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经济民生科技全面开花结果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王青)“2024年,渭南市生产总值增长5.7%,粮食总产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经济民生科技全面开花结果。”4月29日,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渭南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晓勇这样介绍。
今年一季度,渭南市生产总值增长5.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7%。
在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方面,渭南推动产教融合,支持高校围绕产业开展研究。以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统揽,建设渭南农业创新谷,优化创新创业孵化器运营,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2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50家,瞪羚企业超25家。通过多种模式引进高层次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今年计划引进300名以上。
民生保障方面,坚持就业优先,精准帮扶重点群体。2024年,渭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渭南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先后组织招聘活动289场次,签订劳动合同1.73万人次。
经济发展上精准施策。紧盯国家资金投向,今年计划策划包装重大项目500个、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一季度已谋划储备158个、总投资971.1亿元。延伸“四个一批”机制,力促40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0亿元,一季度新建重点项目开工率超目标,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32.5%、25.5%。坚持招大引强,优化营商环境,市级重点项目市域内手续连续5年一季度办结。
产业链群建设方面,围绕20条重点产业链,稳定能源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开辟新赛道,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
渭南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目前,消费品以旧换新核销金额1.6亿元,带动交易金额10.7亿元。下一步,渭南将围绕重点领域持续发放消费券,大力提振消费;畅通商贸流通体系,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城市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建设;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王青)“2024年,渭南市生产总值增长5.7%,粮食总产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经济民生科技全面开花结果。”4月29日,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渭南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晓勇这样介绍。
今年一季度,渭南市生产总值增长5.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7%。
在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方面,渭南推动产教融合,支持高校围绕产业开展研究。以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统揽,建设渭南农业创新谷,优化创新创业孵化器运营,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2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50家,瞪羚企业超25家。通过多种模式引进高层次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今年计划引进300名以上。
民生保障方面,坚持就业优先,精准帮扶重点群体。2024年,渭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渭南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先后组织招聘活动289场次,签订劳动合同1.73万人次。
经济发展上精准施策。紧盯国家资金投向,今年计划策划包装重大项目500个、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一季度已谋划储备158个、总投资971.1亿元。延伸“四个一批”机制,力促40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0亿元,一季度新建重点项目开工率超目标,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32.5%、25.5%。坚持招大引强,优化营商环境,市级重点项目市域内手续连续5年一季度办结。
产业链群建设方面,围绕20条重点产业链,稳定能源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开辟新赛道,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
渭南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目前,消费品以旧换新核销金额1.6亿元,带动交易金额10.7亿元。下一步,渭南将围绕重点领域持续发放消费券,大力提振消费;畅通商贸流通体系,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城市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建设;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