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劳务派遣工的“逆天改命”之路
通讯员 闫军利
2023年寒冬深夜,西安某快捷酒店院内的树枝被北风吹得发出响声。13楼某房间暖黄的台灯下,一个身影正伏案疾书,指尖因低温泛着青白,却执着地在专业题库上勾画标注。
这是郑旭阳自费考取第四项无损检测证书的又一个不眠夜。从劳务派遣工到“中铁工业技术能手”,近日,笔者走近这位90后青年,听他讲述了如何用4年时光,实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逆天改命”。
“十万个为什么”叩开探伤之门
“第一次见到焊缝超声仪屏幕,就像在看‘外星密码’。”2020年,初入中铁宝桥所属础石金属检测公司的郑旭阳,面对探伤仪屏幕上跳动的波形,露出迷茫神色。彼时作为劳务派遣工的他,兜里总揣着一本磨破封皮的笔记本,每页都爬满问号,被同事戏称作“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
晨光熹微,操作间里,他追着师傅王旭辉请教调试设备;午休时,和电焊、维修人员验证缺陷的性质;深夜宿舍里,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他研读《无损检测物理基础》的侧脸。
“这小伙子脑袋里怕是装了个永动机。”王旭辉既心疼又欣慰。
面对同学南下闯荡的邀约,他摩挲着手中的探头笑着说:“焊缝里藏着0.1毫米的气孔都可能让万吨桥梁折腰,你说这‘芝麻粒’重不重要?”
3年间,这个爱和钢铁“对话”的青年,把《无损检测技术》翻出了毛边,在超声波回波中听懂了材料的“心跳声”。
把知识脉络刻进DNA
2023年冬夜,陕西远卓培训基地的暖气片嗡嗡作响。当来自郑州的室友缩在被窝里刷手机时,郑旭阳正裹着羽绒服作题,笔尖的沙沙声划破寂静,与窗外呼啸的北风较着劲。“射线检测的几何不清晰度公式……”他哈着白气默念,冻僵的手指在草稿纸上画出蜿蜒的曝光曲线。他用别人眼中的“笨办法”,做成了别人做不成的事。
“手机刷题快,但知识像沙子一样漏得也快。”面对室友的不解,他展示着写满批注的错题集——磁粉检测的磁场分布图旁标注着早餐时突发的灵感,超声衍射时差法公式下画着地铁线路图类比。这个自费考生走出考场时,培训班老师感叹:“见过考证的,没见过把知识脉络刻进DNA的。”
这份执着在2024年盛夏绽放。7月,中铁工业技能竞赛无损检测项目在宝鸡举办。郑旭阳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报名参赛,最终脱颖而出,获得大赛第五名,被授予“中铁工业技术能手”称号。
平凡岗位上绽放青春光芒
寒来暑往,郑旭阳始终保持着刻苦钻研技术业务的初心,逐渐成为公司探伤业务的技术骨干。
“旭阳不仅早早实现了独立操作,现在指导年轻人检测也没问题。”王旭辉说。
2024年11月,香港地铁项目进入关键阶段,工期紧张,无损检测压力大。
经过反复思考,与师傅、同事交流,郑旭阳提出了“分工检测”的工作模式。他建议将检测任务分解,根据每个同事的特长和经验分配任务。
“旭阳这个想法非常好。”王旭辉说,他不仅考虑到工作效率,还兼顾质量把控。
“那几天,我们几乎没怎么休息。”郑旭阳说,值得欣慰的是,按期完成了检测任务,得到了集团公司的认可。
郑旭阳在无损检测岗位上的表现,也赢得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赞誉。
“小郑是个勤奋好学、有上进心的好青年,希望大家学习他身上这股精神。”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杜铭说。
“旭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事说,他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让大家都深受启发,要像他一样,严谨负责,追求卓越。
勤奋好学和严谨负责,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2024年底,在经过多项考评后,郑旭阳成功实现了从“劳务派遣”到正式员工的“逆天改命”。

工作中的郑旭阳。(资料图)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通讯员 闫军利
2023年寒冬深夜,西安某快捷酒店院内的树枝被北风吹得发出响声。13楼某房间暖黄的台灯下,一个身影正伏案疾书,指尖因低温泛着青白,却执着地在专业题库上勾画标注。
这是郑旭阳自费考取第四项无损检测证书的又一个不眠夜。从劳务派遣工到“中铁工业技术能手”,近日,笔者走近这位90后青年,听他讲述了如何用4年时光,实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逆天改命”。
“十万个为什么”叩开探伤之门
“第一次见到焊缝超声仪屏幕,就像在看‘外星密码’。”2020年,初入中铁宝桥所属础石金属检测公司的郑旭阳,面对探伤仪屏幕上跳动的波形,露出迷茫神色。彼时作为劳务派遣工的他,兜里总揣着一本磨破封皮的笔记本,每页都爬满问号,被同事戏称作“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
晨光熹微,操作间里,他追着师傅王旭辉请教调试设备;午休时,和电焊、维修人员验证缺陷的性质;深夜宿舍里,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他研读《无损检测物理基础》的侧脸。
“这小伙子脑袋里怕是装了个永动机。”王旭辉既心疼又欣慰。
面对同学南下闯荡的邀约,他摩挲着手中的探头笑着说:“焊缝里藏着0.1毫米的气孔都可能让万吨桥梁折腰,你说这‘芝麻粒’重不重要?”
3年间,这个爱和钢铁“对话”的青年,把《无损检测技术》翻出了毛边,在超声波回波中听懂了材料的“心跳声”。
把知识脉络刻进DNA
2023年冬夜,陕西远卓培训基地的暖气片嗡嗡作响。当来自郑州的室友缩在被窝里刷手机时,郑旭阳正裹着羽绒服作题,笔尖的沙沙声划破寂静,与窗外呼啸的北风较着劲。“射线检测的几何不清晰度公式……”他哈着白气默念,冻僵的手指在草稿纸上画出蜿蜒的曝光曲线。他用别人眼中的“笨办法”,做成了别人做不成的事。
“手机刷题快,但知识像沙子一样漏得也快。”面对室友的不解,他展示着写满批注的错题集——磁粉检测的磁场分布图旁标注着早餐时突发的灵感,超声衍射时差法公式下画着地铁线路图类比。这个自费考生走出考场时,培训班老师感叹:“见过考证的,没见过把知识脉络刻进DNA的。”
这份执着在2024年盛夏绽放。7月,中铁工业技能竞赛无损检测项目在宝鸡举办。郑旭阳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报名参赛,最终脱颖而出,获得大赛第五名,被授予“中铁工业技术能手”称号。
平凡岗位上绽放青春光芒
寒来暑往,郑旭阳始终保持着刻苦钻研技术业务的初心,逐渐成为公司探伤业务的技术骨干。
“旭阳不仅早早实现了独立操作,现在指导年轻人检测也没问题。”王旭辉说。
2024年11月,香港地铁项目进入关键阶段,工期紧张,无损检测压力大。
经过反复思考,与师傅、同事交流,郑旭阳提出了“分工检测”的工作模式。他建议将检测任务分解,根据每个同事的特长和经验分配任务。
“旭阳这个想法非常好。”王旭辉说,他不仅考虑到工作效率,还兼顾质量把控。
“那几天,我们几乎没怎么休息。”郑旭阳说,值得欣慰的是,按期完成了检测任务,得到了集团公司的认可。
郑旭阳在无损检测岗位上的表现,也赢得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赞誉。
“小郑是个勤奋好学、有上进心的好青年,希望大家学习他身上这股精神。”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杜铭说。
“旭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事说,他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让大家都深受启发,要像他一样,严谨负责,追求卓越。
勤奋好学和严谨负责,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2024年底,在经过多项考评后,郑旭阳成功实现了从“劳务派遣”到正式员工的“逆天改命”。
工作中的郑旭阳。(资料图)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