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名
王健春
有人说,名字就是个代号,阿猫阿狗、张三李四,有个区别就好;也有人说,名字很重要,伴随人一生,你的出生是爸爸妈妈最好的礼物。好名字是爸妈给你最好的礼物,字音好,读来响亮;字义好,寓意深刻。
我叫建春,寓意明了,春天生,建设美好春天,易认易记,喊也方便。普通话读,亲切、悠扬,有文艺范儿,想握手;关中话喊,先重后轻,急促有力,威严不失温馨,像拍肩膀;八仙腔,抑扬顿挫,像唱歌,亲昵感十足,不拥抱都不行。记得小时候外婆总唤我“木犊娃”,直至上小学,才随母亲呼“春儿”。母亲给我们兄妹的孩子起乳名,从豆豆、颗颗一直起到米米、粒粒,小妹开玩笑说,亏得孩子少,再生,看你还能起啥?母亲早有预备:丁丁、粟粟、丝丝、微微、尘尘……古人认为小儿出生后,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伤害,因而民间多给孩子取贱名,俗话说“贱名好养活”,于是就有了“叫花儿”“大笨”“丑娃”“狗剩”等等。
早年换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将我的“建”错写成“健”,更正费事,将错就错更麻烦,特别是凡涉及银行信息都得开证明改,很是烦恼一阵。后来庆幸错得好,年纪大了,健康最重要,永葆青春,多好!冥冥之中这是归宿,就像李春波《一封家书》里唱的“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
然而,这么好听的“建春”“健春”,在妻发怒的嘴里却成了“又贱又蠢”,每次做错家务,妻总拿我引以为傲的名字说事,几乎成了口头禅,想以牙还牙回怼,人家名字秀气典雅,找不到破绽,算了,好男不跟女斗,不跟她一般见识。前几年欲出一本杂文集,本定书名为高大上的《建言春语》,受妻脏语启示,干脆改成了《贱言蠢语》,低调自谦,还诙谐幽默。
生活中,常见人好给别人起外号,视力不好,就叫人“瞎子”;戴个眼镜,喊人家“眼镜儿”;耳朵背,作践是“聋子”;反应迟钝,嫌弃人家为“苕怂”。拿人的缺陷当笑料,这样不好,是素质低下、不尊重人的表现。我有个同事,叫杨晖,有次随他回老家,两鬓斑白的爷爷亲热地招呼他“水泥”,我不明,探问,一句“洋灰不就是水泥吗?”我茅塞顿开,杨晖的谐音是洋灰,洋灰可不就是水泥吗。这样的别称像打灯谜,还有年代感,起码有学问,无歧义、贬义,挺幽默,有意思,不反感。
有次赴宴,大家相互介绍,轮到一位长者,老奶奶谦虚地摆手,故作神秘:“我的姓难听,不提了,说了你们不想吃饭。”众人皆懵,更想知道,于是,老奶奶不紧不慢地大声说,我姓——史,大家愣了片刻,笑作一团。奶奶来劲了,假装委屈怪怨:“我说不说,你们偏要我说,既然说了,我就说个透,我这个史,不是石头的石,不是老师的师,不是施耐庵的施,更不是你们想的那个屎,是司马迁《史记》的史、历史的史。”奶奶稍作停顿,冷不丁一字一句道:“我叫史珍香!”话音刚落,大家前仰后合,差点笑喷,年迈的奶奶装傻充愣不动声色地反把大家幽默了一把。我的孩子是1997年生,为了庆祝香港回归,专门选了个紫荆花的“紫”,到妻那儿,改成了“梓”。人家振振有词,孩子缺木,至少得有个木字旁,只变了字,又没变音。这能一样吗?意全变了,唉!
曾一度用家人的名字为自己的写作室命名,发朋友圈炫耀,我的创作地有清风斋、紫月阁、健身房、青春屋、守望岛、遥望哨等等。在清风斋书写反腐倡廉、针砭时弊檄文;在紫月阁作纯真浪漫美文;在青春屋著激情活力、阳光理想文字;在健身房录寻石生活、游记进行曲,在守望岛写怀念寻根、留恋记忆文章;在遥望哨撰盼望梦想、理论著作,馋得文友好生羡慕,美美虚荣了一回。其实哪有什么写作室哟,只有一个九平方米的斗室,美好憧憬,想象而已,都是家人的名字组合,算是革命乐观主义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王健春
有人说,名字就是个代号,阿猫阿狗、张三李四,有个区别就好;也有人说,名字很重要,伴随人一生,你的出生是爸爸妈妈最好的礼物。好名字是爸妈给你最好的礼物,字音好,读来响亮;字义好,寓意深刻。
我叫建春,寓意明了,春天生,建设美好春天,易认易记,喊也方便。普通话读,亲切、悠扬,有文艺范儿,想握手;关中话喊,先重后轻,急促有力,威严不失温馨,像拍肩膀;八仙腔,抑扬顿挫,像唱歌,亲昵感十足,不拥抱都不行。记得小时候外婆总唤我“木犊娃”,直至上小学,才随母亲呼“春儿”。母亲给我们兄妹的孩子起乳名,从豆豆、颗颗一直起到米米、粒粒,小妹开玩笑说,亏得孩子少,再生,看你还能起啥?母亲早有预备:丁丁、粟粟、丝丝、微微、尘尘……古人认为小儿出生后,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伤害,因而民间多给孩子取贱名,俗话说“贱名好养活”,于是就有了“叫花儿”“大笨”“丑娃”“狗剩”等等。
早年换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将我的“建”错写成“健”,更正费事,将错就错更麻烦,特别是凡涉及银行信息都得开证明改,很是烦恼一阵。后来庆幸错得好,年纪大了,健康最重要,永葆青春,多好!冥冥之中这是归宿,就像李春波《一封家书》里唱的“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
然而,这么好听的“建春”“健春”,在妻发怒的嘴里却成了“又贱又蠢”,每次做错家务,妻总拿我引以为傲的名字说事,几乎成了口头禅,想以牙还牙回怼,人家名字秀气典雅,找不到破绽,算了,好男不跟女斗,不跟她一般见识。前几年欲出一本杂文集,本定书名为高大上的《建言春语》,受妻脏语启示,干脆改成了《贱言蠢语》,低调自谦,还诙谐幽默。
生活中,常见人好给别人起外号,视力不好,就叫人“瞎子”;戴个眼镜,喊人家“眼镜儿”;耳朵背,作践是“聋子”;反应迟钝,嫌弃人家为“苕怂”。拿人的缺陷当笑料,这样不好,是素质低下、不尊重人的表现。我有个同事,叫杨晖,有次随他回老家,两鬓斑白的爷爷亲热地招呼他“水泥”,我不明,探问,一句“洋灰不就是水泥吗?”我茅塞顿开,杨晖的谐音是洋灰,洋灰可不就是水泥吗。这样的别称像打灯谜,还有年代感,起码有学问,无歧义、贬义,挺幽默,有意思,不反感。
有次赴宴,大家相互介绍,轮到一位长者,老奶奶谦虚地摆手,故作神秘:“我的姓难听,不提了,说了你们不想吃饭。”众人皆懵,更想知道,于是,老奶奶不紧不慢地大声说,我姓——史,大家愣了片刻,笑作一团。奶奶来劲了,假装委屈怪怨:“我说不说,你们偏要我说,既然说了,我就说个透,我这个史,不是石头的石,不是老师的师,不是施耐庵的施,更不是你们想的那个屎,是司马迁《史记》的史、历史的史。”奶奶稍作停顿,冷不丁一字一句道:“我叫史珍香!”话音刚落,大家前仰后合,差点笑喷,年迈的奶奶装傻充愣不动声色地反把大家幽默了一把。我的孩子是1997年生,为了庆祝香港回归,专门选了个紫荆花的“紫”,到妻那儿,改成了“梓”。人家振振有词,孩子缺木,至少得有个木字旁,只变了字,又没变音。这能一样吗?意全变了,唉!
曾一度用家人的名字为自己的写作室命名,发朋友圈炫耀,我的创作地有清风斋、紫月阁、健身房、青春屋、守望岛、遥望哨等等。在清风斋书写反腐倡廉、针砭时弊檄文;在紫月阁作纯真浪漫美文;在青春屋著激情活力、阳光理想文字;在健身房录寻石生活、游记进行曲,在守望岛写怀念寻根、留恋记忆文章;在遥望哨撰盼望梦想、理论著作,馋得文友好生羡慕,美美虚荣了一回。其实哪有什么写作室哟,只有一个九平方米的斗室,美好憧憬,想象而已,都是家人的名字组合,算是革命乐观主义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