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有了“文艺轻骑兵”“老文艺”焕发新魅力
“想过去,看今朝,地覆天翻。党领导农民富,奋勇向前。改革开放好哩,城乡面貌全变……”63岁的陕北说书民间艺人贺治财手拨三弦,绑在小腿上的甩板敲出清脆的节拍,曲调悠扬、韵律绵长的节目引得100多位乡亲凝神观看。一曲终了,才想到拍起巴掌。
这是日前发生在志丹县义正镇稠树梁村的一幕。来自志丹“文化轻骑兵”民间说唱志愿服务队的十几名志愿者,应当地村民之邀,前来表演自编自演的节目。如今,这样由群众“点单”、志愿者送文化活动到群众身边的场景,每周都在志丹的沟沟峁峁间上演。
志丹县位于黄土高原腹地,是刘志丹烈士的故乡。当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剪纸、刺绣、秧歌、民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十分丰富。不过,在过去一段时期里,由于种种原因,传统文化艺术也曾遇冷。
“过去,虽然我们也经常组织文化活动下乡,但更多时候是我们主动‘派餐’,甚至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群众需要啥、想看啥,我们并不了解,有时候演员比观众还多。”担任志丹县文化馆馆长已近9年的胡佐奇对此深有感触。
最近,一场改革试点工作徐徐展开。10月31日,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成为全国50个试点县市区之一。作为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一同成立的还有1支“文化轻骑兵”志愿服务队和21支分队。
志丹县文明办主任高伟说,“文化轻骑兵”志愿服务队由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等组成,整合了全县的文化资源,涵盖摄影、书法、说唱、朗诵、舞蹈、器乐培训等诸多领域。“和以往相比,一大变化在于将公共文化服务传统的‘派餐’模式,改变为百姓的‘点餐’方式,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在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文化活动“菜单”上,诗词朗诵会、剪纸进校园、民歌大舞台、经典电影展播、党史专家讲党课等“文化佳肴”十分丰富。群众通过设在村子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餐”,县里统一调配志愿服务队“接单”“送餐”,把文化活动送到群众身边。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群众的文化需求被激发出来。县文化馆的民间说唱、非遗传承和魅力舞蹈3支‘文化轻骑兵’志愿服务分队成立以来,不到两个月时间,已经开展‘送餐’演出10余场,反响都很热烈。”胡佐奇说,这样的演出频率是过去难以想象的。现在,还有7个村在等着他们的演出,“档期”有些排不过来了。
一冷一热之间,老馆长有了自己的思考:“过去我们的节目内容老、更新慢,和群众生活有距离,吸引力自然有限。”而今,“文化轻骑兵”志愿服务队的成立,激活了全社会的资源,许多隐藏在民间的艺人、歌手也纷纷加入其中。众人拾柴火焰高,节目更新、内容更贴近生活了,有的艺人还通过抖音、快手等软件做演出直播,老艺术正在不断萌发出新的魅力。
“我们身上也有压力。现在群众热情这么高,咱要是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节目,自己都说不过去。”刚刚加入“文化轻骑兵”志愿服务队、正在志丹县文化馆排练新歌的民间歌手万建斌说。
一些曾经冷冷清清的文化单位又重新热闹起来。在志丹县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的活动室里,演员们正在为下一场下乡演出紧张排练。“社会主义新时代,文明实践要展开。浩荡春风扑面来,融融暖意入心怀……”音乐快板声声悦耳,歌声悠悠飞出窗外。
(陈晨 李浩)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想过去,看今朝,地覆天翻。党领导农民富,奋勇向前。改革开放好哩,城乡面貌全变……”63岁的陕北说书民间艺人贺治财手拨三弦,绑在小腿上的甩板敲出清脆的节拍,曲调悠扬、韵律绵长的节目引得100多位乡亲凝神观看。一曲终了,才想到拍起巴掌。
这是日前发生在志丹县义正镇稠树梁村的一幕。来自志丹“文化轻骑兵”民间说唱志愿服务队的十几名志愿者,应当地村民之邀,前来表演自编自演的节目。如今,这样由群众“点单”、志愿者送文化活动到群众身边的场景,每周都在志丹的沟沟峁峁间上演。
志丹县位于黄土高原腹地,是刘志丹烈士的故乡。当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剪纸、刺绣、秧歌、民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十分丰富。不过,在过去一段时期里,由于种种原因,传统文化艺术也曾遇冷。
“过去,虽然我们也经常组织文化活动下乡,但更多时候是我们主动‘派餐’,甚至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群众需要啥、想看啥,我们并不了解,有时候演员比观众还多。”担任志丹县文化馆馆长已近9年的胡佐奇对此深有感触。
最近,一场改革试点工作徐徐展开。10月31日,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成为全国50个试点县市区之一。作为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一同成立的还有1支“文化轻骑兵”志愿服务队和21支分队。
志丹县文明办主任高伟说,“文化轻骑兵”志愿服务队由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等组成,整合了全县的文化资源,涵盖摄影、书法、说唱、朗诵、舞蹈、器乐培训等诸多领域。“和以往相比,一大变化在于将公共文化服务传统的‘派餐’模式,改变为百姓的‘点餐’方式,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在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文化活动“菜单”上,诗词朗诵会、剪纸进校园、民歌大舞台、经典电影展播、党史专家讲党课等“文化佳肴”十分丰富。群众通过设在村子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餐”,县里统一调配志愿服务队“接单”“送餐”,把文化活动送到群众身边。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群众的文化需求被激发出来。县文化馆的民间说唱、非遗传承和魅力舞蹈3支‘文化轻骑兵’志愿服务分队成立以来,不到两个月时间,已经开展‘送餐’演出10余场,反响都很热烈。”胡佐奇说,这样的演出频率是过去难以想象的。现在,还有7个村在等着他们的演出,“档期”有些排不过来了。
一冷一热之间,老馆长有了自己的思考:“过去我们的节目内容老、更新慢,和群众生活有距离,吸引力自然有限。”而今,“文化轻骑兵”志愿服务队的成立,激活了全社会的资源,许多隐藏在民间的艺人、歌手也纷纷加入其中。众人拾柴火焰高,节目更新、内容更贴近生活了,有的艺人还通过抖音、快手等软件做演出直播,老艺术正在不断萌发出新的魅力。
“我们身上也有压力。现在群众热情这么高,咱要是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节目,自己都说不过去。”刚刚加入“文化轻骑兵”志愿服务队、正在志丹县文化馆排练新歌的民间歌手万建斌说。
一些曾经冷冷清清的文化单位又重新热闹起来。在志丹县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的活动室里,演员们正在为下一场下乡演出紧张排练。“社会主义新时代,文明实践要展开。浩荡春风扑面来,融融暖意入心怀……”音乐快板声声悦耳,歌声悠悠飞出窗外。
(陈晨 李浩)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