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东:热心为群众服务的马栏医生
关键字:医生,服务,群众,热心
贺粲宁 计盼静 叶明亮
马栏时期,关中分区不仅涌现了革命医师张治平、模范中医任和平等一大批医术精湛、深受群众信赖的老中医、好大夫,还有一批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奋战在救治群众的第一线。位于马栏的关中分区驻军门诊部的医生高亚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44年5月28日,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以“关中医生高亚东同志热心为群众服务”为题,做了专题报道。
高亚东是一个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模范医务工作者,在革命前只念过四年多书。从民国二十四年起,他就参加红军当看护,一直从事医务工作。1944年初春的四个月中,25岁的高亚东已经给机关、部队和群众看病三千多次,他非常细心负责,成绩显著。二月间关中分区司令部的一个女同志得了很重的病,请高亚东去医治,他白天在驻军门诊部给病号看病,晚上去给这位女同志诊治,就这样没有白天黑夜地工作了半个多月,当那位女同志病到最危险的关头,高亚东整整有一个星期没好好睡过觉,而且抽自己的血输给病人,最后这位女同志的病情得以好转。
在高亚东医好的病人中,老百姓占了绝大多数。大部分老百姓都是跑到门诊部来看病的,高亚东总是很和气地接待他们,有些群众不知道看病的手续,没有带区乡政府的介绍信,他经过简单询问调查后,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诊断、开药方。马栏区金盆村一个新来的难民,得了眼毛倒卷病,开不成荒,十分焦急,高亚东给他看了两次,眼睛就好了。另一个病人,鼻子上生了个大瘤,高亚东给他开了刀,不久就治好了。有一次,高亚东有事去马栏街上,遇见了鼻子生瘤的人,此人一定要拉着他去吃一顿饸饹表示心意。石底子新来的难民老郭得了传染病,连他老婆都不愿跟他一起吃饭,老郭在外面请医生看病,打一针“六〇六”要花很多钱,病还是治不好,后来他到门诊部找高亚东,住了一个星期医院,打了三针“拍夫拉文”,疮口就收缩了,高亚东没收他一分钱,老郭非常感谢。有次老郭给高亚东送来肉和鸡蛋,高亚东留他一起吃饭,老郭再三推辞,后来高亚东硬拉他坐下,老郭说:“先生讲卫生,还不嫌我,真叫我感动!”老郭看见高亚东吃了下午饭还要到地里去开荒地,他把镢头抢过来说:“先生,你要治病,还能开地?哪有这样的先生。还是叫我给你开吧。”老郭最后给高亚东开了五分荒地,还说要常来看他。到门诊部看病的老百姓,最远的有从赤水、淳耀来的。淳耀柳林的一个病人说:“咱这里看不好,就到马栏去看。”老百姓都相信公家医生看病有办法。
关中分区驻军门诊部人少,不便出诊。有次马栏风子梁的老百姓来,说梁上有好多病人,要请高亚东医生去看看,高亚东立即就去了,到风子梁山脚下,就有很多农民在远远地迎接他。高亚东出诊,在子午岭的山里跑了三个村子,每个村子都有许多人请他去家里看病,家家都给他准备吃的,山东人、河南人、陕南人还都做着他们本地的吃喝来招待他。这天高亚东看了十几个病人,其中患轻感冒的最多,高亚东给群众开了药方、留了药才离开。
1944年开春,马栏的老百姓急着找人给自己的娃娃种痘,街上有些卖狗皮膏药的医生乘机骗钱,一个男娃种痘要一斗麦子,女娃八升,于是门诊部叫高亚东去给娃娃们免费种痘,马栏小学和校外的80多个娃娃都顺利地种好了痘。
由于高亚东热心地为群众服务,所以来请教他和到门诊部看病的老百姓就越来越多。《解放日报》评价:“他做这个工作从来没有不安心过,而且对上级的命令和指示都是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他在医务和文化上都有飞跃的进步,但他却从来没有骄傲过,今年他看过的许多病人中,有五个人的病症,因他学识和经验的限制不敢轻易诊断,他就把他们介绍给医院院长,并向他虚心地学习。高亚东同志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是值得表扬的。”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贺粲宁 计盼静 叶明亮
马栏时期,关中分区不仅涌现了革命医师张治平、模范中医任和平等一大批医术精湛、深受群众信赖的老中医、好大夫,还有一批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奋战在救治群众的第一线。位于马栏的关中分区驻军门诊部的医生高亚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44年5月28日,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以“关中医生高亚东同志热心为群众服务”为题,做了专题报道。
高亚东是一个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模范医务工作者,在革命前只念过四年多书。从民国二十四年起,他就参加红军当看护,一直从事医务工作。1944年初春的四个月中,25岁的高亚东已经给机关、部队和群众看病三千多次,他非常细心负责,成绩显著。二月间关中分区司令部的一个女同志得了很重的病,请高亚东去医治,他白天在驻军门诊部给病号看病,晚上去给这位女同志诊治,就这样没有白天黑夜地工作了半个多月,当那位女同志病到最危险的关头,高亚东整整有一个星期没好好睡过觉,而且抽自己的血输给病人,最后这位女同志的病情得以好转。
在高亚东医好的病人中,老百姓占了绝大多数。大部分老百姓都是跑到门诊部来看病的,高亚东总是很和气地接待他们,有些群众不知道看病的手续,没有带区乡政府的介绍信,他经过简单询问调查后,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诊断、开药方。马栏区金盆村一个新来的难民,得了眼毛倒卷病,开不成荒,十分焦急,高亚东给他看了两次,眼睛就好了。另一个病人,鼻子上生了个大瘤,高亚东给他开了刀,不久就治好了。有一次,高亚东有事去马栏街上,遇见了鼻子生瘤的人,此人一定要拉着他去吃一顿饸饹表示心意。石底子新来的难民老郭得了传染病,连他老婆都不愿跟他一起吃饭,老郭在外面请医生看病,打一针“六〇六”要花很多钱,病还是治不好,后来他到门诊部找高亚东,住了一个星期医院,打了三针“拍夫拉文”,疮口就收缩了,高亚东没收他一分钱,老郭非常感谢。有次老郭给高亚东送来肉和鸡蛋,高亚东留他一起吃饭,老郭再三推辞,后来高亚东硬拉他坐下,老郭说:“先生讲卫生,还不嫌我,真叫我感动!”老郭看见高亚东吃了下午饭还要到地里去开荒地,他把镢头抢过来说:“先生,你要治病,还能开地?哪有这样的先生。还是叫我给你开吧。”老郭最后给高亚东开了五分荒地,还说要常来看他。到门诊部看病的老百姓,最远的有从赤水、淳耀来的。淳耀柳林的一个病人说:“咱这里看不好,就到马栏去看。”老百姓都相信公家医生看病有办法。
关中分区驻军门诊部人少,不便出诊。有次马栏风子梁的老百姓来,说梁上有好多病人,要请高亚东医生去看看,高亚东立即就去了,到风子梁山脚下,就有很多农民在远远地迎接他。高亚东出诊,在子午岭的山里跑了三个村子,每个村子都有许多人请他去家里看病,家家都给他准备吃的,山东人、河南人、陕南人还都做着他们本地的吃喝来招待他。这天高亚东看了十几个病人,其中患轻感冒的最多,高亚东给群众开了药方、留了药才离开。
1944年开春,马栏的老百姓急着找人给自己的娃娃种痘,街上有些卖狗皮膏药的医生乘机骗钱,一个男娃种痘要一斗麦子,女娃八升,于是门诊部叫高亚东去给娃娃们免费种痘,马栏小学和校外的80多个娃娃都顺利地种好了痘。
由于高亚东热心地为群众服务,所以来请教他和到门诊部看病的老百姓就越来越多。《解放日报》评价:“他做这个工作从来没有不安心过,而且对上级的命令和指示都是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他在医务和文化上都有飞跃的进步,但他却从来没有骄傲过,今年他看过的许多病人中,有五个人的病症,因他学识和经验的限制不敢轻易诊断,他就把他们介绍给医院院长,并向他虚心地学习。高亚东同志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是值得表扬的。”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