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社会变迁的鲜活样本
——读康铁岭《马道2001》
冯旭红
《马道2001》是康铁岭“古城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以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转型期为背景,以2001年西安古城墙下的马道巷为地理坐标,围绕“金钱”这一核心主题展开。小说聚焦城墙内外的市井生活,展现改革开放浪潮下普通市民、商人、知识分子、官员等的生存挣扎与人性嬗变,通过市井人物的逐利群像,反映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人性异化与道德困境。小说以近130万字的宏大篇幅和独特的文学手法,成为记录社会变迁的鲜活样本。
小说以一场大雪开篇,写出新世纪初的躁动与混乱。宫宝塬是主角之一,作品描写其从底层厨师逐步攀升为黑虎保安公司董事长,最终因利益纠葛跌落谷底、重操旧业的命运循环,其串联起黑虎拳协会、武术培训学校等利益集团,展现权力与资本的勾结;马世仁是另一主角,小报编辑,围绕荒诞的墨子研究会、汉服表演队、清一汤传销等事业,揭露文化包装下的骗局与市井投机者的虚伪。宫宝塬的“起落循环”暗喻资本泡沫的破灭,而马世仁等人的“弄钱”轨迹则映射社会转型中价值观的崩塌。两个主角交织出数百名人物,构成一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浮世绘。
虽是小说,但可当作非虚构,小说以写实的手法描绘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变迁。
西安城墙、马道巷等地标成为文化符号,连接历史厚重感与当代浮躁气息。书中对马道巷的生活场景描写细致入微,如街头小贩的叫卖声、老房子的破败景象等,展现了古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小说通过密集的饭局、酒局描写,将陕西美食与酒文化融入情节,既推动叙事,又象征欲望的膨胀与人性的异化。宫宝塬与贪官邓胖子的“海天盛筵”,通过觥筹交错的细节,暴露权力寻租的腐败。2001,时间仅一年,但通过“谝闲传”和饭局酒局,将物理时间转化为历史时间,呈现世纪之交各色人物“唯利是图”的集体心态。
小说的语言质朴自然,贴近生活,同时又富有情感张力,采用近乎口语的“极简白描”,大量使用陕西方言和俗语,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生动地描绘了市井生活,增强了市井生活的真实感。作者通过放大每一次“谝”和每一场“咥”,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描写,使人物以涟漪的方式交错影响。通过“谝”,人物之间交流信息、表达情感、展示个性;通过“咥”,人物之间的关系得以发展,故事的情节得以推进。“谝”“咥”“日弄”,这种语言风格与小说的内核相统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
《马道2001》延续了“文学陕军”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在叙事手法上融合现代主义实验,通过“非虚构”的手法,展现了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活与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小说以其细腻的叙事、既有时代共性又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和时代感,成为康铁岭“古城三部曲”中的重要作品,也为读者提供了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非官方视角。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冯旭红
《马道2001》是康铁岭“古城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以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转型期为背景,以2001年西安古城墙下的马道巷为地理坐标,围绕“金钱”这一核心主题展开。小说聚焦城墙内外的市井生活,展现改革开放浪潮下普通市民、商人、知识分子、官员等的生存挣扎与人性嬗变,通过市井人物的逐利群像,反映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人性异化与道德困境。小说以近130万字的宏大篇幅和独特的文学手法,成为记录社会变迁的鲜活样本。
小说以一场大雪开篇,写出新世纪初的躁动与混乱。宫宝塬是主角之一,作品描写其从底层厨师逐步攀升为黑虎保安公司董事长,最终因利益纠葛跌落谷底、重操旧业的命运循环,其串联起黑虎拳协会、武术培训学校等利益集团,展现权力与资本的勾结;马世仁是另一主角,小报编辑,围绕荒诞的墨子研究会、汉服表演队、清一汤传销等事业,揭露文化包装下的骗局与市井投机者的虚伪。宫宝塬的“起落循环”暗喻资本泡沫的破灭,而马世仁等人的“弄钱”轨迹则映射社会转型中价值观的崩塌。两个主角交织出数百名人物,构成一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浮世绘。
虽是小说,但可当作非虚构,小说以写实的手法描绘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变迁。
西安城墙、马道巷等地标成为文化符号,连接历史厚重感与当代浮躁气息。书中对马道巷的生活场景描写细致入微,如街头小贩的叫卖声、老房子的破败景象等,展现了古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小说通过密集的饭局、酒局描写,将陕西美食与酒文化融入情节,既推动叙事,又象征欲望的膨胀与人性的异化。宫宝塬与贪官邓胖子的“海天盛筵”,通过觥筹交错的细节,暴露权力寻租的腐败。2001,时间仅一年,但通过“谝闲传”和饭局酒局,将物理时间转化为历史时间,呈现世纪之交各色人物“唯利是图”的集体心态。
小说的语言质朴自然,贴近生活,同时又富有情感张力,采用近乎口语的“极简白描”,大量使用陕西方言和俗语,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生动地描绘了市井生活,增强了市井生活的真实感。作者通过放大每一次“谝”和每一场“咥”,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描写,使人物以涟漪的方式交错影响。通过“谝”,人物之间交流信息、表达情感、展示个性;通过“咥”,人物之间的关系得以发展,故事的情节得以推进。“谝”“咥”“日弄”,这种语言风格与小说的内核相统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
《马道2001》延续了“文学陕军”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在叙事手法上融合现代主义实验,通过“非虚构”的手法,展现了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活与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小说以其细腻的叙事、既有时代共性又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和时代感,成为康铁岭“古城三部曲”中的重要作品,也为读者提供了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非官方视角。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