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铁路局新丰镇车站内,列车在多条轨道间丝滑切换的画面在网上引发关注——
铁路货车“蛇形走位”背后的科技创新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沐妍
“蛇年了,火车也来个蛇形走位。”“居然还能连续变道。”在西安市新丰镇车站,一列货运列车在错综复杂的铁路网上自由穿梭,各车厢在股道间丝滑切换,这段“蛇形走位”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列车也被网友戏称“小青附体”。
2月18日,记者实地探访新丰镇车站,见证了站台上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铁轨间,信号灯闪烁,道岔转换;在调度指挥中心巨大的显示屏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和闪烁的灯光勾勒出一幅繁忙的铁路运行图。
这里是全国铁路货车办理量最大的编组站,拥有175条线路,每日办理货物列车最高可达4万多辆。密集时,每3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
“‘蛇形走位’的关键在于双开‘菱形道岔’的应用。”新丰镇车站站长邵泽展介绍,菱形道岔通过特殊的转辙机,能够使列车进行快速、精准的线路转换,从而实现自由穿梭,为列车灵活调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菱形道岔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车站的运输效率。”调度员雷蕾站在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前,指着一列正在“蛇形走位”的火车说,这列火车通过菱形道岔的转换,就能绕过其他列车,直接驶入目标线路,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避免了列车之间的冲突和等待。
通过菱形道岔的精准调度,蒙陕的煤炭与江浙的轻工产品在这里重新组合,发往陇海、宁西、太西线等7个方向。
然而,仅有菱形道岔还远远不够。为了列车不“跑错道”,新丰镇车站还引入了科学高效的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系统)。SAM系统如同一个智慧的大脑,实时掌握着车站的运输情况。它会根据车辆的货物品类、载重、目的地等信息,自动生成列车行驶路径,还能安排道岔的顺序、进出站时间等细节。
“SAM系统的运用,让我们实现了从计划编制、作业执行到结果反馈的自动闭环管理。”新丰镇车站党委书记王增涛说,SAM系统能够达到“一张图知全站”的效果,确保不会因“蛇形走位”影响运输组织。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新丰镇车站还承担着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物流枢纽中心站--西安国际港站配送空车的重任。每年,超过6万辆高质量空车在这里解编、集结,源源不断地开往西安国际港站,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夜幕降临,在新丰镇车站的调度指挥中心,40余名调度员依旧忙碌着,为每一趟列车规划着最优的行驶路径。而那一列列在铁轨上自由穿梭的火车,正是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
列车以“蛇形走位”前行。(受访单位供图)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