xpaper/1522579439864318222/images/sxgrbewm.jpg)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