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记忆
李兴中
真没有想到,《陕西工人报》转眼间创刊75年了。在我的记忆里,对这份报纸最朴素的情感,总有几个片段心心念念不能忘记!
第一次读到陕工报是2006年七八月间,那时我刚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毕业,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书卷气”十足,刚被分配到原中铁一局一公司郑西客专项目部工作。作为项目部办公室的一名见习生,在收发分送报纸中,我对陕工报格外钟爱,特别是文学副刊,总是爱不释手,每期都要和项目上爱好文学的同事分享。特别期待有一天自己的“小豆腐块”也能见诸报端!
值得一提的是,陕工报记者也不时到我们渭河大坝内的工地采访报道,铁路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被见诸报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的日子里,作为陕西省主流媒体,《陕西工人报》记者团队经常出现在中铁一局重点工程一线,始终与新时代产业工人同频共振。
第一次和《陕西工人报》有实质性交集是2020年下半年,我被调至中铁一局工会不久,参加了省总工会宣传工作会议,会上对《陕西工人报》等工会系统“两报一刊”进行了重点推介,对这份陕西省一类报纸,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莫名的感动。她不期而遇出现在我办公室的报栏里,每天读报也雷打不动成为我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年来,我越发觉得她就像自己的一位老师,不仅有“小清新”,更彰显“大道理”!从她身上,我源源不断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也有政策理论、时事政治、生活百科等各方面的知识,使我受教受益。
2023年4月,我第一次参加陕工报通讯员培训班,培训班既有业界大咖的讲解,又有实地采风践学,无不彰显了报纸倾心服务读者,矢志开门办报的理念。读得多了、学得多了,就想动笔去记录、去表达。自此,作为通讯员,我撰写并刊发了《中铁一局与陕西铁路建设的渊源》《让“名人效应”成就榜样力量》《教育孩子既要试“方子”又要树“样子”》《让座的烦恼》等,力所能及讲述着身边的故事。
有了“第一次”,就注定会有“无数次”。我会一如既往地珍视与陕工报的“第一次”,不能忘却走过与她相遇、相知、相惜的“无数次”。衷心地祝愿《陕西工人报》越办越好!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李兴中
真没有想到,《陕西工人报》转眼间创刊75年了。在我的记忆里,对这份报纸最朴素的情感,总有几个片段心心念念不能忘记!
第一次读到陕工报是2006年七八月间,那时我刚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毕业,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书卷气”十足,刚被分配到原中铁一局一公司郑西客专项目部工作。作为项目部办公室的一名见习生,在收发分送报纸中,我对陕工报格外钟爱,特别是文学副刊,总是爱不释手,每期都要和项目上爱好文学的同事分享。特别期待有一天自己的“小豆腐块”也能见诸报端!
值得一提的是,陕工报记者也不时到我们渭河大坝内的工地采访报道,铁路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被见诸报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的日子里,作为陕西省主流媒体,《陕西工人报》记者团队经常出现在中铁一局重点工程一线,始终与新时代产业工人同频共振。
第一次和《陕西工人报》有实质性交集是2020年下半年,我被调至中铁一局工会不久,参加了省总工会宣传工作会议,会上对《陕西工人报》等工会系统“两报一刊”进行了重点推介,对这份陕西省一类报纸,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莫名的感动。她不期而遇出现在我办公室的报栏里,每天读报也雷打不动成为我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年来,我越发觉得她就像自己的一位老师,不仅有“小清新”,更彰显“大道理”!从她身上,我源源不断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也有政策理论、时事政治、生活百科等各方面的知识,使我受教受益。
2023年4月,我第一次参加陕工报通讯员培训班,培训班既有业界大咖的讲解,又有实地采风践学,无不彰显了报纸倾心服务读者,矢志开门办报的理念。读得多了、学得多了,就想动笔去记录、去表达。自此,作为通讯员,我撰写并刊发了《中铁一局与陕西铁路建设的渊源》《让“名人效应”成就榜样力量》《教育孩子既要试“方子”又要树“样子”》《让座的烦恼》等,力所能及讲述着身边的故事。
有了“第一次”,就注定会有“无数次”。我会一如既往地珍视与陕工报的“第一次”,不能忘却走过与她相遇、相知、相惜的“无数次”。衷心地祝愿《陕西工人报》越办越好!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